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低劑量多層螺旋CT對早期肺癌篩查的效果。方法 對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1429例體檢者,1429例均首次行低劑量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收集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 全部參檢者1429例檢出非鈣化結節(jié)608例,其中陽性結節(jié)136例,確診肺癌8例(其中7例為I期)。結論 低劑量CT篩查可以早期、準確檢出肺癌。
關鍵詞:低劑量CT;肺癌篩查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患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盡管近年來在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15%~16%[1],預后仍無明顯改觀。多年來國內外一直致力于通過篩查來實現(xiàn)肺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并最終降低病死率。
1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5年3月~6月某航天單位的員工,無癥狀首次行肺癌普查者1429例,男853例,女576例,年齡37~87歲,平均( 64.32±15.68)歲。檢查前登記被檢者吸煙史。
1.2低劑量CT的檢查方法 應用西門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機進行肺癌篩查。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檢查時受檢者仰臥,雙手上舉,采取吸氣末單次屏氣掃描;掃描參數(shù):30 mAs,120 kV,掃描時間8~10 s。層厚和層距均為5 mm,薄層1 mm拆薄,陽性結節(jié)多平面重組(MPR)重建層厚及層間距進行掃描觀察。圖像傳入圖像歸檔與傳輸系統(tǒng)(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內存檔。
1.3 LDCT圖像的分析與記錄 所有基線及復查LDCT圖像均由影像診斷科醫(yī)師在PACS系統(tǒng)高分辨率顯示器中逐層觀察。首先將篩查發(fā)現(xiàn)的結節(jié)分為2大類:①肯定良性結節(jié)或鈣化性結節(jié):邊界清楚,密度高,可見彌漫性鈣化、中心鈣化、層狀鈣化或爆米花樣鈣化;②性質不確定結節(jié):通常指非鈣化結節(jié)。要求標注結節(jié)所在圖層編號,完整報告肺結節(jié)部位、密度、大小、形態(tài)等。結節(jié)大小采用肺窗最大橫截面上長徑與垂直短徑的平均值,用PACS系統(tǒng)自帶電子測量尺測量。結節(jié)按照密度分為實性、部分實性及非實性(即純磨玻璃密度),實性結節(jié)(solid nodule)定義為病灶完全掩蓋肺實質;部分實性結節(jié)(part-solid nodule)為病灶遮蔽部分肺實質;非實性結節(jié)(nonsolid nodule)為病灶沒有遮蓋肺實質,支氣管和血管可以辨認[2-3]。
1.4 CT陽性結果的判定和隨訪方案 根據(jù)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定義,基線LDCT的陽性結果為影像科醫(yī)師確認至少有1枚≥5 mm的非鈣化SN或PSN,或至少有1枚≥8 mm的NSN[4],并給出隨診建議。
2結果
2.1篩查人員的基本情況 健康體檢人員1429例行肺部低劑量CT檢查,其中男 853例 ,女576例 ,年齡37~87歲,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528例。
2.2肺結節(jié)的篩查結果 全部參檢者608例檢出非鈣化結節(jié),單發(fā)357例,多發(fā)251例;其中單發(fā)非實性結節(jié)65例,部分實性結節(jié)41例,實性結節(jié)251例,首次檢查后單發(fā)非實性結節(jié)中2例被診斷為I期肺癌;實性結節(jié)中1例被診斷為I期肺癌;多發(fā)非鈣化結節(jié)中251例,共568個結節(jié)(184個為非實性結節(jié),384個為實性結節(jié)),1例被診斷為Ⅳ期肺癌(胰腺腫瘤伴肺轉移),4例被診斷為I期肺癌(肺腺癌),1例術后病理診斷為炎性假瘤;發(fā)現(xiàn)可疑肺癌17例,其中確診肺癌8例,7例及時手術治療,1例全身狀況不佳,保守治療。其余可疑患者目前均在追蹤復查中,見表1。
2.3 LDCT檢出肺癌情況 在本組1429例篩查受檢者中,基線LDCT共檢出肺癌8例(0.56%),其中女性3例。年齡為57~79歲, 8例肺癌中,7例在篩查后4 w內在我院胸外科行手術切除,1例因身體原因保守治療。術后病理為腺癌7例,其中原位腺癌5例,微浸潤腺癌2例。8例肺癌患者被動吸煙史1例,既往腫瘤病史2例,支氣管擴張病史3例。
2.4 LDCT檢出的肺良性結節(jié)及其他疾患的情況 在LDCT檢出的結節(jié)中,經(jīng)證實肺內良性結節(jié)2例(肺錯構瘤),檢出冠脈鈣化363例,支氣管擴張77例,肺炎20例,胸腺瘤9例,肺結核4例(其中新發(fā)肺結核1例),心包積液2例,食道占位2例,動脈瘤和腎上腺瘤各1例。
3討論
眾所周知,肺癌是導致死亡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我國每年約有60萬人死于肺癌,目前仍呈逐年上升趨勢。肺癌手術治療的最佳階段是I期,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盡管目前肺癌的治療水平有長足的進步,但5年生存率仍很低。原因在于患者出現(xiàn)臨床癥狀后才被發(fā)現(xiàn),大多為中晚期。因此,篩查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診斷率,對降低病死率有著重要意義。
3.1低劑量CT篩查肺癌的對象選擇 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癥狀就診患者,發(fā)現(xiàn)肺癌多已晚期,因此,無癥狀健康人群的篩查是發(fā)現(xiàn)早期肺癌的有效措施。對于吸煙與肺癌的關系大量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但本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肺癌檢出患者沒有吸煙史,考慮與年齡或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有關。
3.2篩選結果分析 由于LDCT采用薄層重建技術,對肺結節(jié)檢出的敏感性較高。本組有42.57%的篩查者被檢出肺內至少有l(wèi)枚非鈣化結節(jié)。但大量結節(jié)檢出也意味著假陽性率的增加。在LDCT篩查肺癌時常??梢园l(fā)現(xiàn)其他異常情況,如冠狀動脈、甲狀腺、縱隔、乳腺等的腫瘤病變。如發(fā)現(xiàn)冠脈疾病可以進行早期干預,以期達到降低死亡率;發(fā)現(xiàn)其他部位腫瘤有助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LDCT篩查肺癌的結果對其他疾病有預警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萬青,鄭榮壽,曾紅梅,等.1989--2008年中國惡性腫瘤死亡趨勢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7):524-531.
[2]唐威,吳寧,黃遙,等.4690例無癥狀健康體檢者低劑量CT早期肺癌篩查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14,36(7):549-554.
[3]Henschke CI, Yankelevitz DF, Libby DM, et al.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 lung cancer detected on CT screening[J].N Engl J Med, 2006, 355(17):1763-1771.
[4]徐志偉.CT篩查早期肺癌的價值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5,21(06):588-589.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