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是宋朝文學(xué)家范仲淹的作品,九百多年來一直被后人傳誦。這篇僅有三百多字的散文,為何受到后人的推崇?筆者認為,不僅是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還有其言簡意賅、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寫。筆者就《岳陽樓記》的景物描寫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文字簡單,意境宏大
文章的二、三、四段集中寫景,雖然只有160多字,描寫了3幅景象——洞庭湖雄偉的景象、淫雨霏霏的秋景和風(fēng)光明媚的春景,但有粗有細、詳略得當(dāng),表現(xiàn)了作者非凡的概括能力,值得后人學(xué)習(xí)。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景為情設(shè),情由景生。在文章中寫景是為了抒情。為表現(xiàn)悲,就寫了“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凄涼秋景,突出了遷客騷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凄涼心情。為表現(xiàn)喜,就寫了“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的美好春色,突出了遷客騷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欣喜之情。作者以一般人對自然景物所觸發(fā)的感情作陪襯,突出了古代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和偉大抱負。
三、抓住特征,描繪細膩
作者抓住洞庭湖遼闊多變的特點和岳陽樓居高臨下的地勢來寫景。作者從空間上和時間上描寫了洞庭湖的廣闊浩渺,千變?nèi)f化。第二段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出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臻g上從北到南突出了岳陽樓的廣闊,時間上從早到晚突出了岳陽樓的景象多變。作者寫春光明媚的景色寫到了湖面、天空、湖中景物、岸邊花草、皓月、波光和漁歌。作者緊緊抓住事物的特征描寫了這些事物的光澤、顏色、聲音等,從洞庭湖湖面的平靜、花草的芬芳、月光的皎潔、漁夫的歌聲等方面渲染了愉快的氣氛。春日洞庭,美景萬千,但作者只抓住幾種表現(xiàn)洞庭湖春光的景物加以描繪。描繪的景物盡管只有幾種,但是作者筆下的洞庭湖景色非常引人入勝。
四、欲揚先抑手法的運用
文章所表現(xiàn)的“秋”“春”之景,并不是對景物的客觀描寫,而是出自作者的虛構(gòu),也就是前人所說的“虛寫”。正因為這樣,作者選擇了許多富有特征的景物進行描寫,把氣氛渲染到了極致。寫“悲”使人“滿目蕭然”,悲從中來;寫“喜”使人“把酒臨風(fēng)”,喜從中生。從整篇文章來看,這樣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正是為了過渡到下文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一崇高的思想境界。
五、對比映襯,相得益彰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寫出了境界、格調(diào)截然不同的春景和秋景。作者寫天空和湖面,秋天為“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春天為“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寫夜晚,秋天為“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春天為“長煙一空,皓月千里”。這樣的對比、襯托使秋景更蕭然,春景更明媚,遷客騷人的悲喜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章的狀物繪景相當(dāng)出色,作者以敏銳的眼光,從氣象萬千的洞庭湖景物中,抓住最有代表性、最能調(diào)動人物感情的景物,描繪了形象鮮明、情景交融的畫面,而且兩幅畫面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
六、細節(jié)分析
“淫雨霏霏”一段,描寫了雨季的陰沉、蕭條和狂風(fēng)暴雨下的災(zāi)難,可謂有聲有色;“春和景明”一段,描寫了波瀾不驚與長煙一空的白晝。夜晚的美麗風(fēng)光猶聲在耳,猶色在目,動靜結(jié)合,使人如臨其境。作者用一陰一晴,表現(xiàn)了景色的不同,以此襯托出人的情緒的不同。本文不但景色寫得好,對人物心理細致入微的描寫也恰到好處。“若夫淫雨霏霏”與“至若春和景明”兩段末尾就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不同環(huán)境下人的心理。登樓思鄉(xiāng),登樓喜悅盡在景物描寫之中。文章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fēng)雨陰晴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jié)合起來寫,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登樓觀景后產(chǎn)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我們也因此看到了一個“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愛國者的偉岸形象。
綜上所述,《岳陽樓記》從多角度、多層面寫出了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对狸枠怯洝废穸赐ズ利惖木吧菢?,給人以美好的記憶。而范仲淹給我們留下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不斷去學(xué)習(xí)、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