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學習中,學科與學科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個體,而是有著本質上的聯系,因此從政治與歷史這兩個角度來對“羅斯福新政”進行分析,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在這一事件中涉及到的知識內容,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本文在對“羅斯福新政”這一歷史事件加以概述的基礎上,從政治學科的角度來對其進行了教學分析。
【關鍵詞】“羅斯福新政” 政治角度 歷史角度 綜合分析
“羅斯福新政”是世界近現代史中一個重要的事件,同時也具備較一定的政治背景,對當時資本主義經濟與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已經對“羅斯福新政”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不同的學科之間的聯系加強,因此從政治的角度來對這一政治事件進行分析同樣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關于“羅斯福新政”的歷史分析
為緩解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當選總統(tǒng)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措施。這些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y)、改革(Reform),因此也被稱作“3R新政”。
第一,救濟措施:《社會保障法》的頒布。這是美國乃至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首例,除了養(yǎng)老金制度、兒童救濟金制度、醫(yī)療救濟制度之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通過制定失業(yè)保險制度來緩解大量失業(yè)為社會帶來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因為失業(yè)人員而導致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從而遏制了經濟危機的蔓延趨勢。
第二,復興措施:對工業(yè)、農業(yè)進行調整,從而使得在經濟危機期間受到影響的生產活動能夠得以恢復?!度珖a業(yè)復興法》的出臺,使得企工業(yè)生產中的業(yè)競爭趨于公平化、勞資關系趨于穩(wěn)定化、公共工程趨于社會化;《農業(yè)調整法》的出臺,使得農產品的價格得以恢復,同時實行貸款優(yōu)惠政策,為農業(yè)生產活動的體站提供了資金。
第三,改革措施:加強政府對金融行業(yè)的干涉,重新構建金融體系,并對證券市場加以干涉,以減少投機活動,使得政府成為了當時金融行業(yè)最大的投資者。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強調市場經濟的自由性,但是正是由于這種自由性,使得市場投機行為十分猖獗,而資本主義世界的幾次經濟危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金融行業(yè)的投機行為而導致的?!傲_斯福新政”采取了政府干涉的手段來對經濟行為進行調節(jié),首次開辟出了資本主義改革的新道路,成為了其他國家借鑒的重要對象。與此同時,“羅斯福新政”還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勢力對社會的威脅,使得社會趨于穩(wěn)定,使美國沒有向日本那樣為了轉移經濟危機帶來的壓力而走上法西斯對外擴張的道路,為美國在二戰(zhàn)期間的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關于“羅斯福新政”的政治分析
第一,加強宏觀調控是現代化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特征。最早的市場經濟是在自由的商業(yè)活動中形成的,因此具有自由性,即是價值規(guī)律的自主調節(jié)。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自由性也被成為自發(fā)性,市場參與者自發(fā)性行為會引起市場競爭的無序性,從而對整個市場產生影響,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因此為了保證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就必須有一只“看得見的手”來對市場行為加以規(guī)范,引導市場活動按照一定市場規(guī)則來進行,并對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按照相關的法律懲處,使得市場經濟在價值規(guī)律這一“無形之手”以及政府調控這一“有形之手”的共同推動下不斷完善與發(fā)展。而“羅斯福新政”是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重要例子,其采取的干預政策,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例如通過政府補貼的手段來銷毀部分農產品,從而提高剩余農產品的價格。
第二,金融行業(yè)是現代經濟發(fā)展最關鍵的部分。市場經濟中的一切商品交換活動都是利用商品與貨幣的流通來實現的,涉及到資金的流通,因此與銀行這一金融行業(yè)的重要部門有著直接的聯系。銀行是國民經濟中大部分貨幣流進與流出的中轉站,是實現社會資金籌集與分配的樞紐,能夠將社會體系中的各部門與工業(yè)、農業(yè)、第三產業(yè)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而“羅斯福新政”則是抓準了金融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對金融行業(yè)進行了大力的整改,為工農業(yè)生產活動的恢復提高了保障。
第三,生產資料私有制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讓資本家獲得一定的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生產資料是掌握在極少數的資本家手中,是其謀求個人利益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府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為資本家服務的,市場的配置以資本家的意志為轉移?!傲_斯福新政”的本質是鞏固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國家所具備的政治職能高于其他一切職能。
第四,經濟是政治的根源,政治是經濟發(fā)展的保障。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府所采取的一切服務于經濟的政治活動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最終利益,使得生產資料在資本家的支配下通過剝削的手段來獲得更多的剩下價值?!傲_斯福新政”加強對金融體系的干預,徹底放棄“自由經濟”模式,其實質是將這一國民經濟的核心產業(yè)緊緊地抓在資產階級手中,從而強化了資產階級對社會資產與生產資料的控制,進一步鞏固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性地位。
歷史與政治是兩個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素。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文科綜合之間、尤其是政治與歷史之間的學科融合性越來越強,從政治的角度來分析重要的歷史事件,是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理解與認識的重要手段,同時這種多角度的分析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詔貴,趙霞.對“羅斯福新政”的政治歷史綜合教學分析[J]. 瀘州職業(yè)教育技術學院學報,2004,01:23-28.
[2]張國玉. 政治知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陶濤. 在爛熟的內容上做足工夫——《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jié)》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J].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3,1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