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 同課異構;導入;感悟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2-0087-01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這就是“同課異構”的理念所在。近期,學校為我們打造了這樣一個普職老師同上一節(jié)課,同課異構的活動。剛接到任務的時候,我有點不理解,為什么要上同一節(jié)課?賽完課,我豁然開朗:這種形式的活動可以引發(fā)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同課異構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diào)“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nèi)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的教學個性,是繼承和批判的統(tǒng)一,真正體現(xiàn)了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以下是我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感悟:
一、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
這次選定開課的文章是“Are IQ tests intelligent?”內(nèi)容比較抽象,生澀難理解,加上生詞很多,一篇文章里有近30個生詞。我拿到這樣的開課文章就亂了陣腳,心想我們的學生基礎都不太好,平時的教學中都會穿插中文,一篇文章還要兩三個課時才能上完?,F(xiàn)在要全英文,還要在一個課時內(nèi)讓學生讀懂、會做題,那不是難上加難嗎?加上開課的班級是隨機抽取的,從未接觸過,心里就更沒底氣了。三思之后,我決定在閱讀前加入詞匯的學習,為閱讀掃清障礙。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段與要學詞匯相關的中文背景,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背景知識完成一系列的圖表填空,帶出生詞的學習。設計完我自認為圖文并茂,應該會有一個好效果。實踐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確實能記住這些單詞,但是前面的鋪墊太長,導致后面的閱讀時間不充分。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在詞匯學習時對背景介紹過多,導致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沒有新鮮感。后來,在武老師的課上我發(fā)現(xiàn),她沒有說一句中文,也沒有教單詞,但學生也能很好地完成她所設計的題目。我們當時很驚訝,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武老師說,在普高,老師教閱讀的時候,都不會事先教單詞,而是通過閱讀,用更簡單的詞匯去代替表達,慢慢的學生就知道意思了。是啊,我們因為自己的教學對象是中職生,在一開始就給了他們低的定位,沒有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漸漸地他們就真的不會閱讀了,只會聽我們說,然后去記知識點。我們都知道“羅森塔爾”效應:如果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高,學生也會提高自我期望值,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所以,今后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能凡事都包辦,考慮太周全也是一種“溺愛”。
二、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在備課的時候,我們?nèi)齻€老師都想到要設計一個智力測驗來導入。但是三個人準備的測試題目都不同:我校另一名老師直接用了書后“real life skill”中的測試題,題目過多過難,導致導入太長,學生做不出來也沒有了信息;我當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就在網(wǎng)上搜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但是學生只會其中的兩道;而武老師直接用了一道中文的腦筋急轉(zhuǎn)彎,一道眾所周知的簡單題目。我一看到PPT上打出這個題目,心理還暗暗想這么簡單真沒意思。但學生的反應出乎意料,他們很開心,爭先恐后地回答,氣氛一下子就上去了。由此得出,導入一定不能太多太難,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結(jié)合他們學過的、感興趣的、有能力去理解的知識點去設計。當他們積極參與到導入的討論中時,其目的就已經(jīng)達到了。
三、不要嘩眾取寵
因為是開課,又是和區(qū)里學科帶頭人一起開課,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難免想做出點特色,以獨特取勝。于是,在備課的時候,我絞盡腦汁想怎樣能將導入設計得新穎,怎樣能將PPT做得漂亮,怎樣能在閱讀中穿插一些活動活躍氣氛,以至于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選PPT模板、下載各種圖文、編輯文字、設計格式上。當然這些東西確實有搏人眼球的作用,學生也會被吸引,但是教學效果并沒有因此而提高。當閱讀文章并提出問題時,原本活躍的氣氛頓時就靜了下來,陷入了困境。因為過多地考慮表面的東西,而忽略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導致內(nèi)容不充實,問題的設計沒有很到位。
四、不能做“甩手掌柜”
讀寫不分家,讀的目的就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寫作上。那么,怎樣才能很好地讓學生學以致用呢?我將最后討論的要點做成幾個提示在投影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jù)提示的詞匯和短語組成一篇短文,這大大地減小了難度,讓學生有據(jù)可依,有矩可循。但是,從后來武老師課上,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一個不足,那就是布置完要求之后,沒有深入到學生中去。武老師在學生討論時,一直在下面轉(zhuǎn),到每一組去指導,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其討論的氣氛和效果明顯要好于做一個“甩手掌柜”。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也應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和學生一起討論,實時指導。
以上是我對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的一些心得體會,這次活動讓我感悟頗多。我希望以后能多幾次這樣形式的磨課活動,在打磨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唐劍嵐,黃麗珍.“三課活動”讓同課異構更加有效[J].教學與管理,2012(7).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職業(yè)培訓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