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 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診治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資料,對比護理干預前后患者臨床癥狀(胃灼熱、反酸、疼痛、上腹飽脹)評分、生活質(zhì)量(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結果 干預后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明顯降低,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高,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 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關鍵詞:護理干預;胃食管反流;生活質(zhì)量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十二指腸、胃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灼熱、反酸、疼痛、嘔吐等為主要癥狀的臨床綜合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胃食管反流病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健康。該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容易反復特點,是形成食管腺癌的危險因素,所以值得臨床重視和關注[1]。因此,在臨床上為了取得良好的治療療效,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我們應該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本文作者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診治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資料,分析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診治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38.79±6.23)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68±3.08)年。
1.2方法
1.2.1心理干預 ①認知行為干預:護理人員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和生活方式對疾病的影響,提高患者對自身不良行為的認識,并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干預,樹立良好的心理和行為,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②心理安慰:護理人員主動關心患者,耐性傾聽患者的傾訴,依據(jù)患者的心理給予鼓勵和安慰,取得患者的信任,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③家庭支持:向患者家屬講解家庭護理的重要性,指導家屬配合臨床護理,并積極督促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1.2.2健康教育 ①指導患者合理進食,避免高脂肪食物攝入,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入,例如咖啡、濃茶、可樂引流等。進食主要以易消化、清淡的堿性食物和水果,以此減少刺激胃酸分泌,減輕胃酸對食管黏膜的刺激,有效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②控制飲食的同時增加運動量,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計劃,并根據(jù)患者性別、年齡、體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避免由于肥胖使腹內(nèi)壓增加,食管裂孔疝發(fā)生率,通過減輕體重減少反流的發(fā)生。③指導患者良好睡眠習慣,告知患者睡前3 h不進食,餐后不平臥,并避免穿著緊身衣物,減少遠端食管酸暴漏時間,有效減輕酸對食管的刺激[2]。④指導患者按規(guī)律服藥,提高服藥依從性,特別是不同藥物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服用,例如促進胃動力藥物應該在餐前30min服用。
1.2.3體位護理 進食期間患者保持直立位,睡覺時抬高床頭,取上身斜坡位,坡度為15°最佳。熟睡后臥位容易導致胃食管反流患者應該取左側(cè)臥位。
1.2.4戒煙 臨床在治療期間戒煙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吸煙會使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下降,增加反流的發(fā)生頻率,并會減少酸的清除,進而延長酸與上皮的接觸時間,增加對鱗狀上皮的損害。
1.3評價標準
1.3.1生活質(zhì)量評分 生活質(zhì)量評定采用SF-36生存質(zhì)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活力、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總體健康,每項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健康狀態(tài)越好,生活質(zhì)量越高[3]。
1.3.2臨床癥狀評分 對胃灼熱、反酸、疼痛、上腹飽脹癥狀進行觀察,各項分別分為:0分:無癥狀;1分:癥狀輕微不影響正常生活;2分: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1分3~4 d發(fā)作1次;2分隔天發(fā)作1次;3分每天頻繁發(fā)作。兩者之和為癥狀評分[4]。
1.4統(tǒng)計學方法 記錄所有數(shù)據(jù)均學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數(shù)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臨床患者癥狀評分對比 干預后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明顯降低,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臨床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 干預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高,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通過護理干預,患者心理狀態(tài)明星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積極配合度,從臨床治療和護理角度分析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形態(tài),并科學合理飲食,進行適當?shù)腻憻?。同時護理干預增加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改變了自身的健康觀念,在治療的期間改變生活方式,使其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積極面對疾病[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明顯降低,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高,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護理干預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臨床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的均有積極的影響。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飲食、體位、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干預,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保證了患者的良好治療依從性。
總而言之,臨床給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魯穎,石玉玲,李娜.護理干預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療中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9(1):37.
[2]蔡嵐.應用胃腸起搏器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5(9):55-56.
[3]王天龍.胃食管反流病辨治初探[J].江蘇中醫(yī),2011,22(8):17-18.
[4]張俊霞.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56-57.
[5]蔣應玲,劉債,肖艷平.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護理措施[J].護理學雜志,2010,2(515):57.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