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的支架理論,自其誕生以來,一直受到語言學家們的極大關注。本文試探討支架式寫作教學對??圃盒W生的寫作效果與心理的影響,旨在探討這一教學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增強寫作興趣,減少寫作焦慮及增強信心;如果有利,那在何種程度上增強興趣和信心及減少焦慮。
【關鍵詞】支架理論 寫作 寫作教學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in EnglishWriting Instruction—A Case Study
ZHU LING, ZHANG Yan
Ganzhou Teachers College,Ganzhou,Jiangxi 341000
Abstract: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isn’t a simple developing procedure, but an initiative constructing process which involves both students’ original cognition and other assistance (scaffoldings). Based on Scaffolding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in Senior English writing instruction—a case study, as a step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Key words: senior English; Scaffolding Theory; writing instruction
作為語言聽、說、讀、寫四大技能之一,英語寫作能夠反應學生綜合使用英語的能力,也是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評價標準。但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重結果而輕過程、重語法而輕內容、重練習而輕分析,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同時由于寫作基礎薄弱,缺乏較好的寫作技巧與策略,英語表達能力差,更加大了寫作的難度。諸上問題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喪失英語寫作的興趣。因此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用以引導學生的英語寫作過程,降低寫作難度,消除寫作壁壘,值得一線教師不斷探索與嘗試。
一、傳統英語寫作課的現狀
(一)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過度關注成文的結果,忽視了寫作過程。傳統英語寫作課堂上,老師選好題目,布置作業(yè),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寫作。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孤立地完成任務,缺乏觀點的共享、技巧的學習和語境的創(chuàng)設,寫作內容大多是平時閱讀材料的模仿。課堂的開展,比如主題、形式、長度等,都是在教師的掌控中進行,教師也是學生作品的唯一讀者。上交作業(yè)之后,教師常常只是批改語言錯誤并給出分數,學生很難獲得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來對文章進行再次修改。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會錯誤地認為寫作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拿到分數。事實上,寫作的過程非常重要,而傳統的寫作課堂卻忽略了它,剝奪了學生拓展思考、討論、表達觀點、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機會。久而久之,必然會降低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
(二)教師對作文的批改缺乏有效性。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非常期待的,但如上所述,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讀者,教師在修改語言錯誤之后,給出的反饋是非常有限或者籠統的,例如:Well done/Good job; Do not make so many mistakes next ti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spelling。這種評價方式無法給學生尤其是初學者有效的反饋與激勵;對一些努力把文章寫好的學生來說,這甚至是一種打擊。盡管教師在批改時指出一些語法錯誤,但據研究發(fā)現,這種方式并不能真正糾正學生語法上的問題,還容易起反效果。過度關注學生寫作中的語法錯誤,會使學生無法獲得寫作的成就感,甚至會產生挫敗感,不敢犯錯誤,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繼續(xù)寫作的欲望。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
支架式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提供適當的幫助,搭建教學支架,降低學習任務的難度,從而推動學生認知又低往高的發(fā)展。
支架理論是由建構主義者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發(fā)展而來的。(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ZPD)。支架事實上是借用建筑上的一個術語,它指工人搭建的一個支架來輔助建筑物的施工,完工后,支架就被拆除。布魯納、伍德等最早借用了“支架”來比喻成人或能力更高者在學習任務中所提供的幫助。在這種幫助下,復雜的學習任務被分解,實現由低到高的過渡,最終撤去支架,學習者開始獨立探索。
支架的種類并不是固定的,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選擇恰當多樣的支架形式。海特曼認為它們可以是情感、知識、策略,也可以是建議、例子、提示或直接的指導。[1]布朗歸納了支架的一些特點:第一,通過搭建支架,將困難的學習任務分解,降低了學習的難度;第二,通過搭建支架,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第三,通過搭建支架,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增強信心。教師起著支架的搭建者、課堂的組織者、學習任務的指導者的作用,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與新知識之間起著一個橋梁、促進作用。[2]
在搭建支架時教師必須注意:1、提供的支架需清晰、易懂并能有效降低學生的疑惑;2、教師應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充分的了解,對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所預計;3、支架的設計要讓學習者知道將要做什么更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3]
支架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1、搭建閱讀支架,構建知識支架,進行寫作前練習。
支架任務是通過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閱讀完后,學生就布置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評價或補充。然后講解文章的重點詞匯、短語,為寫作任務搭建詞匯支架。根據文章進行語篇分析,理清文章脈絡,分析文章的邏輯組織方式、表達方式,熟悉常用句型,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搭建問題支架,引出寫作主題。
1)展示 (Presentation), 頭腦風暴
通過PPT展示給學生相關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所給圖片,學生兩人或四人一組對每幅圖進行討論,并確定描述每幅圖的中心詞,每個學生根據圖片寫一句話。
2)討論 (Discussion)
