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凱
摘 要:“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高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關鍵詞:高中學生;厭學情況
一、調查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shù)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為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為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么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調查表明,大多數(shù)孩子的厭學與他們是否聰明沒多大關系。厭學心理產生與發(fā)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高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出高中學生厭學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并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一)對象:石嘴山一中高二學生共1078人,共19個班
(二)時間:2015年9月
(三)調查方法:采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fā)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xiàn)象在高中學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愿意學習的現(xiàn)象。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為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yè)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后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閑逛、玩游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xiàn)。
(二)根據(jù)調查結果分析來看,高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1.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2.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huán)。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3.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里除了學校的作業(yè),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yè),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還有如下原因: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于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為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為厭學是正?,F(xiàn)象,出現(xiàn)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于如何杜絕厭學現(xiàn)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偟膩砜?,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后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shù)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這其中,引發(fā)學生厭學的不良家庭教育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家長錯誤教育觀念的影響
(一)“讀書無用論”觀
有一部分家長,不崇尚"知識改變命運"的硬道理,認為學習好壞無所謂,對待孩子的學習要求不高,采取一種放任自流的消極態(tài)度。我與部分厭學學生家長溝通交流時,一些家長就說“你看誰家的孩子沒讀多少書卻當了大老板掙大錢”、“某些大學生畢業(yè)兩年了找不到好工作,現(xiàn)在還是啃老族”,家長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這樣父母的"教育"下,我們又怎能奢望孩子能夠聚精會神去學習、一心一意謀成績呢?
(二)“老師萬能”觀
部分家長由于自身學識或工作太忙等其他原因,沒有能力、時間、精力教育孩子,因此,將孩子的教育重任全部寄托在老師身上。當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出現(xiàn)厭學問題時,家長也在積極地想辦法試圖解決問題,但往往是空洞的要求多、說教多,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少。當問題依然得不到有效解決時,家長便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學校老師的身上。客觀地說,教師在解決學生厭學問題上當然能夠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學生厭學心理根深蒂固、成因復雜,單純指望著老師,這也是不現(xiàn)實的。在我們學校,為轉化厭學學生,教師嘔心瀝血與學生多次交流、談心、說教,但最終收效甚微。
二、家長不和,家庭學習環(huán)境惡劣
父母經常吵吵鬧鬧乃至大打出手、雙親離異、家庭變故…,在這種"家庭教育"熏陶下的孩子往往心理異常,容易出現(xiàn)逃學、厭學的行為。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家庭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因素持續(xù)、穩(wěn)定、全面地作用于孩子身上,從而對孩子的心理、行為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無數(shù)案例證明,生活在一個經常發(fā)生糾紛的家庭,孩子會心事重重,對情感需求強烈。為尋求情感補償,這類孩子更易于濫交朋友(甚至早戀)、沉迷網(wǎng)絡而無心顧及功課。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學習差-厭學-學習更差-更加厭學。
綜上所述,孩子厭學,有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家長的家教素養(yǎng)。如果說家庭教育是一出大戲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孩子是在前臺表演的演員,而家長則是這出大戲的導演。從享譽世界的卡爾.威特、愛因斯坦到中國最年輕的10歲大學生張炘煬以及國內各大學“少年班”的學子們,翻開他們成長的扉頁,他們的父母無不擔當著優(yōu)秀導演的角色!我真誠地希望所以的家長都能成為優(yōu)秀的導演,孩子出了問題不要緊,只要我們及時反省自己并能積極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將來我們的孩子一定都會發(fā)展很好,一定都會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