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呼吸道標本直接涂片或培養(yǎng)正常菌群區(qū)分曲霉菌定植與感染的診斷意義。方法 將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曲霉菌陽性患者,按曲霉菌的定植診斷和感染標準分為定植組(n=81)、感染組(n=19)。對兩組呼吸道標本均進行直接涂片和培養(yǎng)。結果 兩組的鏡下正常菌群、培養(yǎng)正常菌群相比,感染組明顯低于定植組,差異顯著(P<0.05);感染組檢出曲霉菌次數(shù)明顯高于定植組,差異顯著(P<0.05);感染組使用激素、患有糖尿病、呼吸道衰竭情況和定植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顯著(P<0.05)。結論 呼吸道標本直接涂片及培養(yǎng)出正常菌群對區(qū)分曲霉菌的感染及定植均存在積極的診斷意義。
關鍵詞:呼吸道標本;正常菌群;曲霉菌;定植;感染
曲霉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腐生真菌,具有菌落生長快、結構疏松等特點[1]。及時有效的對曲霉菌進行準確的診斷,是預防及治療曲霉菌感染的關鍵[2]。本研究對100例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曲霉菌陽性患者的曲霉菌標本分別進行直接涂片和培養(yǎng)。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曲霉菌陽性患者,按曲霉菌的定植診斷和感染標準分為定植組(n=81)、感染組(n=19)。定植組男48例,女33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53.97±2.25)歲。感染組男11例,女8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53.12±2.11)歲。定植組的一般資料和感染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診斷標準 感染的診斷標準:標本培養(yǎng)和涂片為陽性,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之后改用抗曲霉菌進行治療,疑似曲霉菌病患者好轉或治愈。定植的診斷標準:發(fā)生感染癥狀,標本經(jīng)革蘭染色培養(yǎng)及涂片檢查發(fā)現(xiàn)曲霉菌[3]。
1.3方法 根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的相關要求:可自行咳痰患者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漱口后,咳出深部的濃痰或不能自行咳痰患者對其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或吸痰,均采取一次性無菌廣口容器對灌洗液或痰液進行收集并及時送檢。使用接種環(huán)將濃痰部分挑取并分別接種在中國藍平板、血平板、沙保氏平板及巧克力平板。對灌洗液進行離心處理,將沉淀物取出并分別接種在中國藍平板、血平板、沙保氏平板及巧克力平板,對所有標本均實施革蘭染色鏡檢測。放入溫度為35℃、二氧化碳含量為5%的恒溫箱進行24~28 h的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疑似絲狀的真菌,將其轉入沙保氏平板并植入溫度為35℃的普通恒溫箱進行48~72 h的培養(yǎng),根據(jù)絲狀真菌的判定標準對其進行判定。
1.4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感染、定植情況、標本培養(yǎng)及直接涂片結果檢查情況、基礎疾病情況。沒有培養(yǎng)出潛在的病原菌可判定為正常菌群,培養(yǎng)出奈氏菌或草綠色鏈球菌等可判定為生長正常菌群[4]。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計量資料以[n(%)]表示,利用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的感染、定植情況 100例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曲霉菌陽性患者中,19例(19%)感染曲霉菌,其中12例(12%)臨床診斷,2例(2%)組織學診斷,5例(5%)疑似。菌種分別為14例(14%)煙曲霉感染,5例(5%)土曲霉感染。81例(81%)曲霉菌定植。
2.2比較兩組標本培養(yǎng)及直接涂片檢查等情況 兩組的鏡下正常菌群、培養(yǎng)正常菌群相比,感染組明顯低于定植組,差異顯著(P<0.05)。感染組檢出曲霉菌次數(shù)明顯高于定植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比較兩組基礎疾病情況感染組使用激素、患有糖尿病、呼吸道衰竭情況和定植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由于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加之患者基礎疾病較多,患者常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由曲霉菌造成的感染病越來越多[5]。曲霉菌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存在特異性,容易被原發(fā)病的臨床癥狀所掩蓋,往往延誤對曲霉菌病患者的治療,影響患者身體康復[6]。目前臨床常采用早期的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對曲霉菌病患者進行檢查,但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區(qū)分曲霉菌感染和定植[7]。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100例呼吸道標本培養(yǎng)曲霉菌陽性患者中,19例(19%)感染曲霉菌,81例(81%)曲霉菌定植;兩組的鏡下正常菌群、培養(yǎng)正常菌群相比,感染組明顯低于定植組,差異顯著(P<0.05);感染組檢出曲霉菌次數(shù)明顯高于定植組,差異顯著(P<0.05)[8]。感染組使用激素、患有糖尿病、呼吸道衰竭情況和定植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顯著(P<0.05);兩組患有高血壓、肺心病、腫瘤情況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綜上所述,呼吸道標本直接涂片及培養(yǎng)出正常菌群有較大可能排除曲霉菌的感染,感染可能來自外界因素,對臨床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英,邱偉芬.乳酸菌陰道膠囊用于恢復陰道正常菌群380例療效評價[J].中國藥業(yè),2014,23(09):21-22.
[2]劉學競,許茂盛,何明宸.肺曲霉菌病人CT影像學診斷及與中醫(yī)發(fā)病的相關性分析[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5,37(03):72-75.
[3]石向華,范禮佩,劉丁,等.腎移植受者侵襲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血清學診斷[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5(11):1659-1661.
[4]儲韜,黃國玉,趙志偉,等.黃曲霉菌原生質體的制備和再生技術優(yōu)化[J].激光生物學報,2014,23(04):380-384.
[5]張媛,林展增,李立宇,等.以低熱、咳嗽、頭痛、消瘦為主要表現(xiàn)的侵襲性肺曲霉菌一例[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5,34(01):99-102.
[6]徐慧,趙宇紅,王維,等.兒童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四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07):532-536.
[7]鐘菁,袁進,蔣剛彪,等.伏立康唑納米銀復合膜對煙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5,33(05):412-418.
[8]來孺牛,金國萍,王亞南,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襲性肺曲霉菌病感染的臨床特點[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02):181-183.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