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與國際上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有所提升,在科學技術新形勢的影響下,航空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航空運輸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的同時,對航空器材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科學技術的影響下,航空器材的管理也逐漸向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96
[中圖分類號]V242;F5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2
0 引 言
建立科學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對航空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系統化的管理,為工作人員在進行航空器材查詢的時候節(jié)省了很多的時間,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在信息的傳遞速度上面也有所加強,真正實現了內部資源的有效共享。另外,對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還能夠加強航空企業(yè)對成本的控制,合理地進行航空器材的資金投入,為航空企業(yè)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1 航空器材管理的相關概述
1.1 航空器材管理的主要內容
航空器材管理是一個管理系統工程,一般情況下,航空器材管理會分成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狹義的角度來看,航空器材管理包括物流管理和價值流管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航空器材管理除了物流管理和價值流管理以外,還有工程技術管理。
航空器材管理的物流管理是指從采購、驗收、庫存、維修領用、拆換件送修等全過程的管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在航空器材管理的約束下進行。航空器材管理的價值流管理是指對航空器材存在價值的管理,每一個航空器材在不同時期的存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沿用之前確定的航空器材價值,需要重新進行成本核算,對各個時期的航空器材使用價值進行系統的預算、核算、分析與控制,確保各個時期航空器材使用價值的準確性,更好的對航空器材管理進行把握。
不管是物流管理還是價值流管理,都是航空器材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二者的優(yōu)勢,在不影響飛機維修質量的前提下,進行航空器材的成本控制,既能夠保證飛機的正常運行,還能夠提升航空公司的經濟利益。
1.2 航空器材管理的基本特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也應該向信息化、集成化、科技化的角度發(fā)展。技術人員要具備靈活的使用工程技術的能力,科學的進行成本預算管理,從而得出精準度更高的數據信息。
1.3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與機務維修管理系統相結合
航空器材管理是為飛機的維修提供服務的,當飛機出現故障的時候,維修人員能夠盡可能快的通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找到適合的部件進行維修,為整個維修過程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避免了航班延誤給航空公司帶來損失的現象。所以,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與機務維修管理系統是有很大關系的,航空公司不能將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看成是一個存貨模塊,而是應該與機務維修管理系統緊密相連。
1.4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產生的數據比較龐大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對航空器材進行跟蹤與深化,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實現了,才有可能實現成本控制、提升可靠性的目標。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飛機的組成結構越來越復雜,每一個系統都涉及到成千上萬個零件,這種現象給航空器材的跟蹤與深化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每一個航空器材的管理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數據混亂的現象,不利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發(fā)展。
2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研究的關鍵技術
2.1 條碼識別技術
條碼是由一組按照一定編碼規(guī)則排列的條、空符號,每一個條碼中都包含著不同的信息,通過條碼識別技術就能夠準確的掌握五六單元的基本信息,像是工作人員、相關物品、設施設備、資產情況等信息在條碼中都有所體現,只要使用條碼識別設備對條碼輕輕一掃,條碼識別技術就會發(fā)揮作用,對條碼中的內容進行自動識別,從而實現了航空器材的物流管理與價值流管理,對于航空器材的跟蹤與深入也有很大的幫助。
2.2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傳統的條碼識別技術會通過光對條碼進行掃描,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但是射頻識別技術則不同,不需要進行任何的人工操作,射頻識別設備中的閱讀器會自動感應航空器材的基本信息,真正實現了航空器材管理的自動化與信息化。圖1為便攜式射頻識別設備。
2.3 數據挖掘技術
在使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時候經常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中有一部分是對管理有幫助的,有一部分是沒有很大幫助的,而數據挖掘技術的作用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大量的數據中找到有潛力、有使用價值的數據,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數據的歸納與總結,使數據更加系統化、結構化,使用起來也更加方面。
3 加強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對策
3.1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工程管理型、存貨管理型、工程價值管理型。
工程管理型主要針對飛機上的機務維修業(yè)務,將系統構建的重點放在信息采集與維修行為上,將航空器材的采購、收發(fā)料、送修作為系統的主要業(yè)務,以飛機的維修為主線開展工作內容,一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考慮比較少,對于航空器材價值方面的記錄、分析、管理并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很多時候并不是能夠充分發(fā)揮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實際作用。
存貨管理型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將財務系統中的存貨管理系統進行了升級,根據航空器材管理過程中的主要內容進行系統的設計。然而,我國航空企業(yè)對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始終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知,將一般的存貨管理系統應用在航空器材的管理中,經常會出現航空器材的管理與飛機維修業(yè)務脫節(jié)的現象,在進行飛機維修的時候,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無法在第一時間為維修人員提供相應的零部件,從而影響了飛機的維修效率,甚至還會出現航班延誤的現象。
3.2 加強航空器材的可視化管理
航空器材的可視化管理屬于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結合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為航空器材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實現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與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充分體現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航空器材的可視化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加強“網”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信息”的建設。“網”的建設是指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中建立一個信息網,這樣就能夠實現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外部環(huán)境與內部環(huán)境的高效結合,通過“網”實現了互聯互通的目的。“信息”建設是指確保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化,也是可視化的管理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加強航空器材的可視化管理不僅能夠提升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對現場狀況的反應能力,還能夠完善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效果。航空器材的可視化管理過程中需要應用到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像是可視化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所以對于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非常高,除了要能夠熟練的使用這些技術以外,還要具備豐富的現場經驗,及時、準確的掌握航空器材的管理狀況、管理方式,提升了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的可靠性。
4 結 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對于航空器材的管理也更加的嚴格,傳統的管理手段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還需要向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積極的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統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的提升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在專業(yè)水平上進行提升,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周曉光,王曉華.射頻識別(RFID)技術原理與應用實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2]王豐,姜大立,楊西龍.現代軍事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3]王愛玲.RFID技術及應用[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
[4]周峰,胡祝,沈月靜.RFID技術在危險品物流管理中的應用[J].物流科技,2007(11).
[5]周晟,李先君,杜文軍.美軍聯合全資產可視化建設及其啟示[J].軍事經濟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