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霞 張運金 藍壽園
【摘要】 目的 探討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的影響。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采用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的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心率和收縮壓的變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患者滿意度、手術醫(yī)師滿意度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結果 觀察組心率加快、收縮壓明顯變化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和手術醫(yī)生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術前訪視與術后回訪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術前訪視;術后回訪;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94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 而手術切除術是乳腺癌的首要治療方法。手術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有效方式, 同時也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的治療方法, 而乳腺切除手術還影響了女性形體的美觀, 對患者心理影響較大, 而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及焦慮情緒, 會引起神經(jīng)-體液內(nèi)分泌的變化, 導致心律加快, 血壓上升, 這不僅會影響手術的安全性和療效, 而且還會增加術后感染率[1]。王紅梅等[2]對69例乳腺癌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的體會發(fā)現(xiàn), 精心而質量高的護理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況有很大影響, 提示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況, 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3]?,F(xiàn)將本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術患者均為女性, 年齡29~69歲, 平均年齡(47.1±7.3)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入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具體如下。
1. 2. 1 查閱患者病歷 與主管醫(yī)師和護士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診斷、擬定手術名稱、麻醉方式、既往史、家族史、藥敏史、實驗檢查結果、是否在月經(jīng)期、身體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等;針對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 制定合理個性的探視計劃。
1. 2. 2 探視患者 進入病房后首先進行自我介紹, 說明探視的目的, 可采用患者熟悉的語言如方言等進行交流, 減少患者抵觸情緒, 拉近彼此距離, 向患者詳細解釋手術過程, 包括手術的操作方法、麻醉方式、手術體位、手術室的情況等, 具體到從患者被推入手術室的時間, 等待過程中醫(yī)生和護士的工作準備, 介紹手術室的儀器, 設備擺放, 手術時長, 提前告知麻醉、輸液、插管等可能帶來的不適, 都屬于正常情況, 不必擔心害怕, 讓患者盡快熟悉手術;做好術前準備, 囑咐患者術前禁食12 h, 禁水4 h, 若身上有假牙、金屬配飾等要脫下來由家屬保管;做好減少感染和并發(fā)癥的衛(wèi)生宣教, 詳細講解手術過程和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使患者及家屬有一定的認知和心理準備。
1. 2. 3 心理護理 細心解答患者的疑問, 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幫助患者消除羞恥感和恐懼的矛盾心理, 盡量多用鼓勵性、安撫性語言與患者溝通, 用專業(yè)的態(tài)度給予患者信心, 并告知患者手術當日將會全程陪伴, 安撫其緊張的情緒;并安排手術成功的患者和尚未開展手術的患者進行溝通交流, 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最后感謝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1. 2. 4 術后回訪 在術后3 d到病房探視患者, 觀察患者的切口及引流物情況, 是否有感染, 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 有無并發(fā)癥等;關心患者術后感受, 解答患者的疑問, 給予術后傷口護理及飲食方面的意見, 同時征求患者對手術室工作及醫(yī)護人員的建議和意見, 并且要虛心接受, 對于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和誤會必要時要解釋, 消除患者的不滿與疑慮。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3] 測量患者手術中的心率、收縮壓;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患者滿意度: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患者滿意度和手術醫(yī)生調查表, 統(tǒng)計調查結果。總分10分, 9~10分滿意, 6~9分比較滿意, <6分不滿意。SAS表共20個條目, 分為4級, 采用4級評分, 得分越高則焦慮程度越重。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各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心率加快、收縮壓明顯變化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和手術醫(yī)生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S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可以讓護士直接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況, 對術中及術后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充分準備, 使護理工作專業(yè)化、有針對性, 增強手術室護士的責任感, 改變了原來手術室護士在封閉的手術室內(nèi)進行機械配合的工作模式, 并要求護士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對手術室護士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手術室護士到病房的探視, 拉近護患距離, 通過對患者詳細講解手術過程及手術室情況, 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和陌生感;張瑞麗[4]研究表明, 術前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地心理護理, 可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狀態(tài)接受麻醉和手術。護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壓力, 講解手術的必要性, 解釋術后可以進行乳房再造術, 減輕患者在術前的心理壓力, 消除患者對形體改變的羞愧感及無助感, 使患者在身心最佳的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 發(fā)揮心理防御機制的最佳作用, 有利于患者度過手術安全期[5, 6]。本次研究結果提示心理護理對患者情緒的緩解有所幫助, 此與黃曉明等[7]研究結果一致;術后回訪讓患者繼續(xù)感受護理人員的關心, 完善術后護理, 消除患者對切口疼痛的思想顧慮,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同時增強溝通, 解除醫(yī)患誤會, 征求患者意見和建議, 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手術室護理模式在逐漸地發(fā)生轉變, 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是“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本質體現(xiàn), 已在臨床手術護理中廣泛應用[8], 但是目前術前訪視仍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做到手術室護士與患者交流, 同時護理人員短缺, 編制嚴重不足, 手術室護理人員普遍超負荷工作, 制約著術前訪視、術后隨訪工作的大面積展開。醫(yī)院要積極引入先進的護理模式, 調整護理人員的工作內(nèi)容, 增加護理人員的數(shù)量, 采用激勵機制, 如對下班后的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實行額外的勞動補償, 提高員工作的積極性, 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患者滿意度, 而且對醫(yī)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很大幫助[9]。
綜上所述, 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的開展, 使得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轉變?yōu)樽o士主動了解患者病情, 使護士和手術室人員更加配合, 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和術后回訪相結合的手術室全程護理, 不僅使患者感受到了人性化護理的關愛, 體驗到了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還提高了手術室護士的綜合能力, 促進手術室的和諧, 值得在醫(yī)院推廣學習。
參考文獻
[1] 陳熙, 高莉梅, 王紅杰, 等.術前訪視臨床護理路徑在圍術期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河北醫(yī)學, 2011, 33(2):305-306.
[2] 王紅梅, 許會玲, 陳燕, 等.乳腺癌患者69例術前訪視與術后回訪體會.齊魯護理雜志, 2009, 15(24):12.
[3] 戚引芝, 田金紅.術前訪視臨床護理路徑在手術室應用的臨床效果分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11):139-140.
[4] 張瑞麗.術前心理護理對手術患者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1, 17(23):2763-2764.
[5] 洪琳.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 2002, 37(8):583.
[6] 錢玉秀.中日兩國手術室護理的比較.實用護理雜志, 2001, 17(10): 17-18.
[7] 黃曉明, 廖瑞熹, 賴妮, 等.術前訪視及術后回訪對腫瘤手術患者心理影響的臨床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3, 23(9):61-64.
[8] 劉艷杰, 陳榮菊, 劉強.巡回護士對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技巧.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5, 21(4):70-71.
[9] 張曉紅, 丁迎曉, 李靜.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體會.齊魯護理雜志, 2006, 12(5B):981.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