陳煥紅
?
伽瑪消毒濕巾與含氯消毒劑用于多重耐藥菌消毒的效果及經濟學分析※
陳煥紅
【摘要】目的 探討伽瑪消毒濕巾與含氯消毒劑用于多重耐藥菌消毒的效果及經濟學價值。方法 分別采用伽瑪消毒濕巾和含氯消毒劑對佛山市順德區(qū)均安醫(yī)院多重耐藥菌高頻度接觸物進行消毒,比較兩種消毒方法的效果,并對兩種消毒方法進行經濟學比較分析。結果 消毒3 min后,咖瑪消毒濕巾對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殺滅率明顯高于含氯消毒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毒5 min后,兩種消毒方法對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殺滅率均達100.0%;兩組消毒方法消毒5 min后,物體表面自然菌數(shù)均≤5 cfu/cm2,平均殺滅對數(shù)值均>1.0,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B/C值均大于1,ΔB/ΔC值為1.63,即伽馬消毒濕巾組每多投資1.00元,即可多獲得1.6元收益,經濟學價值更高。結論 含氯消毒劑與咖瑪消毒濕巾對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三種多重耐藥菌的消毒效果確切,咖瑪消毒濕巾較含氯消毒劑可在更短時間內達到消毒效果,且咖瑪消毒濕巾經濟學價值高于含氯消毒劑,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
【關鍵詞】伽瑪消毒濕巾;含氯消毒劑;多重耐藥菌;經濟學價值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均安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329
多重耐藥菌增加了臨床治療的困難和醫(yī)院感染的風險,已成為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及導致患者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目前,尋找廉價有效殺滅多重耐藥菌的方法,做好多重耐藥菌高頻接觸物的消毒工作,從而控制多重耐藥菌感染已成為醫(yī)院控制感染的研究熱點[1]。本研究就伽瑪消毒濕巾與含氯消毒劑用于多重耐藥菌消毒的效果及經濟學價值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試驗菌均來自我院住院患者標本分離的菌群,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
1.2 消毒方法 ①含氯消毒劑組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劑(健之素牌消毒泡騰片)進行消毒。分別取單個多重耐藥菌接種于營養(yǎng)瓊脂斜面上,在37 ℃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再用磷酸鹽緩沖液洗下斜面培養(yǎng)物,稀釋配制成含菌量為(5×105~5×106)cfu/ml的試驗菌懸液備用。采用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中和劑實驗鑒定并確定適當中和劑濃度。采用懸液定量殺菌試驗方法進行殺菌試驗,做活菌計數(shù),計算平均殺滅對數(shù)值。以我院消毒中心打包臺為對象進行物體表面現(xiàn)場消毒,消毒前用無菌棉簽在標示5 cm×5 cm區(qū)塊上取樣作為對照組,消毒后用同樣方法取樣作為試驗組,分別以無菌操作方式將標本置于5 ml中和劑試管內,振蕩洗脫,取洗脫液1.0 ml傾注于接種平皿中,再放置于培養(yǎng)基中于37 ℃恒溫箱中培養(yǎng)48 h。②咖瑪消毒濕巾組采用咖瑪消毒濕巾(主要成分為季銨鹽化合物和聚合雙胍化合物)進行消毒。消毒均由固定護理人員進行,分別于消毒前、消毒3 min及消毒5 min時采樣培養(yǎng),檢測致病菌,進行活菌計數(shù),計算平均殺滅率和平均殺滅對數(shù)值。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醫(yī)院消毒衛(wèi)生標準》(GB15982-2012)[2]相關標準,以Ⅱ類環(huán)境物體表面細菌菌落數(shù)≤5 cfu/cm2為合格。
1.3 成本分析 根據(jù)衛(wèi)生經濟學基本理論,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為消毒劑和試劑成本,按用量×單價計算;間接成本主要包括工資和儀器設備損壞成本,損壞成本按單價/耐用量計算,工資以月薪計算。消毒主要應用于手術和住院患者,因此收益按(每次手術消毒收費+每日病床收費)×總例數(shù)計算。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種消毒試劑對多重耐藥菌的殺滅效果及現(xiàn)場消毒結果。②比較兩種方法的經濟學價值。采用收益-成本增量分析法對兩種消毒方法進行經濟學評價。以收益(B)與成本(C)之比評價經濟學價值,若B/C>1,則方案可??;若兩組比值均大于1,則采用兩組增量收益與增量成本之比(ΔB/ΔC)比較,若咖瑪消毒濕巾組的ΔB/ΔC與含氯消毒劑的比值>1,則咖瑪消毒濕巾組方案可取,若比值≤1則含氯消毒劑組方案可取。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種消毒方法對多重耐藥菌的殺滅效果比較 消毒前,含氯消毒劑組和咖瑪消毒濕巾組的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消毒3 min后,咖瑪消毒濕巾對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殺滅率明顯高于含氯消毒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消毒5 min后,兩種消毒方法對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殺滅率均達100.0%,見表1。
