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職學生語文素養(yǎng)難以提升,如何大范圍幫助提升,需要從教師、教法特別是學法進行研究,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提出一些新思路。
[關 鍵 詞] 中職生;語文素養(yǎng);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2-0168-01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綜合素質相對較低,作為基礎文化課的語文,如何實現突破,確實難度不小。所謂的“自留地”,自然不是課堂。我們常說“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大語文學說也持此觀點。不可否認,在課堂上如何設疑、激趣、點撥、學法指導、實踐并養(yǎng)成習慣,是普遍要遵循的教學規(guī)律。但就中職生而言,這僅僅是起點,要想真正提升語文素養(yǎng),沒有課下的過程融合,注定不夠完整。
一、以“趣”作導,注重口頭表達能力提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とね苁盏揭庀氩坏降慕虒W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內容,適當利用電影、投影等新媒體手段,會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祝福》一課時,我們開展了“祥林嫂之死”真相大討論,課下組成法庭進行辯論。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組查找資料,翻閱法律條文,課余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口頭表達得到訓練,思維得以彰顯,語文課堂也變得豐富多彩,課內外學習相得益彰。
另外組建班級QQ群,關注學生的成長,從中發(fā)掘學生感興趣的開放性話題資源,通過早讀和課前三分鐘進行朗讀和表達強化訓練,無形中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二、以“活”為本,注重閱讀積淀
中職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充足,而學生的閱讀功底普遍不夠,單純地布置安排效果往往不理想。而閱讀能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中職學生熱衷讀一些低品味的作品,如何引導學生閱讀經典作品是個難題。只靠文本和讀本還不夠,要引導學生大量、反復和經常性地閱讀經典名著,背誦名文名句,感悟文學的魅力和文字的精妙,從中積累文字和文學素養(yǎng),這將大幅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其語文素養(yǎng)。在學習關于翠翠的文章后,我們師生圍繞作者和作品,結合網絡與視頻,開展“走近湘西文化之旅”,通過作品研學,學生感受到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在此基礎上,胡適、周作人等國內外名人以情景劇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學生的閱讀熱情一旦被點燃,知識能力、人文情懷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自然就水到渠成。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與學生保持溝通,指導其理性閱讀,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以“真”為媒,注重情懷培養(yǎng)
專業(yè)學校中的部分學生的語文寫作水準不高,究其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構思、布局謀篇,如何開頭、作結和遣詞造句,這些其實都是戰(zhàn)術問題,我認為最關鍵的是首先要培養(yǎng)其良好的寫作態(tài)度。在學生眼里,生活是生活,寫作是寫作,二者毫不相干。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擺脫寫作思想的束縛,真正與生活融為一體,感受身邊事,表達心中想。不追求高大上,只求真鮮活。課下提倡生活小作文,生活小隨筆。從很小的寫作目標起步,多做小的練筆,多采擷感受優(yōu)美的文字,多做文字的朗讀和化用。續(xù)寫和改寫也不拘一格,保持良好的寫作態(tài)度,教師可多做這一方面的引導,多去肯定和進行有益的嘗試,這樣就能步入寫作的嶄新通道,甚至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以“實”為目的,全面提升綜合素養(yǎng)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語文教材為依托,通過實踐活動,讓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發(fā)生聯系,把知與行巧妙地結合了起來?!白x萬卷書,行千里路”,行路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行來感受生活,豐富情感,陶冶情操?,F在研學旅行正日漸升溫,對語文能力的提升是個好機會,如何將學與做有效深入下去,語文教師要制訂好活動目標、具體的操作步驟,引導學生精心參與,豐富學生的情懷。如集體采訪先進師德、走近所在地域的歷史景點、訪問社會名人等。社會實踐讓每個學生在社會這個教育舞臺上發(fā)揮特長,其見識、表達、思維和情感等都得到鍛煉與提升。綜合實踐還需得到學校的支持,甚至需要不同學科之間的配合,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營養(yǎng)也是全方位的,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
綜上所述,各部分作為課外語文教學的有益嘗試,其與課堂教學從本質來講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和課堂教學水乳交融,方能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有效。作為中職教師,只有了解并走近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樊琦.中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M].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