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教學模式,它立足于學生,將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從數學新課標精神的引導談起,著力在四個方面探索數學課堂“先學后教”的模式,期待為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索提供啟示。
關鍵詞:先學后教;初中數學;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新課標(2011版)》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來保障其學習的主體地位。在眾多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先學后教無疑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同時將自學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予以公示,當堂解決學習問題。筆者以多年教學經驗為基礎,結合對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闡述以下幾點策略。
一、搭建“知識墻”,明晰知識脈絡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較為復雜,因此每一節(jié)新內容講解時,教師都要讓學生理清知識的架構。教師在實施先學后教模式時,可在課前以“知識墻”的形式來呈現整個知識脈絡。課堂的重難點為樹干,而與之相關的課堂內容則是樹枝、樹葉。
例如,講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實數10.1“平方根”時,筆者首先在課前對整個章節(jié)內容進行梳理(見圖),并采用圖形的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對該章節(jié)內容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一個又一個的知識墻貼片,教師將每章節(jié)內容都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內容的整體構架,這對學生之后的復習也有較大益處。
二、設計“有情課”,提升學習趣味
在初中數學課堂,先學后教模式的施行必須有其能夠植根的大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在協(xié)作中完成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
例如,講解七年級下冊第七章 7.3“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筆者首先講述了曾聯(lián)松同志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并通過視頻展現國旗設計的艱難復雜過程。在低沉的國歌聲中,筆者對學生說,“五星紅旗是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精神象征,但是我們要知道五星紅旗圖案是怎么來的。大家把五角星的五個頂點依序連接,看看得到了什么圖形?”學生紛紛在紙上連線,教師出示本課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進入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
此外,筆者在“勾股定理”學習時引入了中國古代“勾三股四弦五”的經典數學案例,并要求學生證明其科學性。在學習“圖形的旋轉”內容時,筆者播放現實生活中的攝影錄像,要求學生比一比找出對稱圖形。這些都給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助推了其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巧借多媒體,增強學生學習關注度
互聯(lián)網時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課堂教學有了更多選擇。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前提是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只有這樣,課堂學習才不至于在活躍的氛圍中偏離教學主體內容。通過動畫或視頻演示,學生遵循內容設計進行自主學習,為課堂學習目標的完成奠定基礎。
例如,講解七年級上冊第四章4.2“直線、射線、線段”時,筆者首先在課前對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了一下摸查,發(fā)現學生在小學時已經接觸過直線、射線及線段內容,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就沒必要對三者的定義進行詳解。筆者選擇辨別生活中的直線、射線及線段作為主體內容,其中涉及“開動不息的火車”“兩手拉緊的皮筋”“某段護河堤”“運動中的彗星”等。學生在自主辨析過程中,不僅夯實了概念的界定,而且還進一步了解了生活中的直線、射線及線段。由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同時其也在學習中獲取了實質性的知識與技能。
四、合理“補白”,輔助當堂教學生成
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許多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空間。一節(jié)課45分鐘不可能解決所有學生的學習困惑,不可避免地在課堂上會留下許多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有一個合理的取舍,究竟怎樣的問題需要當堂解決,怎樣的問題可以適當拖后。課后,教師要給這些課堂滯留問題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則進行補白。所謂“由大到小”原則,一是先解決涉及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后解決學生個體問題;二是先解決大問題,后解決小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有準確的判斷能力與把控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堂,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將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本地教學實際情況實施該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數學教學才會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效率才會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