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如果家庭和學校不能夠給孩子快樂幸福的體驗,如果孩子都害怕和厭倦學習生活,討厭和拒絕閱讀,就說明教育出了問題。衡量一個家庭和學校的是不是糟糕的標準之一,就是孩子是否具有恐懼感,是否認為自己是個不可救藥的壞孩子。
張云平:大學與高中的教學區(qū)別在于:大學開始逐漸轉向學科應用,而高中更注重的還是學科基礎。在邁入大學之前,準備參與自主招生的學生仍需要為未來大學學習做好扎實的基礎性準備,即“偏才怪才”的綜合學業(yè)水平也得均衡發(fā)展。
孫光友:校長的職責主要在領導,在把握方向,在于頂層設計,執(zhí)行層面的事情應該少做甚至可以不做,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尹建莉:名著的精髓在于它對人世間最平常事情的深刻洞見,在于它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傳達力量,用情緒制造感染力——最重要的東西眼睛看不見,心會看見;讀過的書內容會忘掉,精神會留下馨香。
張沼峰:不要因為自己是學生就漠視父母的希望和老師的期盼,也不要因為自己是家長而漠視學生的艱苦和老師的無奈,更不要因為自己是老師就漠視學生的自主和家長的期盼。因為老師也曾經(jīng)做過學生,當過家長。唯有心靜如水,才不會有抱怨和偏見。
陶勇:家長不要總想著馬上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千里馬”。只要堅持做好千里馬的父母,孩子遲早會成為千里馬。
孫云曉:父母和教師是兒童身邊重要的人,而這些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最能夠影響兒童的自信心。父母有條件的愛往往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心,無條件接納孩子才可能培養(yǎng)其自信心。
蔣佩蓉:一個孩子也能教成人三樣事——永遠好奇;無緣無故的開心;不放棄,不氣餒的爭取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