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凝血功能和血氣分析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88例,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依據(jù),均進行凝血功能及血氣分析檢查,研究相關性。結(jié)果 COPD急性加重期與緩解期FBG,D-D二聚體升高,差異有顯著性(P<0.01)。直線相關分析顯示,A組患者D-D二聚體與PaO2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PaCO2,呈顯著正相關(P<0.01),F(xiàn)BG與PaO2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PaCO2呈顯著正相關(P<0.01)。結(jié)論 COPD患者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均會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要密切監(jiān)測D-D及FBG水平,可以更好的了解病情,給予對癥的治療。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凝血功能;血氣分析;相關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重要的常見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人數(shù)眾多,死亡率高,居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社會經(jīng)濟負擔重。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COPD存在凝血功能異常及微血栓的形成,導致病情加重,嚴重影響預后。本研究收集COPD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資料,分析其凝血功能及與PaO2和PaCO2的相關性,旨在探討凝血功能變化在COPD診治中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12月~2015年11月門診及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8例,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其中男40例,女48例,年齡42~92歲,平均(77.81±9.76)歲,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1~93歲,平均(77.84±9.77)歲。排除標準:測試前2 w內(nèi)服用過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合并肝腎疾病、血液疾病、脾臟疾病、惡性腫瘤等可引起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受試者于清晨抽取靜脈血及動脈血,測定凝血功能(PT、APTT、TT),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血氣分析。PT、APTT、TT、FBG檢測儀器為日本Sysmex CA-500和Sysmex相關試劑;D-二聚體檢測試劑購自關國羅氏公司;動脈血氣分析測定采用關國雅培i-STAT血液分析儀。檢驗操作完全按照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專業(y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COPD急性加重期與緩解期FBG,D-D二聚體升高,差異有顯著性(P<0.01)。直線相關分析顯示,A組患者D-D二聚體與PaO2呈顯著負相關(r=-0.615,P<0.01),與PaCO2,呈顯著正相關(r=0.517,P<0.01),F(xiàn)BG與PaO2呈顯著負相關(r=-0.283,P<0.01),與PaCO2呈顯著正相關(r=0.293,P<0.01)。
3 討論
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狀態(tài),也稱血栓前狀態(tài),易并發(fā)肺微小動脈血栓。反復感染、缺氧、高碳酸血癥、酸中毒、電解質(zhì)紊亂等因素,使肺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壞,激活、釋放多種炎癥介質(zhì),啟動凝血、止血、抗凝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導致持續(xù)肺動脈微小血栓形成,進一步加重肺動脈高壓,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使死亡率明顯升高[2]。
凝血四項是反映人體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顯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FBG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后緩解期及健康體檢者,而PT、APTT、TT在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BG與PaO2呈顯著負相關,與PaCO2呈顯著正相關。FBG是凝血系統(tǒng)的重要蛋白質(zhì),主要由肝細胞和巨核細胞合成分泌的,是急性期蛋白之一[3],半衰期約4~5 d,是氣道炎癥的系統(tǒng)性炎性標記物之一。目前認為,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血栓形成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4]。
本研究顯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后緩解期及健康體檢者,PaO2呈顯著負相關,與PaCO2呈顯著正相關。D-D是纖溶酶水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后形成的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為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中的最小片段,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繼發(fā)性纖溶活性增高,是體內(nèi)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纖溶亢進的分子標記物之一。D-D在體內(nèi)半衰期>3 h,主要經(jīng)腎臟排泄。D-D升高可能機制是:①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感染,直接或間接經(jīng)多種炎癥介質(zhì)的作用導致血管內(nèi)皮、肺泡上皮細胞受損,纖溶酶生成增加;②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肝腎功能減弱,從而對血漿凝血因子的清除減少;③長期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體內(nèi)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或活化,而抗凝蛋白含量降低或結(jié)構(gòu)異常[5];④COPD患者經(jīng)較長時間凝血激活,造成凝血因子慢性消耗和纖維蛋白溶解亢進。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水平明顯高,顯示患者處于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纖溶亢進,易形成血栓。
綜上所述,AECOPD患者存在著高凝狀態(tài),是導致及加重肺動脈高壓的一個重要原因。在COPD的發(fā)展過程中,監(jiān)測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的變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凝血和纖溶狀態(tài),有助于判斷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早發(fā)現(xiàn)血栓前狀態(tài),適時地采取有效地抗凝措施,減少肺部微小血栓的形成,延緩肺動脈高壓的發(fā)展,改善疾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吳京鳳,楊媛華,龐寶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漿血小板因子4及β凝血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意義[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18):1378-1382.
[2]牛艷霞,程青虹,王雯,等.霧化吸入肝素對AECOPD機械通氣患者血氣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4,(4):314-317.
[3]黃國平,鄭哲.無創(chuàng)通氣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13):2051-2052.
[4]金叢,黃相增.凝血纖溶指標及動脈血氣在AECOPD合并肺動脈高壓中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5,(2):276-279.
[5]朱衛(wèi)華,李松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凝血功能變化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7):669-670.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