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究婦科內分泌失調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內分泌失調患者共88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人絕經促性腺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克羅米芬,治療1年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激素變化以及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治愈人數22例,總有效率為81.82%;觀察組治愈25例,總有效率為95.4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女性內分泌失調的臨床治療中采用聯合使用人絕經促性腺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克羅米芬的方法效果顯著,因此,此方法值得推廣。
[關 鍵 詞] 婦科;內分泌失調;聯合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 R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2-0081-01
內分泌失調的主要癥狀有:婦科疾病、月經不調、脾氣暴躁、臉上長痘、乳房脹痛等。對此,本次研究選取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婦產科接受治療的內分泌失調患者共88例,目的就是為了探究婦科內分泌失調的臨床治療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88例內分泌失調患者,年齡在21~4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24±4.57)歲,病程1~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對照組
根據患者的主要病因進行西藥對癥治療方法,整體改善患者排卵障礙、卵泡發(fā)育異常、多囊卵巢綜合癥、黃體功能不全以及高催乳素血癥等癥狀,并且指導患者在月經第5天起口服克羅米芬,每天50~100 mg,連續(xù)服用5天。在月經周期10~15天時,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 U/d,此時卵泡直徑大于18 mm,可以進行適當的性交。
2.觀察組
患者在月經第3天起口服克羅米芬,每天50~100 mg,連續(xù)服用5天,之后每隔一天采用B超觀察亂跑的發(fā)育狀況,針對性的注入絕經促性腺激素70~15 U/d。月經第10天起,觀察子宮內膜和卵泡的發(fā)育情況,如果子宮發(fā)育的較慢,可針對患者給予倍力美治療,每日0.625 mg,以促進卵泡和子宮內膜共同發(fā)育。通過檢查發(fā)現卵泡直徑大于8 mm,且子宮內膜的厚度大于9 mm,宮頸粘液大于8時,可以停止注入絕經促性腺激素,同時要一次性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 U/d。如果排卵成功,在排卵第二天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4000 U/d,一周之后每隔一天注射一次黃體酮,每次40 mg。如果排卵失敗就要等到下一個月經周期再進行治療。
(三)臨床效果評判
患者的基礎體溫為雙相型,并且有受孕或者是生產,則判定為痊愈;患者治療后月經顏色、周期和經量都正常,出現正常的排卵現象,判定為有效;患者的基礎體溫無變化,并且患者沒有排卵現象,判定為無效。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臨床研究,運用SPSS軟件以及卡方檢驗方法,檢驗數據最后得出數值,數值運用P值表示,若P小于0.05,則說明該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患者卵泡生成激素與雌二醇的變化
通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卵泡生成激素和雌二醇的變化都高于治療前,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治療后觀察組的卵泡生成激素和雌二醇的變化都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二)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通過本次研究治療后,對照組治愈人數22例,有效1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1.82%;觀察組治愈25例,有效1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45%。治療后的效果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綜上所述,兩組患者卵泡生成激素和雌二醇的變化都高于治療前。治療后的效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82%,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此,在女性內分泌失調的臨床治療中采用聯合使用人絕經促性腺激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克羅米芬的方法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患者卵泡生成激素和雌二醇的分泌水平,所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紅欣,張松菲,任雪璞.克羅米芬聯合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治療內分泌失調性不孕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31):78-79.
[2]梁衛(wèi)群,陳美嬋.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婦科病患者圍術期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