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個性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重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極為重要。
而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趣味盎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每個教師刻不容緩的工作目標。下面是本人結合教學實際的一些體會,希望能與各位老師一起分享。
一、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外活動是學生的樂園,也是一個大課堂,在這個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擴大視野、拓展知識,既可以發(fā)展特長,培養(yǎng)興趣,也有助于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為祖國培養(yǎng)優(yōu)秀科技苗子。
因此,積極開辟地理第二課堂的活動,是目前深入教學實際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1.積極組織和開展地理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課外小組進行學校地理圓觀測、天文觀測、物候觀測、搜集制作地理標本;組織學生夏令營,制作地理模型,進行地理攝影等活動。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與地理相關的一些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發(fā)展,更新和深化,加強學科間的滲透,讓學生享受步入地理殿堂的喜悅。
2.進行鄉(xiāng)土調查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資源觀和環(huán)境觀。
通過鄉(xiāng)土地理的調查,使學生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結合鄉(xiāng)土地理的一些實例,如白色污染、噪音污染、土地荒漠化等,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觀、道德觀的教育,使學生樹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精心設疑,啟迪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讓學生學會和加強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就是說,教師需精心設疑,揭開矛盾,使學生對疑難打開思維的閘門,深入思考,大膽求索。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探究課的形式進行嘗試。如在《極地地區(qū)》一節(jié)的學習中,我設置了這樣的導入語:“假設我們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應建在何處?相反要建四面都朝北的房子呢?”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對極地地區(qū)產生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三、注重教法,用豐富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而一位成功的教師,他的課堂則一定是妙趣橫生、快樂洋溢的。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靈活多樣的教法,其課堂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藝術性。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教師必須要采用準確、精練、生動的語言,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
1.巧借謎語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氖褂弥i語,可以收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時,我采用了謎語導入:“藍色星浮太空,一支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贝蛞坏乩硎挛?,學生進入興奮狀態(tài),躍躍欲試。
2.激疑導入法
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天氣與氣候”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回憶講述了三國時“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的故事,然后問“在這兩個故事中,諸葛亮利用的地理知識是什么呢?”從而引出課題。
3.詩詞導入
詩詞生動優(yōu)美、簡潔明快。因此可以利用學生易懂、熟悉的詩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長江”這一課時,我引用了李白的詩詞“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眴枴袄畎椎倪@首詩描寫的是哪條河的景色?”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設趣味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學在學習中的地位。以往的教學模式機械而單調,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往往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厭倦情緒。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是一個好方法。
1.聯(lián)系生活展現(xiàn)情景
如在學習“東南亞”一節(jié)的氣候時,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問:“老師假期準備到東南亞旅游,請同學們幫老師想一想都應該準備什么?”學生們都把小手舉的很高“雨傘、太陽鏡、短袖衣褲、防曬霜、太陽帽”等等。“為什么?”“因為那里熱,降水多。”由此輕松引領學生進入學習。
2.借助圖畫展現(xiàn)情景
借助圖畫展現(xiàn)學習情景,可以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通過圖片和畫面,可以讓學生看的更清晰,感受更深刻,易于理解和接受。如在學習“西雙版納”一節(jié)時,我先利用幾張西雙版納獨特的風景圖片引入課題,然后利用課件制作了火車頭的卡通效果,配以生動的火車汽笛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
3.播放音樂渲染情趣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震撼著每個聽者的心靈。正如高爾基所說:“奇妙的音樂在心靈深處引起的強烈情感可以使人忘記一切?!庇靡魳繁磉_情感會比語言更有魅力,更能調動人的情感,渲染情境,創(chuàng)造氣氛。在教學中把音樂語言穿插其間,很容易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感覺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課中,我便采用了這一方式結尾,讓學生從激動人心的旋律中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進而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