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在產科病區(qū)中普及開展產后康復瑜伽的訓練,提升產婦對產后鍛煉認識,達到治未病和促進產后康復保健意識。方法 在產后三區(qū)中實施普及推廣產后康復瑜伽訓練,引導產婦在最佳時機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產后訓練為干預組。在產后一區(qū)實施常規(guī)健康指導為對照組。兩組隨機各發(fā)放180份調查問卷,了解產婦對康復知識認知率和產后康復操訓練依從性。結果 干預組比對照組產婦在產后康復瑜伽技巧和產后進行訓練依從性提升34.1%~41.6%。結論 在產后病區(qū)中普及推廣產后康復操的訓練,產婦會提升了產后康復操操訓練的技能和依從性。
關鍵詞:產后;康復;普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齡期女性素質、知識水平顯著提升,她們不再一味地順從傳統(tǒng)生育觀念,主張產后盡早下床活動,產后康復與健美也隨著發(fā)展起來。有研究表明產后盡早做產后康復瑜伽有助于于腹部及骨盆肌肉恢復,促使體態(tài)復原減輕腹壁松弛,預防子宮脫垂、尿失禁等[1]。妊娠和經陰道難產分娩是盆底功能疾病的獨立高危因素[2],同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發(fā)病率30%~40%,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瑜伽作為一種流行、時尚的健身美體運動,但在產后盡快的進行練習瑜伽的鍛煉[4],其運動量較大,常被產婦拒絕。針對產后情況,參考香港醫(yī)院管理局其物理治療部給設定一系列簡單易學的產后康復瑜伽指導訓練。本文通過探討在病區(qū)普及開展產后康復操瑜伽,以提高產婦認知產后康復操訓練的重要性和依從性,為住院分娩產婦出院前提供相關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再評估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5月~6月,三甲醫(yī)院中產科三病區(qū)中預備出院的180例產婦,安排進行常規(guī)出院宣教及參與產后康復操練習為干預組。產科一病區(qū)中進行常規(guī)出院宣教的180例產婦為對照組。
1.2研究方法
1.2.1兩組患者出院前進行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小講課和答疑流程。
1.2.2干預組病區(qū)中設立一個健康宣教瑜伽場所,科室高級責任護士對出院前一天的指導產婦進行訓練。參照香港醫(yī)院管理局制定的一套產后運動根據產婦具體情況給予指導產婦進行。通過站,坐,臥,等姿勢,彎曲伸展,扭轉身體各部分,對脊柱、肌肉、內臟器官起到自我按摩及牽引的作用,可調節(jié)神經及內分泌系統(tǒng)[5]。運用凱格爾盆底肌肉運動法,鍛煉盆底肌肉韌性,預防尿失禁及陰道肌肉外噴出和子宮下垂的發(fā)生[6]。
1.2.3由科室設置調查問卷,兩組產婦使用同一問卷,包括研究患者的年齡、文化、產后康復知識的了解和產后康操復訓練的依從性等。
2結果
兩組產婦的產后康復知識認知和產后康復操訓練依從性對比,干預組和對照組產婦在妊娠對盆底肌肉影響方面的認知相當,均為46.6%~46.8%,干預組接受培訓后比對照組產婦在對如何進行訓練產后康復操提升41.6%、產后是否準備產后進行康復操訓練上提升34.3%,見表1。
3結論
我國居民以家庭群居為主,老一代較注重產后坐月子,但是對科學坐月子的知識不了解?,F(xiàn)代的育齡婦女中,開始有產后科學坐月子的觀念,但是醫(yī)學和社會對其支持的力度和知識面較窄。我們通過參考國外先進地區(qū)的康復經驗,通過醫(yī)院大面積的推廣產后康復知識和訓練,提升其科坐月子的普遍性,大幅度提高產后進行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從而減少\"產后病\"的發(fā)生,加深護理的意義和提高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蓉梅.早期護理干預在產褥期婦女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97-98.
[2]周碧華,廖丹梅,韋林宜,等.1462例產后6-8周婦女盆底篩查[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25(1):50-52.
[3]郝燕菲,孫秀麗,王建六.問卷調查在采集女性盆腔臟器脫垂患者病史中的應用[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1,38(5):446-448.
[4]Alvair Da S,Alves,Andréia L T,Melo,Marcus V,et al.Seroprevalence of Rickettsia spp. in Equids and Molecular Detection of 'Candidatus Rickettsia amblyommii' in Amblyomma cajennense Sensu Lato Ticks From the Pantanal Region of Mato Grosso,Brazil[J].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 2014,51(6):1242-1247.
[5]M,Schwickert,J,Langhorst,A,Paul,A,Michalsen,G J,Dobos.Stress manag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J].MMW Fortschritte der Medizin,2006,148(47):40-42.
[6]Shannon,Benner-Davis,Pamela C,Heaton.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ontroversies of diagnosis and safety of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J].Current drug safety, 2007,02(1):33-4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