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題一解是指多道題可用同一種解題方法去解決,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題通法,是一個演繹的過程。一題多變是指對原來的問題中條件或結論進行改編或進行引申,把相關知識遷移、運用,強調(diào)學生解題過程中注意隱含的數(shù)量關系,歸納解題方法,是一個歸納的過程。一題多變建立在多題一解基礎上。學生通過比較、辨析這“變”中解題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變”中之“不變”,從而“學會學習”。
【關鍵詞】一題多變 思維發(fā)展 多題一解
練習設計越來越多地引起了老師們的注意,老師們提出練習設計中要注意:趣味性、層次性、生活化、開放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多從多而雜的教輔材料中選取練習,沒有根據(jù)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再加工,因此,我認為除了要注意以上四點外,還要根據(jù)學生情況有針對地設計練習,注意“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常在新課中設計,一題多變多在習題課和復習課中設計。
一、多題一解
小學數(shù)學教學需要“多題一解”,課程標準強調(diào):“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倍囝}一解,就是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對同一道題得出多種解答方法,這對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1.倍的認識
整個教學過程中從例題到練習的設計緊緊抓住“倍”的含義,不光注意了練習設計的趣味性還注意了層次性。更注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圖形慢慢過渡到數(shù)字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舉三反一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體會“倍”的特點,再進行同類型多道題目的練習體會“倍”的含義。這樣下來,學生對“倍”這一概念的理解會非常深刻,為以后相關的倍數(shù)問題打好基礎。例如:6里面有3個2,6是2的幾倍;10里面有幾個2,10是2的幾倍;30里面有幾個5,30是幾的幾倍。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問題
用2個邊長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它的長、寬分別是多少?周長呢?3個呢?待學生拼好后,讓一名學生到白板上拖動正方形展示他的拼法,假如還有其他不同的也讓他拼,交流后反饋,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其長、寬、周長.4個怎樣拼周長最短?總結自己的拼擺經(jīng)驗,出示例題: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成長方形和正方形,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孩子討論交流該做什么,總結出:拼圖形─求周長─比較周長。
3.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問題
在復習時,我們常將多種練習題編排在一起,讓學生去解決,然后對比反思,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是用的同一種方法,通過多題對比,提高學生解題技能技巧,達到強化訓練目的。
1.戶外活動中,A、B、C、D/E/F/G七人排成一個圓圈依次報數(shù)。A報1、B報2……G報7,然后A報8、B報9……請判斷135是誰報的?2.用6、7、8、9這四個數(shù)字可以組成24個四位數(shù),如果把這些數(shù)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第15個數(shù)是幾?這類題目全都先按規(guī)律分組,用除法算出要求的這個序數(shù)位置在第幾組的第幾個即可解題。
二、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以“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為基礎進行問題探究,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探究意識,知識聯(lián)系實踐,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多在復習課中使用。
1.改變情境
(1)每件衣服需要4粒扣子,那么33??圩涌梢杂啂准路??
(2)33人去乘船,每條船可以容納4人,需要幾條船?
(3)每個盒子可以裝4個杯子,33個杯子需要幾個盒子?
(4)每個油桶可以裝4升油,33升油能裝滿幾個油桶?
以上都是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問題的情境,但有的就需要在商這里加1,有的則將余數(shù)舍掉不算,通過練習并分類歸納,調(diào)動學生生活經(jīng)驗,助于活躍學生思維。
2.條件不變,改變問題
如給定條件:我班男生20人,女生15人??商岢鋈缦聠栴}:
(1)男生比女生多幾人?
(2)女生比男生少幾人?
(3)男生和女生一共幾人(或全班共多少人)?
(4)男生是女生的幾倍?
通過改變問題,體會變化的數(shù)量關系,從不同角度思考,發(fā)散學生思維。
3.改變條件,問題不變
第一,學校里有24個皮球,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到幾個?
這個解決起來比較簡單,很快能列出算式:24÷3=8(個)
還可以這樣改編:
(1)學校里原來有18個皮球,又買來了6個皮球,然后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到幾個?
(2)學校里原來有18個皮球,送給別的學校6個皮球,再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到幾個?
(3)學校里有紅皮球6個,藍皮球的個數(shù)是紅皮球的3倍,把這些皮球平均分給3個班,每班分到幾個?
問題不變,數(shù)量關系都是總數(shù)÷班級數(shù)=每班皮球個數(shù),只不過總數(shù)需要先求出。
第二,有24盆花,每行擺8盆,可以擺滿幾行?
此題在一年級下冊,還沒有學習乘除法,因此用畫箭頭解決比較合適。改編如下:
(1)有24盆花,每行擺8盆,可以擺滿幾行?
(2)有25盆花,每行擺8盆,可以擺滿幾行?
(3)有26盆花,每行擺8盆,可以擺滿幾行?
總之,教學中要注意辨析異同,注意歸納,“多題一解”;嘗試多角度思考問題,發(fā)散思維,即“一題多解”;注意題目間的變化和比較,即“一題多變”,“辨”中發(fā)展思維。但在“變”時,應注意有聯(lián)系、有規(guī)律地變,不宜盲目改編題目;在比較完異同后,要說明白哪變了,哪沒變。慢慢地學生就會嘗試變題、編題,靈活運用知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旭花.螺旋變式課程設計模型中“一題多變”設計理念對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設計之啟示[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391期24-27
[2]丁惠祥,張芳英.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的有效設計與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2011,(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