表1 兩種消毒方法對三種多重耐藥菌的殺滅效果比較
2.2 現(xiàn)場消毒結果比較 兩組消毒方法消毒5 min后,物體表面自然菌數(shù)均≤5cfu/cm2,平均殺滅對數(shù)值均>1.0,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經濟學價值比較 兩組B/C值均大于1,ΔB/ΔC值為1.63,即伽馬消毒濕巾組每多投資1.00元,即可多獲得1.6元收益,經濟學價值更高,見表3。
多重耐藥菌是指至少對三類抗生素同時耐藥的病原菌,耐藥機制涉及多種途徑。相關研究顯示,β-內酰胺酶和氨基糖甘醇化酶等滅活酶的產生、外膜滲透性和靶位改變均參與了病原菌耐藥的發(fā)生過程[3]。
表2 兩種消毒方法現(xiàn)場消毒結果比較
表3 兩組消毒方法經濟學價值比較
含氯消毒劑是指能溶于水,具有殺滅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消毒劑,是我國常用的傳統(tǒng)消毒試劑。因次氯酸分子量小,能穿透細胞膜進入菌體[4],氧化菌體蛋白,破壞其磷酸脫氫酶,引起糖代謝失調,最終起到殺菌作用。此外,有研究顯示,含氯消毒劑可破壞病毒衣殼上蛋白質的酪氨酸[5],抑制病毒特異性吸附,阻止其對宿主細胞的感染。含氯消毒劑中的二氧化氯(ClO2)可與其他微生物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破壞氨基酸,抑制微生物蛋白合成,最終殺滅細菌。因此,含氯消毒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含氯消毒劑腐蝕性強,在使用過程中可因毛巾重復使用引起二次污染[6]。另外,有研究報道表明,長期使用含氯消毒劑可使細菌產生耐藥性,還可能誘發(f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К斚緷窠硎且约句@鹽化合物與聚合雙胍化合物復合配方制成的一次性消毒濕巾,目前已廣泛用于歐美國家[8]。季銨鹽滲透性強,可改變細胞膜通透性,季銨離子能吸引和吸附細菌、蛋白質等表面具有負電荷的物質[9],使蛋白質變性沉淀,破壞細胞膜和酶活性,從而達到殺菌效果??К斚炯埥砑闯榧从茫唵畏奖?,消毒液濃度準確,一巾一物,避免二次污染,依從性高。本研究還顯示,雖然咖瑪消毒濕巾單一成本高于含氯消毒劑,但咖瑪消毒紙巾多投資1.00元,便可多獲得1.63元收益,且可避免二次污染,其收益優(yōu)于含氯消毒劑,經濟學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含氯消毒劑與咖瑪消毒濕巾對MRSA、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及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三種多重耐藥菌的消毒效果確切,咖瑪消毒濕巾較含氯消毒劑可在更短時間內達到消毒效果,且咖瑪消毒濕巾經濟學價值高于含氯消毒劑,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 周鳳蓮,楊莉娜,余陽,等.常用消毒劑對部分多重耐藥菌殺滅效果的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9):808-810.
[2] 胡國慶,段亞波.GB15982-2012《醫(yī)院消毒衛(wèi)生標準》新變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1):1-4.
[3] 呂邵娃,劉玉婕,孟永海,等.細菌耐藥性產生機制與控制措施[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2):148-150.
[4] 林江,高姍,徐海莉,等.鄰苯二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劑內鏡消毒效果及耐用性比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414-1415.
[5] 孫巍,李國莉,宋紅煥,等.含氯消毒劑對耐藥結核分枝桿菌的殺滅效果及耐消毒劑基因檢測[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11): 1012-1015.
[6] 劉玉紅,景歡歡,徐嵐,等.低濃度含氯消毒劑對口腔綜合治療臺水路消毒效果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7):686-688.
[7] 吳波.含氯消毒劑消毒后物品不合格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4(12):161-162.
[8] 張淑敏,冉素萍,周文靜,等.層流GICU物體表面消毒方法的比較及菌群檢測[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1(9):541-543,547.
[9] 孫亞君.醫(yī)用消毒濕巾在醫(yī)院內物體表面消毒效果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5065-5067.
作者簡介:陳煥紅(1981.9-),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科及重癥醫(yī)學科護理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東省醫(yī)學科研基金項目(A2015502)
【中圖分類號】R473.5;R95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