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程標準》中《內(nèi)容與標準》的第一要點向我們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聆聽鑒賞音樂的興趣,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jīng)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lián)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對于小學生來說,學會仔細聆聽是體現(xiàn)音樂課堂實效性的基礎和保證。因為我們可以很好地利用學生的仔細聆聽來促進各種音樂教學活動。如:在節(jié)奏教學中通過聽辨來感受節(jié)奏的快慢和節(jié)奏型的變化;在歌唱教學中通過聽自己的演唱來判斷音高的準確性以及聲音的正確位置;創(chuàng)編活動中通過聽來感受音樂的情緒,然后創(chuàng)編出與音樂情緒相符的律動動作和打擊樂器的伴奏音型。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欣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是有重要意義的。欣賞教學,是整個音樂教學任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根據(jù)不同樂(歌)曲的特點確立教學重點
每一個欣賞課題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開展教學,如果方方面面都要涉及的話顯然不科學。比如,小學音樂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致春天》(格里格曲)的教學,就向我們提出了以下問題:是就作品本身去解決節(jié)奏中6/4拍子的難度呢,還是讓學生在音樂的聽覺過程中形象地感受春天的可愛;是介紹作者的其它作品呢,還是通過其作品著重介紹作者的簡歷;是側(cè)重作品的藝術性呢,還是側(cè)重作品所的社會性;是有意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發(fā)展音樂想象力呢,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正確的審美觀點。所以,教師課前都必須根據(jù)作品本身的特點做好充分準備,捉住樂曲表現(xiàn)春天景象的重點來進行教學。然后,適當介紹作者及其他的表現(xiàn)春天的音樂作品為輔助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顯得重點突出又豐富多彩。當然,上述情況,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有機聯(lián)系的,相輔相成的。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一方面靠欣賞,另一方面是靠音樂素養(yǎng),所以,欣賞也有純教學意義的,主要是為了使教學多樣化,豐富課程內(nèi)容,使之有趣味,充滿感情。有的聲樂曲,尤其是大量的器樂作品,學生不能唱,教師也不能唱、奏,在這種情況下,欣賞教學就更需要用其它的有效教學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
二、選擇合適的課外欣賞資料輔助主題欣賞
小學音樂教材,都有音響資料相配套。那么,是否就可以不費力氣地拾來用之呢?否!我們認為還是要進行二次選擇,也就是選擇一些課外的欣賞材料來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譬如有這樣一些問題:同一題材的作品可能有聲樂曲和器樂曲;有民樂版本或交響樂版本;有現(xiàn)代版本和古典版本;有原生態(tài)版本和藝術加工版本;有不同地區(qū)的版本等等,都需要仔細考量后融入欣賞教學。幾年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在選擇輔助欣賞課教材時,如能遵循下列幾項原則,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符合教學任務與目的;2、緊扣教材內(nèi)容,做到有的放矢; 3、多選擇中、外著名的聲樂,器樂作品,尤其要多選擇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及各時代的有代表性的作品;4、選擇其它內(nèi)容時,盡可能注意到思想內(nèi)容的健康和藝術形式的完美;5、適合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選擇多種多樣、易于理解、易于啟發(fā)想象力的作品。
三、欣賞的方式與方法
欣賞的方式方法很多,有課堂教學欣賞,有課外欣賞,有集會、晚會的欣賞,有專題欣賞等,音樂課堂教學欣賞在其中是最有效的欣賞方式。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聆聽音樂,更重要的是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豐富他們的音樂情感,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以至于在離開課堂時能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去感受教材以外的音樂。以下是課堂欣賞教學的幾種方法:
1.講解要精練,富于啟發(fā)性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方式還很稚嫩,并不完全具備獨立思考與鑒別的能力。因此,欣賞教學中需要做必要的講解,但講解一定要富有啟發(fā)性而不能是灌輸式的,要少而精,切忌煩瑣。在許多情況下,教師只需稍作提示,給學生留下一定空間,欣賞之后展開討論。也可以結合音樂欣賞,請學生聯(lián)系所學習過的有關科學、語文、數(shù)學等知識進行討論。
2.啟發(fā)學生的想象
在欣賞教學中,引導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和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聯(lián)系起來,這是啟發(fā)學生想象的關鍵。生動的語言,富有意境的圖畫、幻燈、錄象,都可以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聯(lián)想和想象的橋梁。
3.讓學生熟悉音樂的主題
音樂的主題是音樂的精華,它能給人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熟悉、背唱音樂的主題或主題片段,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習音樂主題可以在欣賞之前進行,也可以在欣賞之后進行,甚至還可以在欣賞之中進行。學習音樂主題時,可以用視唱法,也可以用跟唱法。但是,讓學生熟悉、背記音樂主題或片段不宜太長。
4.結合節(jié)奏律動輔助欣賞
欣賞教學要適應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盡量引導學生利用節(jié)奏律動來感受、欣賞音樂,這對于感受音樂節(jié)奏、情緒等十分有利。節(jié)奏律動的方式可以是隨音樂劃拍、輕輕拍手、踏腳、做即興動作或舞蹈動作等。避免欣賞教學單純依靠聽覺、過多講述,使欣賞教學死板乏味的現(xiàn)象。
5.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通過分析,掌握音樂的主題,認識主題的對比、發(fā)展與變化等,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操作中可以有各種對比的欣賞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