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與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69例股骨轉子部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治療時所采用不同方法分為對照組30例與觀察組39例,前者采用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治療,后者采用髓內釘治療,對比兩組的手術情況和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情況較對照組效果更佳,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總計17.9%比對照組33.3%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與髓內釘均能有效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但采用髓內釘治療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
關鍵詞: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髓內釘;股骨轉子部骨折;效果
股骨轉子部骨折是骨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創(chuàng)傷性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與髓內釘均是骨科臨床常用治療方法,各自具有自身的優(yōu)、劣勢[1]。為分析兩種治療方法對股骨轉子部骨折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將對其治療方法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69例股骨轉子部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所有患者經(jīng)診斷符合股骨轉子部骨折標準,根據(jù)治療時所采用不同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男女比例16∶14,年齡35~74歲,平均(54.73±12.98)歲;觀察組39例患者,男女比例19:20,年齡36~76歲,平均(54.12±12.58)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無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手術 全麻后,患者仰臥可透視x線牽引床上,對閉合復位不成功者進行有限切開復位。復位后,在股骨大轉外側取4~6 cm的皮膚切口,于肌肉和股骨間分離出接骨板通道,選擇合適的側股骨遠端LISS接骨板倒置插入,定位置入第一枚導針,使得接骨板貼附在股骨外側。暴露接骨板最遠端,同時置入第二枚導針以確保能夠維護股骨干中央,為遠端與近端置入自攻鎖定螺釘進行固定。
1.2.2髓內釘手術 全麻后,患者仰臥于床上,墊高髖部,于股骨大粗隆上方和靛外部取切口,將股骨粗隆部和股骨近端骨折處暴露,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和維持選取合適的股骨近端髓內釘插人股骨髓腔,借用瞄準器在股骨粗隆下方處2~3 cm置人1枚導針。在股骨頸中央,置入一枚PFNA股骨頸螺旋刀片,再使用主釘固定遠端。
1.3判斷標準 ①觀察比較兩組術中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②比較兩組術后的骨痂形成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③比較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2-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手術時間、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總計17.9%比對照組33.3%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股骨轉子部骨折是臨床骨科較為常見的一種創(chuàng)傷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4]。髓內釘手術與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手術均是臨床骨科常用的治療方法,由于術中采用的固定方式不同,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不一致[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但觀察組術中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骨痂形成時間均少于對照組,表明采用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效果更佳,愈合時間更快。分析原因可能為:髓內釘稱為髓內固定,使用拉力釘對股骨干進行固定,較好保護骨折端的固定強度可靠和血供,避免股骨頭因發(fā)生旋轉而畸形,有利于術后骨骼正常愈合與骨痂的形成[6]。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手術具有低創(chuàng)傷性、穩(wěn)定性和容易操作的特征。但其固定方式主要是使用接骨板與鋼釘,使用接骨板會擴大皮膚切口的寬度,易于造成對切口周圍組織的破壞,影響骨骼的愈合,進而影響骨痂的形成,且手術操作較為復雜,延長手術時間[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7.9%比對照組33.3%低,表明采用髓內釘治療更為安全。分析原因可能為:髓內釘手術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和維持選取合適的股骨近端髓內釘插人股骨髓腔,提高了股骨頭旋轉的穩(wěn)定程度,固定強度增加,利于術后骨骼愈合,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的發(fā)生[8]。
綜上所述:髓內釘與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均有效果,但髓內釘效果更為顯著,術后不良反應較少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譚磊,周方,張志山,等.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接骨板倒置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的適應證探討[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3,15(5):377-381.
[2]郁健,王蕾,張偉濱,等.股骨轉子部骨折髓內釘內固定手術失敗的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3,15(7):632-633.
[3]江欽文,黃偉楨,黃悅恩,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臨床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5,(4):105-106.
[4]周方,譚磊,張志山,等.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與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療效對比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5,35(1):32-39.
[5]梅廣濤.倒置微創(chuàng)鎖定接骨板與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部骨折療效對比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6):3694-3695.
[6]黃波,朱登高.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老年股骨近端轉子部骨折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4):3967-3970.
[7]陳光華,黃曉陽,黃貴芝.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0):53-54.
[8]何勁,孫亞文,謝華,等.倒置LISS治療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療效[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33):28-30.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