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屏風之制,早在漢代時期就已經十分普遍。它工藝精湛,風格各異,多用來做擋風和臨時隔斷,大都比較實用。這些采用浮雕、透雕、彩繪、鑲嵌等工藝的屏風,能以鬼斧神工般的手法,把山水花鳥、人物傳說、民俗風情、金石墨寶等圖案,移植在各種形式的屏風之上,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至明清時期,屏風的制作工藝已達到十分完美的階段,并分為插屏、掛屏、圍屏等多種形式,形成了極具個性的時代特色和中國民族風格。
如果就其功能而言,明清時期的屏風家具其實沒有注重擋風作用,而是看重了其分割空間和障蔽視線的效果,以此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威嚴和權勢。特別是到了清代,紫檀家具成為了紫禁城的主導制作后,北京故宮的紫檀家具更是代表了清代家具的最高水平,而占據(jù)著華夏紫檀家具的半壁河山。這其中就必不可缺實用、可裝飾的紫檀屏風家具了。
北京故宮藏紫檀插屏
插屏一般都是獨扇,為屏扇和屏座可裝卸的座屏、硯屏等的統(tǒng)稱,其形體有大有小,差異很大。大的3米有余,小的則只有20厘米左右。其中大插屏是根據(jù)房間和門戶的大小來確定它高度的,一般設在室內擋門之處。而小插屏主要陳設于桌案之上,起到觀賞的作用,所以又有硯屏等類。
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大,座屏主要是用來擋風和遮蔽,同時又有裝飾作用,插屏亦然。說到插屏的材質,一般有紫檀、緙絲、竹雕、青白玉、鑲嵌瓷板、各種名貴木材等;而根據(jù)《故宮藏品總目錄》,其中的紫檀插屏竟多達302件,可見其大受歡迎的程度。
明紫檀邊座百寶嵌戲獅圖插屏(圖1)
高27.5厘米,縱11厘米,橫19.5厘米。
由屏心、站牙、抱鼓墩組成的紫檀木質插屏。屏心的兩面,一面為“梅花圖”,一面為“番人戲獅圖”,皆在紫檀木上以螺鈿、青金石和椰殼等百寶為原料,來鑲嵌精美的圖案。開菱形透孔于絳環(huán)板處,披水牙子為壺門式,抱鼓墩為如意頭式。該紫檀插屏做工精湛,裝飾華美,層次分明,小巧玲瓏,是一件故宮博物院藏罕有的明式家具精品,十分珍貴。
清乾隆紫檀木雕蘭亭圖插屏(圖2)
高83厘米,寬62.5厘米,厚40.5厘米。
通體紫檀木質。屏心以山水樓閣為背景,刻浙江會稽的蘭亭之中,東晉書法家和詩人王羲之、王獻之、謝安等人聚會的場景,精雕細刻;屏心左側上部,還有嵌銀字乾隆四十四年(1779)御制五言詩一首??刹鹦兜牟迤琳姘逍?,從上至下內安八個抽屜,上有文字,標明為存放《蘭亭序》摹本之用,同時陰刻行書對聯(lián)一副于抽屜兩側。雕菊花瓣飾于座墩束腰上部,下部雕回紋。麟、鳳、龜、龍四靈圖案,分別圓雕于四站牙上。披水牙浮雕夔龍紋。該插屏設計科學,紋飾精美,是清乾隆年間所制插屏中的精品。
清乾隆紫檀木鏤雕嵌玉百子圖插屏(圖3)
高100厘米,寬100厘米,厚31厘米。
紫檀木質插屏。屏心玻璃罩內,雙面透雕殿宇樓閣和庭院、小船、山石、樹木等圖案;其間還鑲嵌白玉雕童子百人,玉雕童子或捧蓮,或登高,或騎鵝,或乘船,神形兼?zhèn)洌鷦踊顫?,寓意“百子興旺”,多福多壽,子孫昌盛,萬代繁榮。嵌銀“鏤玉百子屏”楷書題字,刻于外框側面。乾隆時期陳兆侖、陳孝泳、王際華等人作《恭和詩》,刻于屏座兩側。該插屏雕刻工藝精湛,寓意祥瑞,用材珍貴,堪稱清乾隆插屏中的傳世佳作。
