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落漥物語》是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的繼母物語,《住吉物語》也是日本有名的繼母物語。兩部作品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如登場人物、繼母的虐待、繼母的結(jié)局等,但在故事的結(jié)構(gòu)、姐妹的態(tài)度、父親的態(tài)度、救助者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兩部作品中都強調(diào)“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但是所體現(xiàn)出來的善惡觀也存在異同之處。
【關(guān)鍵詞】《落窪物語》;《住吉物語》;善惡觀;佛教;儒教
A Comparison Between Otikubo Story and Sumiyosi Story
——— About Virtues and Vices
Hong Yuying
Fuzhou University Zhicheng college, Fujian Fuzhou, 350002
abstract:Otikubo Story , is a story from the Heian period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famous fairy tale Cinderella.And Sumiyosi story is also the similar version of Cinderella.Both the stories are advocating of the thought about praising the good and punishing the evils.These stories have a lot in common,but certainly,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ey Words:Otikubo Story,Sumiyosi story,Buddhism,Virtues and Vices
一、作品介紹
《落窪物語》作者不確定,完成時間也不明,描述了繼母虐待繼女,繼女得救,繼母過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但與其他灰姑娘故事不同,物語中并沒有神力相助,而是由男主人公少將救出女主人公落窪,并為落窪復仇,這是其他灰姑娘故事中沒有的橋段。
《住吉物語》也是繼母物語,作者不明,成立時間也不確定,一般認為現(xiàn)存的版本是日本鐮倉時代的改編本,最初的版本(古本)則是源氏物語以前,也就是10世紀左右著成的?!蹲〖镎Z》描寫了被繼母虐待的女主人公逃到一個叫住吉的地方,在那遇到男主人公少將,與之結(jié)合、過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
二、兩作品的異同點
1.相同點
①主要登場人物
《落窪物語》里有女主人公落窪、繼母、男主人公少將、女主人公的父親中納言,姐妹三小姐和四小姐,落窪的侍女阿漕等,而《住吉物語》也是女主人公姬君(日語中的一個尊稱,相當于中文的小姐,本文將直接使用姬君一詞),繼母,少將,中納言,姐妹二小姐和三小姐,侍女等。登場人物的名字都十分類似,作品名稱中也都包含女主人公所居住的地方。
②繼母虐待的手段
《落窪物語》中,當繼母知道落窪與少將在一起時,心生恨意,對中納言說,落窪與侍從帶刀有不正當?shù)哪信P(guān)系,還將落窪關(guān)起來,想借此把落窪配給自己60歲的叔父。而《住吉物語》中,繼母將原來姬君的夫婿搶去給自己的女兒三小姐,并且對中納言說,姬君與法師存在不正當關(guān)系,也想把姬君許配給一個70歲的老人。由此可見兩作品中,虐待的手段也極為相似。
③女主人公對父親的感情
落窪與少將結(jié)婚之后,一直住在少將的府邸,一開始根本沒有跟家里聯(lián)系,但是過了一段時間,落窪多次對少將提出想見父親。而《住吉物語》中,姬君出逃到住吉,與少將結(jié)婚之后,也一直對自己無法在父親身邊盡孝而感到罪孽深重。
④繼母的結(jié)局
《落窪物語》最后部分,知道繼母的所作所為之后,家人們都表現(xiàn)出了不滿、埋怨的心情。而《住吉物語》中,知道繼母虐待姬君之后,姬君的父親深感不能跟這樣惡毒的人一起生活,搬去別的地方住,繼母的女兒也疏遠自己的母親,繼母每天郁郁寡歡,不久就死了。
⑤三世觀
