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有效性;備課;教學手段;提問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3—0087—01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掌握學習方法、紀律性較差,加之傳統(tǒng)教學方式較為枯燥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因而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普遍較低。新課程標準的制定給眾多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轉變當前課堂教學狀態(tài),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由此成為眾多小學教師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探究開展有效性課堂的策略,為開展有效課堂教學提供借鑒。
一、重視課前備課,掌控課堂的走向
在課前做好備課準備,有利于課堂的順利開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課堂上通常會出現(xiàn)各種狀況,如不遵守課堂紀律、開小差、問各種與課堂無關的問題等從而打亂教師的上課思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前的備課,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充足的準備,提高對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備課《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應按照新課導入、重點字詞學習、朗讀、知識梳理等流程進行準備,明確教學目標“認識生字,理解課文內容”、“認識不同動物的腳印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等。明確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用的教學手段,如導入環(huán)節(jié)用圖片導入,即在課前找到相應的圖片;如需要開展“猜動物”課堂小游戲增強課堂氛圍時,老師則在課前做好寫有“小雞”、“小狗”等的紙片。此外還要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進行有效的規(guī)避,如學生未見過文中馬的腳印,則老師可在課前準備好馬腳印的圖片;學生可能會對青蛙冬眠的特點有所不解,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么青蛙要冬眠”,因此,教師要查找相應的信息以備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做好課前的備課準備,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從容應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多數小學課堂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導致課堂教學的無效性,或者開展教學的方式效果較差,導致教學方式的無效性。因此教師應該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運用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為規(guī)避教學課堂的枯燥,教師可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同時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如在《小鳥和牽?;ā返恼n堂教學中,可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教學,由學生分別扮演小鳥、牽?;āⅧP仙花和小草進行課堂表演,學生分析角色的形象、語言、動作時能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小學生普遍喜歡畫畫,因此可開展繪畫教學,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文中的描述及學生自己的了解描繪小鳥、牽?;ǖ男蜗笮蜗?,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設計有效的提問,引導課堂有效進行
提問是小學課堂中的常見教學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數的提問效果相對較差。因此教師應該設計有效的提問方式,引導課堂有效進行。如增強問題的趣味性,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中,可提問“同學們見過雪嗎”、“在雪地上走過嗎”、“走過后雪地上留下什么痕跡”、“那同學們知道小雞(小狗、小馬)的腳印是什么樣的嗎”,層層深入,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從而引出教學內容。此外,對于學生回答問題要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在提出其錯誤答案的同時也要給予其勇敢回答問題的肯定,增強其自信心,爭取下一次回答得更好。對課堂問題進行優(yōu)化設計,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促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順利銜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進行有效的課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也無明確的學習目標與遵守課堂紀律的意識。上述情況是造成課堂教學無效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學生正確的課堂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同時提高學生課堂紀律的遵守能力。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標點符號停頓及語氣的選擇;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要求學生手中拿筆,看到不懂的字詞將其劃出,詢問同學、老師或者自行查詢參考書等方式解決文中不懂意思、讀音的字詞。除了要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課堂制度,如上課時禁止在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之外與前后座的同學講話,禁止上課走動等。用獎懲制度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對于課堂紀律遵守較好或者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小紅花、小紅旗等的獎勵,激起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表現(xiàn)的欲望;對于上課開小差、搗亂課堂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懲罰,如罰抄生字詞等。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配合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