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生命 生命》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文章語言簡樸,內涵深刻,描寫與理性有機結合,作者從對自然界生命的感悟,引發(fā)出對生命價值的思考,是一篇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價值的好文章。教學中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式,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茁壯”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文章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難點:明白生命是什么,如何對待生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情感,引入“生命”
1.以張海迪的話引入:“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組織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從這些話中感悟到了什么?2、簡介作者: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全身關節(jié)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讀文本,初探“生命”
1.生自由讀文,師提出要求: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特別要注意讀準文中帶拼音的生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幾遍。師巡查,適時點撥,關注那些讀書有困難的學生;2、檢查閱讀效果:(1)指定多名學生分段朗讀,師生評價,正音正字;(2)出示課件,學習生字新詞。要特別檢查學困生的掌握程度;3、生齊讀課文,師提要求:這次要把課文讀得更正確、更流利、更有感情。
三、細讀課文,再探“生命”
1.自主讀課文,自主學習: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共寫了幾個事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2、合作交流:指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3、自讀自悟: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第二課時
1.開火車朗讀本課生字詞;2、學生根據(jù)“飛蛾求生、瓜子抗爭、靜聽心跳”復述故事,師生評價。
(一)精讀課文,深情感悟“生命”
1.教師談話導人。師:絕境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小苗,沉穩(wěn)規(guī)律的心跳都深深地打動著、震撼著作者的心。請你再次細讀課文,將課文中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勾畫出來,多讀幾次,看看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2.讀寫三個小故事。(1)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作者寫三個小故事的段落。(2—4自然段);(2)自由輕聲讀課文2-4自然段,畫一畫,圈一圈。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作者對生命的感受,并在句子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問題;(3)小組交流: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并予以個別指導。
3.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教師相應出示有關的句子。課件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教學預設:1、用心讀一讀這句話,體會體會;2、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看到的事例來談“求生的飛蛾”,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生命的認識。
3.老師在讀這句話時,想到了一個詞——千鈞一發(fā),你們還能想出什么詞來形容當時的情境呢?
(1)引導學生品讀:師引導: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小飛蛾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生命無論大小,都是可貴的,值得我們珍視。
(2)師過渡: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生命才生機勃勃。生命如此美好,飛蛾又怎能不留戀呢?小小的昆蟲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請大家再一次集體朗讀這段話,讀出飛蛾的生之渴望,讀出對生命的珍愛。
(3)學生個人、集體有感情朗讀。
(課件出示)“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教學預設:1、換詞游戲:“竟然”能換成“居然”嗎?為什么不能?(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意思。因為香瓜子生活的環(huán)境是在磚縫中,生長條件那么惡劣卻能生長。“竟然”表達出作者的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2.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你看見過有哪些植物像香瓜子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y(學生自由交流,感受世間萬物生命力之頑強)
教師引讀:1、那小小的種子里,(生)包含著一種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啊!竟然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2、你能把自己對生命力的敬佩之情通過讀表達出來嗎? 3、組織學生自由讀、示范讀、賽讀“瓜子抗爭”這段。 課件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
(二)品讀內化,精彩生成,享受“生命”
1.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它讀給同桌聽;2、進行朗讀交流,請個別學生讀一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思考:你聽出了什么味道?還有想讀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嗎?(讓學生充分參與);3、感悟想象:一邊讀一邊想象作者寫作本文時的情景,想、象課文作者對理想、信念堅持不懈,以及鍥而不舍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