在《落窪物語》中,落窪哀嘆自己的不幸,想,不知自己前世犯了什么罪孽,才會遭受這樣的苦難。為父親盡孝,落窪說到:“管弦樂好聽,趣味也豐富,但對于來世來說是沒有益處的吧”,“就法華八講最好,對今世有好處,對于后世也有益”。而《住吉物語》中姬君也曾想“前世造了太多孽,才會活得如此憂心,母親,你身為后世菩提,快來把我?guī)ё甙伞薄勺髌范济枥L了前世、今生、來世的三世觀。
2.不同點
①故事結(jié)構(gòu)
市古貞次在《中世小說的研究》中說,繼母物語的故事,一般都順著“生母死亡,有了繼母→與男主人公相遇→繼母迫害→女主人公被救出→生母在天之靈保佑→女主人公動搖→男主人公苦心追求→神佛保佑→男女主人公再會、結(jié)婚→繼母得到報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發(fā)展的,《住吉物語》的故事結(jié)構(gòu)基本與之符合,但《落窪物語》中繼母的迫害是在男主人公出現(xiàn)之前,文中也沒有提及生母在天之靈的保護,并且結(jié)婚之后,先是復仇,后轉(zhuǎn)為報恩,這與《住吉物語》存在很大的不同。
②姐妹的態(tài)度
《落窪物語》中,落窪的姐妹輕視、看不起落窪,如三小姐的丈夫問她“落窪是誰”時,三小姐回答說是做針線活的女人。而《住吉物語》中,姬君離開家之后,二小姐三小姐時常流淚嘆息道“姐姐如今不知在什么地方”,“好想早點見到姐姐”等。
③父親的態(tài)度
《落窪物語》中作者也寫到,繼母虐待繼女世間常有,但父親也如此狠心的著實少見。雖然在故事的后半段父親的態(tài)度變了,但更多的是對過去的反省、對權(quán)力的屈服。但《住吉物語》中,姬君的父親十分疼愛她,文中說到“如果我的女兒投河自盡,或者出家為尼,那我也不活了”“只要讓我知道她還在世上活著就好了”。
④救助者
《落窪物語》中,落窪被關(guān)起來時,最終靠侍女阿漕與少將之力將其救出,而后來,少將為其開始了一系列的復仇,可以說落窪的救助者是少將的權(quán)力。而《住吉物語》中,姬君離家,顛沛流離到了住吉,少將日夜想念姬君,最后因神佛顯靈在夢中得知姬君的流離之所,輾轉(zhuǎn)找到姬君。因此,姬君的救助者嚴格來說是神佛之力。文中所描寫的女主人公的流離與神佛顯靈,是《落窪物語》中沒有的。
三、兩作品中的善惡觀
如上所述,兩作者都提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且善惡之報可以影響到前世,來世。因此,兩作品中都同樣有佛教的善惡觀。
但《住吉物語》中少將之所以能找到住吉,是因為觀音的顯靈,也就是神佛之力。且故事雖然沒有像《落窪物語》展開對繼母的報復,但親子關(guān)系、父親關(guān)系的惡化已經(jīng)是對繼母最大的懲罰。綜上所述,《住吉物語》展現(xiàn)出,惡人就該受罰,惡行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好的后果,也會在現(xiàn)世得到懲罰,是一種單純的佛教的善惡觀。
而《落窪物語》中有男主人公少將的復仇這一獨特的橋段。作者花了一卷的篇幅在寫復仇,這種復仇觀,與儒家的復仇觀相似。如《論語·憲問第十四》中說,“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禮記·表記》中說“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等,都體現(xiàn)了要給惡人以懲罰,推賞復仇行為。但故事中繼母做盡虐待之事,最后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活到了70歲,落窪的姐妹也把落窪當侍女使喚,雖然后半部分遭到了少將的報復,但最后也因反省了自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表達了應(yīng)該給惡人反省的機會的思想。落窪的父親雖然并不疼愛她,但是落窪依然尊敬、敬愛父親,為他舉辦法會、幫助他升官,不管父母如何虐待落窪,落窪仍回報給父母絕對的愛,由此我們也看出作者強調(diào)盡孝的思想。綜上所述,《落窪物語》中表達出,惡人應(yīng)該受罰,但如果反省了自己的作為,那么罪行就能減輕,并且強調(diào)了孝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說《落窪物語》中的善惡觀,是佛教的善惡觀融合了儒家的復仇觀以及孝行的道德倫理觀。
四、兩作品中善惡觀異同的原因
