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晚期胃癌患者肝轉移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10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晚期胃癌患者肝轉移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獨立危險因素分析。結果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MI)、是否合并脂肪肝、發(fā)病至確診時間、組織學分級及是否化療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OR=2.824, 95%CI 1.293~3.784, P=0.002<0.05)、是否合并脂肪肝(OR=2.709, 95%CI 1.126~3.263, P=0.003<0.05)、發(fā)病至確診時間(OR=1.673, 95%CI 1.097~2.354, P=0.005<0.05)及組織學分級(OR=4.239, 95%CI 2.943~6.907, P=0.000<0.05)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 肥胖、發(fā)病至確診時間長及中低分化癌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危險因素, 而合并脂肪肝是晚期胃癌患者肝轉移的保護性因素。
【關鍵詞】 晚期胃癌;消化;肝轉移;影響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10
胃癌與肝癌均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 晚期胃癌患者是否出現(xiàn)肝臟轉移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參考, 但不是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均合并肝轉移。晚期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中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 其進展迅速、治療效果及預后差, 病死率高[1]。晚期胃癌的轉移率較高一直是困擾臨床醫(yī)師的主要問題[2]。肝轉移是晚期胃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因此, 探討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影響因素對預測預后及指導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0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及病歷資料, 分析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影響因素, 希望能為晚期胃癌肝轉移的預測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幫助,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共100例。納入標準:①配合治療及隨訪;②通過胃鏡活檢或者外傷后病理確診為晚期胃癌;③排除合并其他部位原發(fā)性惡性腫瘤的患者;④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者。共有100例患者納入本研究, 其中男70例, 女30例;年齡26~76歲, 平均年齡(54.79±12.87)歲;TNM分期:Ⅰ期0例、Ⅱ期5例、Ⅲ期95例。
1. 2 方法
1. 2. 1 肝轉移情況 隨訪截止時間2015年9月1日, 通過超聲、CT、探查及病理檢查等手段觀察肝轉移情況。
1. 2. 2 肝轉移相關資料 收集肝轉移相關資料, 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BMI、發(fā)病至確診時間、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乙型肝炎、慢性胰腺炎、脂肪肝)、肝功能(Child-Pugh分級)、血紅蛋白(HGB)、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血淀粉酶(AMY)、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 (CA19-9)、糖類抗原125(CA125)。治療情況觀察是否化療。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晚期胃癌肝轉移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晚期胃癌發(fā)生肝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單因素分析結果 100例晚期胃癌根治術患者, 截止隨訪終點時間, 平均隨訪(18.24±3.29)個月, 發(fā)生肝轉移者共39例, 發(fā)生率為39%。男70例中轉移26例(37.14%), 女30例中轉移13例(43.33%),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40歲的20例中, 轉移15例(75.00%), 40~60歲35例中, 轉移15例(42.86%), >60歲45例中, 轉移9例(20.0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05, P<0.05)。BMI(kg/m2)<20有30例, 轉移9例(30.00%), 20~25有50例, 轉移17例(34.00%), >25有20例, 轉移13例(65.0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46, P<0.05)。發(fā)病至確診時間<3個月65例中, 轉移20例(30.77%), ≥3個月有35例, 轉移19例(54.29%),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57, P<0.05)。組織學分級中, 高分化8例中有1例轉移, 占12.5%, 中分化52例中有17例轉移, 占32.7%, 低分化40例中有21例轉移, 占52.5%,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73, P<0.05)。合并脂肪肝65例中有11例轉移, 占16.92%, 未合并35例中有28例轉移, 占80.0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05, P<0.05)。接受化療者65例中, 轉移20例, 占30.77%, 不接受化療35例中, 轉移19例, 占54.29%,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5, 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BMI、是否合并脂肪肝、發(fā)病至確診時間、組織學分級及是否化療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影響因素(P<0.05)。