清乾隆紫檀座竹雕百壽圖插屏(圖4)
高155.5厘米,寬98.5厘米,厚40厘米。
插屏邊座為紫檀木制作。站牙、套環(huán)板、披水牙浮雕蓮枝紋,屏帽及帽牙鏤雕纏枝蓮紋。插屏屏心外有玻璃,內為淺藍漆地,上嵌竹雕山石、桃樹,樹是碩果累累,寓意長壽。屏背面為黑漆地書百壽字。屏心邊框雕雙層回紋。該插屏為清乾隆年間祝壽所用。其雕刻細膩,做工精湛,尤其是運用了夸張手法雕刻的桃樹,猶如一幅雅美的水墨畫作,栩栩如生。
清乾隆紫檀嵌象牙漁家樂插屏(圖5)
高145.5厘米,橫100厘米,縱56厘米。
紫檀木質邊框插屏。起混面雙邊線的屏框正面,浮雕西洋式纏枝卷草紋,斜萬字錦紋雕飾地子。蝠磬紋浮雕于座架正中的絳環(huán)板內。西洋卷草紋站牙花添加于瓶式立柱前后,披水牙飾在兩立柱間。田園、房屋、山石、人物星羅棋布在屏心畫面中,正在張網的河里有漁船,水中有捕魚的漁夫。畫面中以點翠作山石田園,以象牙雕房舍人物,景物由近及遠,頗具層次分明的立體感,生動地表現(xiàn)出漁民喜獲豐收的情景。該插屏體現(xiàn)了當時廣作家具高超的藝術水平,為清乾隆時期廣東的貢品。
清中期紫檀嵌象牙嬰戲三羊圖插屏(圖6)
高60.1厘米,長33.8厘米,寬46.6厘米。
插屏邊座為紫檀木制作,染牙的屏心鏤雕、鑲嵌“嬰戲三羊圖”。竹石曲欄前,松梅下,畫面右側一童騎羊、一童掌扇,眾目光均偏向左側,還有一羊低頭隨行;畫面左側另有一童不甘落后,手執(zhí)樹枝驅策一羊,寓意“三陽開泰”。灑金黃絹地的插屏背面,行書唐代詩人朱延齡的《秋山極天凈》楷書五言詩,具體內容為“雨洗高秋凈,天臨大野閑。蔥蘢清萬象,繚繞出層山。日落千峰上,云銷萬壑間。綠蘿霜后翠,紅葉雨來殷。散彩輝吳甸,分形壓楚關。欲尋霄漢路,翹首愿登攀?!痹摬迤敛捎们宕嫾乙ψ诤驳漠嫺鍨楫嬅嫠{本,同時運用牙雕、染色、灑金沙等多種工藝手法,不愧是清宮陳設佳品。
清中期紫檀嵌牙點翠海屋添籌插屏(圖7)
高150厘米,橫98厘米,縱60厘米。
紫檀木制邊框插屏。屏框正面邊緣起線,西洋式纏枝卷草紋凸雕于中間,斜萬字錦紋雕地子。蝠磬紋浮雕在座架正中的絳環(huán)板內,立柱為花瓶式,西洋卷草紋站牙及披水牙?!昂N萏砘I”神話故事圖鑲嵌于屏心。畫面中,樓閣房舍以象牙鑲嵌,山石樹木以翠鳥羽毛貼嵌,空中巍立仙亭;眾仙或仰首遙望,或駕云奔往,飛翔的仙鶴欲往亭中添籌,以此祝頌長壽。該插屏為清中期廣東的貢品。
清代紫檀嵌青玉雕夔龍紋插屏(圖8)
高36厘米,寬31厘米,厚17厘米。
插屏由屏框、站牙、屏心三部分組成,主要框架為紫檀木制。相向的夔龍紋透雕于屏框下緣,卷云紋浮雕在上緣及左右兩側。夔紋形象也透雕于站牙。青玉一塊鑲嵌在屏心,從上至下透雕豬、豹、兔、羊等群獸形象,兩只昂起的鷹首對稱凸出在屏心下部兩側。素面的插屏背板,卸下后可見里面的圓形銅鏡,使屏心正面的群獸玉雕得以襯托。該插屏作為清代宮廷生活中的觀賞品,不僅紫檀雕夔龍、云紋華美大氣,而且玉雕其他動物亦嚴整精細,體積雖小卻氣韻飽滿。
北京故宮藏紫檀掛屏
掛屏盛行于清初,多代替畫軸在墻壁上懸掛,具裝飾性,一般成套或成對,也有中間掛一中堂,兩邊各掛一扇對聯(lián)的形式,此類掛屏在清宮尤其多見,幾乎見諸各寢宮。
