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生信息閉塞,學習困難,提高語文成績的難度較大。如何改善這一狀況,筆者基于大量的實踐和調研,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完成。
一、通過活動,激發(fā)興趣
1.教師在課前要做好“熱身”活動。好的課前熱身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上課鈴聲剛剛響起,學生的狀態(tài)并沒有完全調整過來,注意力還不夠集中。這時,教師可以用一個小活動、幾句幽默的語言或者一個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課堂上出現(xiàn)“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所以,課前的三兩分鐘時間,教師可以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組織,可以是美文朗誦比賽,也可以是即興演講、詩歌背誦大比拼等形式。
2.精心設計課堂導入語,“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語可以喚起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描繪一個與文本相符合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的導入能夠緊扣課文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使其以飽滿的熱情學習新課。
3.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的課堂氣氛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入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積極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因而學得愉快,興趣盎然。
二、通過方法,尋求進步
1.因材施教。班級中學生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為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提高,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抓兩頭,扶中間”的方法,對班級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2.通過“一幫一”學習小組進行評比。建立“一幫一”的學習小組,使每位學生都不會掉隊,都能有所提高。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合作能力,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在課上比、學、趕、幫、超,在課下互相幫助、互相督促,進而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3.教師要親力親為。教師要堅持親自檢查作業(yè),對平時的家庭作業(yè)要堅持全批全改;對要求背誦的篇目,教師要逐一檢查每一位學生。每次批改作業(yè)時,教師都要詳細記錄,并在全班進行總結,督促學生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作業(yè),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
三、通過交流,獲得積累
1.加強誦讀,在誦讀中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督促學生重視語言的使用,使其靈活運用語言。熟讀和背誦便是強化語言應用的必由之路?!皶x百遍,其義自見”,教學實踐也證明,讀和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還能使其積累文本中的語言知識。因此,加強語文教材中名篇的誦讀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強拓展,在延伸中積累。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語文教材所承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著眼于一篇課文,在一篇課文中尋找積累點是無法滿足學生要求的。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使語言的積累走出文本。這不僅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更為豐富,還培養(yǎng)了其“舉一反三”的思維習慣。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教材,利用教材抓住拓展積累的時機,將學生的語言積累融合于教學之中,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
四、通過應用,實現(xiàn)提高
1.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作文講評,并將優(yōu)秀的作文匯總為班級作文集,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應用語言文字的舞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制作班級紀念冊、寫畢業(yè)贈言等活動。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可以使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得到鍛煉。
3.搭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語言文字活動。例如,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短信、書信大賽,報社、電臺和網絡的征文比賽等活動,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學好語文的價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筆者始終堅信“把普通的小事堅持做,就會變得不平凡”這個道理。在此,筆者用下面一句話與每一位一線教師共勉——“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