2. 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OR=2.824, 95%CI 1.293~3.784, P=0.002<0.05)、是否合并脂肪肝(OR=2.709, 95%CI 1.126~3.263, P=0.003<0.05)、發(fā)病至確診時間(OR=1.673, 95%CI 1.097~2.354, P=0.005<0.05)及組織學分級(OR=4.239, 95%CI 2.943~6.907, P=0.000<0.05)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
3 討論
肝臟是晚期胃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也是晚期胃癌病死的主要原因, 文獻報道晚期胃癌發(fā)生肝轉移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僅為5~10個月[4]。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晚期胃癌肝轉移發(fā)生率在32%~46%[5], 本研究結果顯示:100例晚期胃癌根治術患者, 平均隨訪(18.24±3.29)個月, 發(fā)生肝轉移者共39例, 發(fā)生率為39%, 與以往的報道基本一致。
晚期胃癌肝轉移的預測指標一直是臨床探討的熱點話題, 但始終未達成同一的意見。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00例晚期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 分析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影響因素, 發(fā)現(xiàn)其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年齡:以往文獻[6]報道>40歲的晚期胃癌患者容易發(fā)生肝轉移, 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40歲晚期胃癌患者肝轉移發(fā)生率較高, 分析原因為以往晚期胃癌患者中<40歲患者的比例較小, 往往容易忽視對<40歲患者的統(tǒng)計, 近年來, 晚期胃癌在年輕患者中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 <40歲患者的比例升高, 本研究中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中<40歲的有20例, 較以往統(tǒng)計的7.1%明顯升高, 提示應重視對年輕人群的晚期胃癌普查, 并加強低齡患者的復查。②BMI:目前已知肥胖(BMI>30 kg/m2)是晚期胃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 并有文獻報道晚期胃癌肥胖患者生存時間明顯短于體重正?;颊遊7]。但BMI對晚期胃癌肝轉移影響的報道尚比較少見,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BMI的升高, 肝轉移的發(fā)生率升高, BMI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 提示肥胖患者發(fā)生肝轉移的風險較高。③脂肪肝:脂肪肝對晚期胃癌肝轉移影響的研究報道近年來逐漸增多[8]。④發(fā)病至確診時間:晚期胃癌早期常無癥狀, 腫瘤進展至出現(xiàn)疼痛等癥狀后而發(fā)病。本研究發(fā)現(xiàn)晚期胃癌發(fā)病至確診時間是肝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 發(fā)病至確診時間越長, 肝轉移的發(fā)生幾率越高, 分析原因可能為晚期胃癌一旦發(fā)生, 在無干預的情況下進展迅速, 發(fā)病至確診時間越長, 腫瘤分期越晚, 導致難以實施根治性, 使腫瘤播散轉移的風險升高, 因此肝轉移發(fā)生率升高。⑤化療:研究報道化療可以降低晚期胃癌復發(fā)轉移風險, 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本研究發(fā)現(xiàn)化療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影響因素, 但并不是獨立影響因素, 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數(shù)量較少, 并且化療受患者身體情況、化療態(tài)度及經(jīng)濟情況等多種因素影響有關。
綜上所述, 肥胖、發(fā)病至確診時間長及中低分化癌是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危險因素, 而合并脂肪肝是晚期胃癌患者肝轉移的保護性因素。應加強對年輕人群的晚期胃癌篩查, 縮短發(fā)病至確診時間, 及時合理的實施綜合治療, 積極復查, 以降低晚期胃癌肝轉移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孟澤武, 陳燕凌, 韓圣華, 等.晚期胃癌肝轉移的危險因素分析. 中華腫瘤雜志, 2015, 37(4):312-316.
[2] 孫備, 陳華. 胰腺癌伴肝轉移行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一例.中華外科雜志, 2014, 52(9):653-654.
[3] 李澤朝.晚期胃癌肝轉移長期生存1例.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3(3):402-403.
[4] 李澤朝.胰腺惡性腫瘤肝轉移綜合治療現(xiàn)狀.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4, 34(3):270-272.
[5] 歐陽華強, 潘戰(zhàn), 謝廣茹, 等.晚期胃癌肝轉移治療進展.中國腫瘤臨床, 2014, 41(2):138-141.
[6] Cannistrà M, Ruggiero M, Zullo A, et al. Metastases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a new functional concept. Int J Surg, 2015, 6(26):873-876.
[7] Tafuto S, von Arx C, De Divitiis C, et al. Electrochemotherapy as a new approach on pancreatic cancer and on liver metastases. Int J Surg, 2015, 21(suppl1):s78-s82.
[8] Ray K. Pancreatic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exosomes prime the liver for metastasi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5, 12(7): 371-375.
[收稿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