三谷邦明在論文《平安朝における継母子物語の系譜―古『住吉』から『貝合』まで》中,從成人禮與精神分析學入手,得出了“繼母物語是供十三、四歲的女性,也就是成人禮前后的女性閱讀的作品”的結(jié)論,由此我們可知《落窪物語》、《住吉物語》的主要閱讀者。而繼母物語被認為是貴族落難譚的變形,是以母權(quán)社會的解體、夫妻同居社會的發(fā)生為契機,由貴族落難譚變化而來的。繼母虐待的設(shè)定就是為了讓身份尊貴的人物,經(jīng)過磨練得到重生?!蹲〖镎Z》正是如此,繼母的虐待導致了姬君的落難,而姬君在落難中得到磨練,從而得到重生。
作者巧妙地描寫神佛之力,使物語中的靈驗譚為誘導信仰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住吉物語》雖是繼母物語,但是其中貴族落難譚、神佛靈驗譚的色彩更為強烈。作者的創(chuàng)作重點不在虐待本身,虐待只是姬君落難的前提條件,也是姬君與少將戀愛故事的前提條件。所以,對虐待的描寫不如《落窪物語》詳細,也呈現(xiàn)出一種比較單純的善惡觀。
而《落窪物語》中,復仇的篇幅很大,繼母是如何虐待落窪的,少將都一一報復回去,但是結(jié)尾處卻又呈現(xiàn)出一種“大圓滿”的結(jié)局,三谷邦明在其論文《落窪物語の方法――その享受と表現(xiàn)をめぐって――》中論證到,落窪物語是下層侍女階級的讀物,因此該作品可以稱之為大眾物語。作品中的阿漕,也是考慮了讀者----在中下層貴族家里侍奉的侍女們才插進去的,是為了使這些讀者產(chǎn)生代入感而寫的。因此,可以說作者是帶著教育的目的插進了報復橋段,目的在提倡“勸善懲惡”的思想,并通過作品強調(diào)孝行的重要性。
五、結(jié)論
綜上所述,《住吉物語》與《落窪物語》同為繼母物語,在主要登場人物、繼母的虐待手段、女主人公對父親的愛、繼母的結(jié)局、三世觀等存在相似的地方,但從故事的結(jié)構(gòu)、姐妹的態(tài)度、父親的態(tài)度、救助者來看,兩故事的側(cè)重點不一樣,《住吉物語》中貴族落難譚、神佛靈驗譚的色彩濃厚,展現(xiàn)了信仰的魅力、刻畫了女主人公美麗的愛情故事,但繼母的虐待只是姬君落難的前提條件,也是姬君與少將戀愛故事的前提條件。所以,對虐待的描寫不如《落窪物語》詳細,也呈現(xiàn)出一種比較單純的善惡觀。而《落窪物語》中雖然也強調(diào)“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從少將的復仇、阿漕的描寫等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重視現(xiàn)實性的描寫,懲惡不借助神佛之力,而是使用人類的權(quán)力。并且做惡之人只要反省,皆可得到原諒,呈現(xiàn)出一種“大圓滿”的結(jié)局。在作品中也強調(diào)了孝行的重要性,是因為落窪物語是下層侍女階級的讀物,作者是懷著教育的目的進行創(chuàng)作的,故事的內(nèi)容超越了繼母物語的范疇,善惡觀的呈現(xiàn)自然也比較復雜。
參考文獻:
[1]稲賀敬二.『落窪物語』[M].新潮日本古典集成.東京:新潮社.昭和五十二年.
[2]三角洋一·石杢敬子訳注.『住吉物語·とりかへばや物語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 39』[M].東京:小學館.2002年4月20日.
[3]板垣直樹.「『落窪物語』の意図―『住吉物語』との対比を通じて」.國文學踏査 11p56-63[J].東京:大正大學國文學會.1981年8月.
[4]『巖波講座 日本文學と仏教』[M].東京:巖波書店.1994年7月28日.
[5]関敬吾.「婚姻譚としての住吉物語―物語文學と昔話―」.『國語と國文學』[J].昭和37年10月.
[6]野口元大.「落窪物語論おぼえ書」.平安朝物語Ⅲ[C].東京:有精堂出版株式會社.昭和54年.
[7]中野幸一.「古代物語の読者の問題」[J].『學術(shù)研究』十二號.東京:早稲田大學教育會.1963年.
[8]三谷邦明.「平安朝における継母子物語の系譜―古『住吉』から『貝合』まで」.平安朝物語Ⅲ[C].東京:有精堂出版株式會社.昭和54年.
[9]三谷邦明.「落窪物語の方法――その享受と表現(xiàn)をめぐって――」.『平安朝物語Ⅲ』[C].東京:有精堂出版株式會社.昭和54年10月.
[10]李慧玲 呂友仁注譯.《禮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11]王立.「孔子與先秦儒家復仇觀初探」.『孔子研究』[J].山東:中國孔子基金會.1995年.
作者簡介:洪瑜瑛,1987年2月,女,福建南安人,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助教,碩士學位,古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