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英語教育包含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雙重內涵,所以在英語教學改革探討或教學方法分析時,要兩者兼顧。CBI教學通過將主題或學科內容導入,采用6-T的教學方式,分為主題模式教學和分層教學,不僅讓學生學,還讓學生用,是一種雙向的輸入輸出式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和運用英語,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使用能力。
[關 鍵 詞] 高職英語教學;CBI教學模式;6-T教學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2-0162-01
高職英語教學與普通高等英語教學的區(qū)別在于高職英語教學不僅包括高等英語教育,同時還包含職業(yè)教育。這也要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職業(yè)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CBI教學模式是以主題情景式教學模式為主,將內容與語言結合起來,更側重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運用的能力。CBI教學模式的雙向式教學,尤其是6-T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一、CBI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
CBI教學模式,全稱為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一種以教學內容為依托,通過對既定的主題或學科內容進行學習探討,從而讓學生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掌握英語這種語言,同時也能夠了解掌握某一學科的知識。以學者Leaver為代表的學者們?yōu)檫@一教學理念列出了四大特征,分別是:主題核心(subject matter core),真實教材的運用(use of authentic texts),學習信息和適合學生的具體需求。他始終強調的是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某一學科或主題的內容,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對英語“學”和“用”的雙重過程。目前國內常見的CBI教學模式有四種,分別是主題模式(theme-based model)、專題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輔助模式(adjunct model)和課程模式(sheltered model)。
二、CBI教學理念中6-T教學方法的分析
6-T教學方法是由著名的教育專家Stoller先生在1997年提出的。這里的T分別代表英文中的6個英語單詞,分別是主題(themes)、課文(texts)、話題(topics)、線索(thread)、任務(tasks)和過渡(transitions)。6-T教學方法的核心便是將這6個英文單詞所代表的教學內容串聯(lián)起來,相互整合,圍繞主題,將課文內容、探討話題拼接成一條線索,引起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類似的生活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詞匯、文章、交際及專業(yè)語言知識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各自的需求,以課程內容為依托,制訂符合學生狀況的學習任務,從而在不同話題中實現(xiàn)自然的過渡。
(一)主題(themes)。在CBI教學主題的設定中,要注意選擇那些符合學生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討論熱情的主題。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老師作為一個知識的灌輸者,統(tǒng)領一切。
(二)課文(texts)。在教學中,對于課文的選擇同樣應該首先考慮學生的興趣點,當然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他們能夠看懂、理解的文章。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完全選擇學生一看就能懂,沒什么難度的課文。要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所以還要在選擇課文的過程中注意要有適當?shù)碾y度,鼓勵學生接受挑戰(zhàn),在陌生的語境中駕馭對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話題(topics)。話題是對于以上主題和課文進一步的更深層次的探討。在進行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索話題的深度和關聯(lián)性。
(四)線索(threads)。線索的設置是為了把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連接起來。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信心、責任、力量等比較抽象的認知概念連對提供主題進行聯(lián)系。所以,在制訂線索的時候,不要直接與所關聯(lián)的主題的中心思想有直接聯(lián)系。
(五)任務(tasks)。任務的設置主要是對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過程的一個驅動。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保持動力和積極的狀態(tài),通過親身參與,加深對相關主題的理解。
(六)過渡(transitions)。這是6-T教學方法中的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用來使話題之間自然連接,讓學生認識到不同話題之間或者同一話題內任務的一致性。
相關調查和研究已經證明,CBI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和運用的能力,尤其是6-T教學方法的運用,使英語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和趣味性。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6-T英語教學方法更具能動性,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力,學習效果更好。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環(huán)境,結合6-T英語教學方法,對英語教學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的學習和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Stroller F l.Project work:A means to promote language content[J].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7.
[2]俞理明,韓建俠.渥太華依托式課程教學及啟示錄[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職業(yè)培訓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