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為一個職教工作者,要意識到案例中“始終沒有送出的羽絨服”和“一路奔跑的孩子”這兩件事情都應該是不正常的現象。不去碰觸學生敏感的心靈只是一種無奈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臨時使用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讓孩子得到保護。因為教師努力不讓孩子受到傷害,那又怎么保證孩子不受到其他人的傷害?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變得不再敏感,變得堅強,能夠坦然地面對一切不幸;讓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沒有任何人可以看不起他,這樣也就不會有人能夠傷害到他。
讓學生“脫敏”需要一個過程,教師首先要在班級建設良好的班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正確地評價班級的每一個同學,不因為其出身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看法;評價的唯一標準是學生本人的行為,讓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不會因家庭的情況而自卑。其次,作為一名職教工作者,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一舉一動,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職教工作者面對的學生群體比同齡人更加敏感,所以需要我們更加細心,在付出愛時還要多一層思考:你的愛是否能被接受,是否會被誤解。如果我們能和學生有良好的溝通,讓學生能夠理解你對他的善舉,讓學生能從自卑中走出來,他家庭的情況哪怕再差,學生也能抬起頭來做人。
(江蘇省張家港中等專業(yè)學校李興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