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和寫作二者一個是輸入,一個是產(chǎn)出,只有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使人們在產(chǎn)出的時候做到有話可講。所以在現(xiàn)階段初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所注重的不僅應該是學生閱讀量的提高,同時也應該通過大量的閱讀去提高學生的表達及寫作能力。事實上,作為寫作的基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進行閱讀的同時學習語文的表達模式,并且為寫作積累相關材料,扎實的掌握語文語法,提高語文詞匯量掌握程度。學會通過在閱讀中的所思所想所得,來提高語文表達以及寫作水平。所以每一位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應當注意學生表達和寫作能力雙向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表達能力; 寫作能力
伴隨時代的發(fā)展不斷進步,社會文明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小學是人們接受教育的關鍵時期,通過樹立良好學習習慣,正確的教學方式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程度的完成學習任務。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小學教學工作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改革和完善的一門科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借助科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教學課本的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讓學生增強成就感與榮譽感,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獲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而本文接下來便將針對小學語文中,通過閱讀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途徑開展一番深入研究。
一、淺析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重要性可見一斑同時不可分割,對二者進行有機融合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各項綜合能力。教師要基于教學內(nèi)容而選取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生動帶領學生進入到閱讀活動中,讓他們借助閱讀活動對相關技巧予以掌握,提高自身理解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增加學習體驗和填充知識閱歷,經(jīng)過閱讀活動有意積累素材并用在自己未來表達和寫作當中,借助恰如其分的詞匯、句式及描寫等對自己內(nèi)心情感加以描繪[1]。學生對范文加以研習,對自己感悟加以抒發(fā)時,理解能力也會越發(fā)增強,見解也會越發(fā)獨到,并且通過各種途徑的嘗試對情緒進行表達,這樣時間長了表達和寫作能力自然水到渠成。
二、理清表達和寫作的關系,走出認知的誤區(qū)
語文閱讀是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輸入量最大的一個部分,但是大部分的學生在進行表達訓練的時候,往往只追求自己所做的與閱讀相關的習題正確與否,而并不在意是否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詞匯、語段、篇章的積累轉換成寫作的素材。事實上,語文的相關語法知識、文化背景、寫作的結構等正是通過語用表達來達到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沒有大量閱讀的積累就不可能寫出語言精練、詞匯正確、表達地道、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
閱讀是提高表達和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而表達和寫作是閱讀追求的目標。當學生沒有意識到如何對自身這兩種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教師就應該發(fā)揮其自身的作用,教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掌握表達和寫作能力,將閱讀、表達和寫作都轉變?yōu)樽陨淼闹匾寄堋T诰唧w的閱讀過程中應當注意鼓勵學生進行符合自身需要的訓練,因為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語文水平都不盡相同,這樣做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焦慮和抵觸情緒。
三、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學生表達與寫作能力的具體辦法
1.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
語文詞匯是語文學習的根基,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將難以進行下去,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做支撐,就無法讀懂篇章的意義。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訓練之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詞匯量。比如為學生找到相關的閱讀資料,使得學生能夠有機會去了解新詞匯,并記憶新詞匯,這樣做既可以為學生的語文閱讀掃清障礙,同時也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2]。在使學生接觸新詞匯之后,更為重要的就是詞匯的背誦,因為在表達和寫作過程中需要將每一個語文詞匯準確無誤的表達和書寫出來,因為錯誤的單詞無法正確的表達作者的目的。針對詞匯背誦的方法上,傳統(tǒng)的背誦方法雖然枯燥但是也最為有效,同時為了防止學生在單詞背誦上的抵觸情緒,每一位老師也應該努力開拓一些新的詞匯背誦方法。比如設置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強詞匯背誦的樂趣,寓教于樂,使每一學生快樂的學習。
2,在訓練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表達和寫作水平
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僅能夠正確的做出與閱讀相關的題目,同時應當讓學生注意積累閱讀材料中出現(xiàn)的新詞匯、表達方式和語法結構等,并對其加以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只有在深刻的理解和記憶之后,在表達和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詞匯正確。
在具體的閱讀的過程中也應當使用正確的方法,首先,在基礎閱讀階段可以對文章進行泛讀,找到關鍵詞匯,大致了解文章意義,正確解答出與泛讀相關的試題答案。同時在泛讀的過程中要關注文章體裁,理清段落大致意思,基本掌握句子結構。在完成泛讀之后,就要對文章進行精度,對生僻詞匯進行查詢和背誦,做到準確掌握每一個新詞匯,然后系統(tǒng)的分析文章語句,對文章的語句進行拆分,在了解段落大意之后,逐句進行閱讀和分析,掌握閱讀材料之中所提供的相關的地道語文表達方式。在表達和寫作相關課程中也可以考慮運用過程教學法,以增加表達和寫作過程的樂趣,讓每一學生不再恐懼表達和寫作,并能及時得到老師的評價和反饋[3]。
結語:綜上所述,語文的表達和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每一個學習語文的學生所應掌握的重要技能,它是考察學生語文實際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割裂閱讀、表達和寫作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應當將三者有機融合,在閱讀中積累表達以及寫作的經(jīng)驗,并在表達和寫作過程中提高閱讀的水平。這樣不僅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在將三者有效結合的過程中,仍舊有許多的方法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
參考文獻:
[1]謝志美.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2:160-161.
[2]符秋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11:181.
[3]秦志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