掛屏的做法多為紫檀等硬木為框,內鑲一漆條,上嵌飾文木、玉、石、象牙、琺瑯等,極具裝飾效果,清代中期時以博古題材最為多見。根據(jù)《故宮藏品總目錄》,其中的紫檀掛屏高達484件,是紫禁城內紫檀屏風家具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藏品十分豐富。
清乾隆紫檀邊金桂月掛屏(圖9)
長163厘米,寬118.5厘米。
夔龍紋雕于紫檀邊框之上,藍絨地的屏面,以黃金制成的桂樹、山石、小草和明月、流云等飾紋組成的畫面中,一片金秋景象,美不勝收。乾隆《御制詠桂》詩一首楷書嵌銀,鑲于屏面左上角,具體內容為“金秋麗日霽光鮮,恰喜天香映壽筵。應節(jié)芳姿標畫格,一時佳興屬唫篇。賡歌東壁西園合,風物南邦北塞連。幽賞詎惟增韻事,更因叢桂憶招賢?!本赖溲拧T搾炱亮餍杏谇r期,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充分體現(xiàn)了此時期錘鏨工藝的成就。
清乾隆紫檀嵌琺瑯玻璃油畫掛屏(圖10)
高93.5厘米,寬70厘米。
一對掛屏為紫檀木邊框,橢圓形,嵌西洋卷草花紋、盤長綿結紋畫琺瑯片。玻璃油畫的屏心,當時外貿港口的景象描繪其間,山水、樹石的畫法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特點,而人物、樓船則皆為西式。該掛屏應為中國廣州畫師仿西洋風景油畫而作。
清中期紫檀框百寶嵌博古圖掛屏(圖11)
長146厘米,寬101厘米。
掛屏為紫檀木質邊框,當中鑲藏藍色漆心,以玉石、象牙、木雕等嵌成博古圖案,表現(xiàn)出一幅喜慶、祥和的景象。右上角嵌玉字御題詩,內容為祝頌歌舞升平之意。該掛屏現(xiàn)在掛于紫禁城儲秀宮東梢間北墻。
清中期紫檀框嵌象牙羅漢圖福字掛屏(圖12)
長130厘米,寬60厘米。
掛屏以紫檀木攢邊框,框上鑲染牙雕刻的繩紋、雙環(huán)紋。框內側打槽裝髹黑漆板屏心,屏心上邊染牙御題羅漢贊,下邊銅制“福”字槽,裝飾染牙山石、樹木及九羅漢圖。該掛屏與壽字掛屏羅漢合為十八羅漢。
清中期紫檀框嵌象牙羅漢圖壽字掛屏(圖13)
長130厘米,寬60厘米。
掛屏以紫檀木攢邊框,框上鑲染牙雕刻的繩紋、雙環(huán)紋??騼葌却虿垩b髹黑漆板屏心,屏心上邊染牙御題羅漢贊,下邊銅制“壽”字槽,裝飾染牙山石、樹木及九羅漢圖。該掛屏與福字掛屏羅漢合為十八羅漢。
北京故宮藏紫檀圍屏
圍屏是一種可以折疊的屏風,又叫“軟屏風”、“曲屏風”,為中國傳統(tǒng)家具。它與硬屏風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由雙數(shù)組成,最少兩扇或四扇,最多可達數(shù)十扇,以十二扇最為多見。圍屏有以硬木做框的,也有木框包錦的,屏扇屏心裝飾方法一般有素紙裝、絹綾裝和實心裝,表現(xiàn)手法還有雕填、鑲嵌、書法、繪畫等形式,豐富多樣。
圍屏多用于臨時性陳設,由于整套圍屏被連為一體,只需將屏風打開一定角度,屏風便可直立,其特點是可根據(jù)室內空間,可長可短、可曲可直,運用自如。目前故宮博物院藏有紫檀寶座屏風、圍屏、扇屏72件,為便于分類,有部分相關專業(yè)人士把它們都歸納于圍屏。
清代紫檀邊髹漆《五經萃室記》圍屏(圖14)
單扇高188厘米,寬38厘米,通寬230厘米。共有6扇。