提出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問題,引導深入思考,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就主題問題及其原因、解決辦法等進行分組討論,激起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引導學生自主尋求答案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及探索的能力。
3、引導學生寫作文章,掌握文章的要義及中心思想。
抓中心,列要點,列出寫作提綱。學生寫完提綱之后,對自己要寫的作文有了總體構思,作文的框架、層次也比較清楚了。而在寫作準備階段,通過相關問題的設置、對主題的討論、相關詞匯的預熱,使得學生有話可說。
學生獨立探索,在提綱的基礎上豐富作文內容。在體裁明確、中心突出、要點清晰的前提下,選擇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詞語、句型,將要點逐條表達出來。避開生僻的詞匯,并克服母語的干擾,按照英語的習慣方式表達,語法正確(包括句子結構、時態(tài)、語態(tài)、主謂一致等)。
三、實驗過程
(一)研究對象與目的
筆者按照上述教學步驟,以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2015級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1班和5班共兩個班為實驗對象,探討支架式寫作教學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興趣,增強寫作信心以及減少寫作焦慮。
(二)研究內容
該實驗持續(xù)了一個學期,從2016年3月至7月。實驗組和控制組都為筆者所教授的班級,所以教材,授課內容,進度都是一致的。但是實驗組筆者采取了支架式寫作教學的理念,在寫作課堂中遵循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布置寫作任務時,運用文字描述、漫畫、音頻等方式等為學生們開啟思路,提供寫作策略,素材,思維以及語言知識方面的指導,同時也留有時間供學生們進行小組內討論或者進行頭腦風暴;文章完成后,小組成員內部互相批改作文,最后提交到筆者手中進行批改,筆者將作文的評判標準擴至詞匯,語法,思路,內容,段落策略,修辭等方面。
實驗組經過一個學期的支架寫作式教學的課程學習后,確實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審題更為準確;同學們邏輯逐漸清晰,這體現于文章整體段落的分配更加合理上,也體現在段落內部邏輯更加合理上;經過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作文批改,讓學生之間互相發(fā)現對方在語法,詞匯,思路及段落結構上所犯的失誤;最后筆者看到的初稿,失誤明顯減少。
在2016年6月末,筆者向實驗組和控制組都放了一份問卷,主要涉及經過一個學期的支架式寫作課程的學習后,同學們是否覺得支架式寫作課程有趣,面對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時,是否感到焦慮,是否有信心將寫作任務完成得更好。筆者各發(fā)放了1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100份。
(三)研究結果
將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問卷分別收齊并進行對比,筆者發(fā)現:控制組的學生面對寫作任務的時候70%的同學感覺焦慮,且對自身寫作能力信心不足;實驗組的學生90%的學生呈現出喜歡這一教學模式,60%的學生的問卷顯示對寫作的興趣有所提升,焦慮感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對寫作的信心也得到提高。
四、啟示
支架理論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認識與操作視角,能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教學雙方的有效互動,提升教學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支架理論,不但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有效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基于支架理論下的英語寫作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起一個組織者、設計者、引導者及推動者的作用,為學生搭建起合理的任務支架、課程設置支架、情感支架,使學生的能力實現有效遷移,真正培養(yǎng)起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支架理論下的英語寫作教學使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英語教師能力的一個挑戰(zhàn)。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單一的主體與客體關系,而是同為主體,因而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熟悉教材及相關背景知識,才能正確地解答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
將支架理論用于寫作教學時,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應引起注意:一、教師提供支架時,應該對學生自身的寫作水平有清晰的把握和了解,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支架式引導和幫助,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二、支架理論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外自己獨立或結伴探討寫作任務,從而完成任務。在這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碰到難題,教師除了運用各種方式會學生提供知識及思路上的引導,還應給予精神心理上的鼓勵;三、教師可以充分使用不同的支架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和思維,但是應注意支架方式的運用是為了調動學生各種思維,切忌分散學生注意力。
綜上所述,將支架理論應用于寫作教學有利于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在審題、邏輯、作文段落的分配、詞匯語法方面。同時這一模式的寫作教學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信心,寫作焦慮也得到了緩解。所以,在英語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突破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應采用支架式寫作教學模式,通過多渠道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寫作興趣,信心,寫作水平,減少焦慮。但是,教師也應該注意上述三個問題,盡量避免這些問題對寫作教學及學生寫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Hartman,H.2002.Scaffolding Language,Scaffold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Huma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New York: City College of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Bransford,J.,Brown,A.,Cooking,R.2000.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and Experience School.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3]吳曉蓉.支架理論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1-3.
作者簡介:朱玲,女,江西南康人,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5年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支架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證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15JYQ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