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迅速拉近,通訊設備的進步讓即時交流變得無處不在,然而這同時導致人們對社交媒體產生巨大的依賴性,以至于實際日常交際能力衰弱甚至于喪失,與此同時大學生還遭受了各種網絡詐騙。這將對大學生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必須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如若放任不管,必將影響他們的一生。
關鍵詞:網絡交往;現(xiàn)實交往;大學生;人際關系
人是社會動物,社交是一種本能,社會交往活動簡稱社交,是人們運用一定的工具在社會生活中傳遞信息,交流思想以達到某種目的的過程。[1]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社交在大學生中越來越流行。以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工具和臉書、人人網、開心網等網絡社交平臺現(xiàn)代網絡社交工具在大學生社交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在給他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本研究以宿遷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大學生網絡與現(xiàn)實社交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來改善大學生網絡社交。在本次調查中,男生所占比例為60%,女生所占比例為40%。
一、大學生網絡社交的定義及現(xiàn)狀
網絡社交是指人與人之間運用語言、符號、文字、圖像在計算機或者手機中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交流的一種社交方式。[2]
大學生在網絡社交中扮演著主要角色。社交網絡的產生改變了原本使用口耳鼻眼和傳統(tǒng)媒體進行社交的方式。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社交在大學生的社交以及日常中也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網絡社交能開拓大學生的視野,也為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提升自我價值。但是,大學生的心智還沒完全成熟,難免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
首先,網絡成癮,步入大學之后課業(yè)比高中時輕松了不少,一個人的精力是固定的,大學生就把余下的精力都放在了網絡上,網絡社交更是已成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體數據如下:10%的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時長占上網時長的15%以下,10%的大學生占15%到30%,60%的人占30%到50%,20%的人占50%。其次,網絡社交的盛行必然減少了大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甚至影響到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不愿意與人面對面交流只選擇通過網絡結交朋友進行交流,導致現(xiàn)實交往圈越來越小性格也因此變得孤僻。最后,網絡社交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網絡詐騙,網絡上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利用大學生涉世未深的特點,以交友或者遇到困難等原因博取大學生的信任和同情進行詐騙,輕者財產受到損失,重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網絡交往給大學生太多的想象空間使得他們總是把對方想象成一個優(yōu)秀的人。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大學生們白白付出了真心,甚至遭受了金錢和人身的安全威脅,心理也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
二、大學生網絡社交產生問題的原因
首先是網絡的特點對大學生的吸引。網絡社交輕松沒有約束,并且隨時隨地都能與人交流,能提供給大學生一個輕松自在的社交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大學生們能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就是這種環(huán)境滋生了大學生不良的網絡社交問題。有近65%的大學生認為網絡中的朋友更好相處,在虛擬的網絡交往中不需要面對面表達感情,他們只需要用文字來和屏幕后面的網友交流。在網絡的世界里,大學生不受身份的限制,可以與網友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網絡社交的世界里,大學生可以結交各個年齡層,各個地區(qū)的,性格不同的朋友,這些都是在現(xiàn)實社交中不能輕易做到的。大學生甚至可以以各種身份和網友進行交流,所以大學生就更加依賴網絡交往,而且已經產生了一種異化現(xiàn)象。其次,是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學生習慣在網絡中進行人際交往,漸漸養(yǎng)成了網絡交往的習慣。習慣自然有好有壞,大學生步入大學后,一旦養(yǎng)成在網絡中交往的習慣便很難改變。
三、現(xiàn)實社交存在問題
在虛擬空間拉近人們之間距離的同時,也在現(xiàn)實世界疏遠了人們之間的直接交流。常見的情形是:在虛擬空間里聊得火熱的人在見面之后反而沒什么話說,虛擬的熱情和現(xiàn)實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更有甚者,在現(xiàn)實和網絡中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F(xiàn)代人總是熱衷于在虛擬空間用假名展示自我,但卻不愿在真實的世界里本真得素面朝天。
過多的依賴網絡社交,大學生容易產生現(xiàn)實社交障礙,把自己封閉起來?,F(xiàn)實社交障礙的表現(xiàn)有:社交能力低下,恐懼現(xiàn)實社交,于人交往時常常感覺焦慮恐懼。盡量避免現(xiàn)實的人際,在社交中處于弱勢地位,長此以往,社交能力越來越低下。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班委也習慣在網絡中通知班級事務,他們已經不習慣口頭進行通知。
四、分析及解決對策
網絡社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于現(xiàn)實社交的交往,另一種就是純網絡交往。但第二種也可以分為基于興趣愛好等的交往和消磨時間和基于某種目的的交往。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網絡也是。我們不能絕對地說網絡社交和現(xiàn)實社交孰是孰非,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從網絡社交中解放自己合理利用現(xiàn)代社交網絡工具。
我們要學會利用社交網絡中對我們有利的因素,摒棄那些不利的因素改變不良的網絡交往習慣。社交網絡工具也是時代應運而生的產物,不能因為它的某些缺點就全篇否定。班杜拉的交互影響觀認為個體、環(huán)境和行為相互影響。在社會認知理論中,行為和環(huán)境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誰也不是行為改變的決定因素。在網絡、手機時代,要警惕自己不要被物化為機器的奴隸。在關注新技術的同時應分配適當的時間給現(xiàn)實生活,分配給自己身邊活生生的人。不應沉迷于所謂所謂的網絡社交。而是應該扎扎實實地站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
大學生正處于充滿朝氣的年齡,他們應與接觸更多的現(xiàn)實交往,不能讓虛擬的網絡交往使他們迷失前進的方向,拉低了大學生之間交往的難度,也拉低了大學生之間交往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加強網絡交往與現(xiàn)實交往的互動,使大學生在網絡社交與現(xiàn)實社交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應采取以下解決方法:
首先,大學生應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思想。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我們應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擺脫對網絡社交的依賴。在網絡社交中大學生容易獲得自我認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但在現(xiàn)實社交中大學生容易受挫,所以要培養(yǎng)自己的性格,增強適應力。其次,學校應多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大學生不沉迷于網絡之中,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社交能力,又使他們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最后,有關部門要采取措施確保網絡社交的安全,營造一個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讓大學生享受到安全的網絡社交,減少網絡詐騙的案件。也有利于大學生在網絡社交和現(xiàn)實社交中找到平衡。
參考文獻:
[1] 胡澤堯.思想政治工作新論[M].貴陽.貴州人們出版社.2008:180.
[2] 喬木.現(xiàn)代網絡社交工具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