紫檀木作框的圍屏,雙面髹漆的屏心。橫抹五條,上鑲圓浮雕雙螭拱壽紋于裙板正中。裙板、壺門式牙條上,雙螭拱壽紋和雙螭紋分別浮雕之。清乾隆帝御制《五經萃室記》全文刻于屏心,其中以金絲楠木鎪刻圖文,鑲嵌手法采用周制,泥金工藝再施以表面。采用呈磁青色的青金石碎屑飾全文地子部分,采用呈石綠色的綠松石粉末飾雕刻部位地子,同時采用特殊的漆飾工藝鋪灑。該圍屏裝飾圖文豐滿,莊重典雅,別具一格。原為乾清宮東側昭仁殿內后西室所陳之物,后嘉慶時期乾清宮失火殃及昭仁殿,全部圍屏被焚毀。該紫檀圍屏是嘉慶火災后的原樣復制品。
清乾隆紫檀嵌黃楊木雕云龍紋圍屏(圖15)
通長356厘米,高306厘米。
紫檀木質圍屏,八字三屏式。邊框光素,三聯(lián)毗廬帽及站牙上凸雕夔鳳紋,八字式須彌座飾勾蓮蕉葉紋。紫檀雕云紋地的屏心,上嵌黃楊木雕龍戲珠紋,邊飾雙勾萬字方格錦紋。為了讓云龍表現(xiàn)得更加生動,屏心用黃楊木雕龍紋,從而使得紫檀木所雕云紋地色差更加對比強烈。該紫檀屏風堪稱乾隆朝的家具精品,出自宮廷造辦處,為皇家御用,做工極精。
清乾隆紫檀百寶嵌玉石花卉紋圍屏(圖16)
通長304厘米,高237厘米。
圍屏為紫檀木質邊框,屏分九扇,活頁組和八字式。嵌鑿繩紋銅錢。米黃色地的屏心,各色玉石花卉紋分聯(lián)鑲嵌,每聯(lián)首均刻乾隆題詩。紫檀木雕開光勾蓮花紋飾于屏每聯(lián)的上下端,并各附紫檀木雕如意紋邊開光勾蓮毗廬帽,同時紫檀雕開光勾蓮沿板三聯(lián)木座下設之,屏背則飾以黑漆描金云蝠紋。該紫檀雕刻嵌飾百寶工藝,精雕細琢,精妙華美,無怪乎高濂在《遵生八箋》有“其費心思工本,為一代之絕”的溢美之詞。
清乾隆紫檀嵌琺瑯五倫圖圍屏(圖17)
通長395厘米,高294厘米。
圍屏共5扇,最大一扇位于中間,其他向左右尺寸遞減。邊框為紫檀木質,頂鏤雕流云蝠磬紋帽,雕花站牙的兩邊,須彌式紫檀木底座下置之。屏心山水樹木花鳥圖均以鏨胎琺瑯技法起線刻畫,為分別表現(xiàn)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種封建倫理關系,5扇上分別飾鳳凰、仙鶴、鴛鴦、鶺鴒、鶯5種禽鳥圖案,以此組成為“五倫圖”,構思巧妙。
另外屏心還內填彩色琺瑯釉,與紫檀雕刻技法珠聯(lián)璧合,具有典型的廣作家具風格,是紫檀家具制品中的一件重器。
清乾隆紫檀木邊座鏨胎琺瑯四友圖圍屏(圖18)
通長290厘米,高288厘米。
圍屏為紫檀木質邊框,須彌座,三扇屏,屏心為鏨胎琺瑯,兩側為鏤空琺瑯站牙抵夾。屏心上下邊銅鍍金地鏨刻卷云紋,主體通飾松、竹、梅、蘭《四友圖》,靈芝、湖石同時點綴,《御題四友圖詩》書左上方。背面飾減地陽文,其花卉圖中還有松、竹、梅、玉蘭、牡丹等飾之。該圍屏高大壯觀,鎏金厚重,詩情畫意,金碧輝煌,極具文人氣息。
縱觀以上紫檀屏風家具,可見其形制、圖案及文字不僅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還凝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工藝的精髓。它們既能表現(xiàn)帝王將相、王公貴族的權力和威嚴,又能體現(xiàn)宮廷內外、蕓蕓眾生的高雅和情趣,滿滿地承載著物質和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