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擇適當的革命歌曲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播放和講解,有利于學生切身體會歷史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的背景和歷史當事人的內心感受,與歷史當事人產生時代共鳴,從而更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激發(fā)強烈的愛國熱情。
關鍵詞:革命歌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效性
一、用歌曲再現時代背景
上篇《風云變幻八十年》——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前夜,講述近代中國由昌盛到衰落的過程,即資本——帝國主義通過上百次的戰(zhàn)爭一步一步地把中國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強盛的大清帝國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廉價原材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的過程。在講述上篇時可選擇歌曲歷史劇《走向共和》的片尾曲,這首歌真實反映了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一年年,花開花落,冬去春來,草木又蓬勃。一頁頁,歷史翻過,前浪遠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發(fā),天崩地裂,君王美夢破。一頂頂,皇冠落地,斗轉星移,世事有新說。同時也指出近代中國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走過長夜,走過坎坷,走進曙色?!薄呦蚬埠停@也正是清末中國的政治走向。這首歌,曲調的旋律低沉,隱忍,滿含著悲壯與憤怒。從旋律中仿佛能看見鐵蹄之下的中國人艱難而倔強地昂起頭,執(zhí)著地追逐著光明和自由。這首歌的使用方式是上篇開始上課時課堂播放一次,把學生的心境引領到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的歷史背景上,然后在上篇講述過程中的課間十分鐘不停重復,讓學生的情感停留在這個時代背景中。
二、用歌曲深化教學內容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還帶來了一首唱響全世界的歌曲——《國際歌》?!秶H歌》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歌詞是巴黎公社戰(zhàn)士、詩人鮑狄埃于巴黎公社失敗后的第二天寫的,是為了紀念巴黎公社而寫的,同時也是全世界無產者的戰(zhàn)斗號角。它號召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奴隸起來為真理而斗爭。歌詞第一段是“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事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那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1888年,皮埃爾·狄蓋特為其譜曲。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歌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秶H歌》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傳唱最廣的一首歌。作為一首戰(zhàn)斗詩篇,它讓全世界被壓迫者熱血沸騰,滿腔怒火,被壓迫階級高唱著《國際歌》走向戰(zhàn)斗。這首歌曲在課堂上的應用方式是先介紹歌曲的產生和發(fā)展,從而也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它的歷史使命——以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確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使命——為被壓迫者而斗爭,建立屬于廣大人民的政權,領導被壓迫階級成為天下的主人。
中國共產黨是為老百姓服務的,《三大紀律 八項注意》的形成過程正體現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農村如何贏得民心、得到老百姓支持的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及其軍隊在建立之初就實實在在地走群眾路線,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服務的本質。1927年秋天,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之后的疲憊之師進入井岡山,行軍路上,又饑又渴的戰(zhàn)士們看見路邊誘人成熟的紅薯,毫不猶豫地連苗拔出,用袖子胡亂揩去泥巴便塞到了嘴里。軍隊過后,一塊紅薯地的紅薯所剩無幾,主人只能遠遠看著,不敢上前阻攔。毛澤東看到后一路上思索,1927年10月24日早晨,他首次向部隊宣布了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第三,不拿農民一個紅薯。”自從宣布這三條后,拿紅薯的現象沒有了。三大紀律的頒布讓老百姓看到了這支軍隊與舊式軍閥軍隊的區(qū)別。然而,1928年初,當工農革命軍攻進遂川縣城時,又出現了新的情況,部隊將小商小販的貨物統(tǒng)統(tǒng)沒收,甚至連藥鋪里賣藥的戥子也拿走了。在遂川縣的草林圩,又有當地的老百姓向毛澤東提意見:“工農革命軍好是好,可他們借了我們的門板去睡覺,還回來的不是原來的那一塊。還有啊,戰(zhàn)士們睡覺用過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欄了。”1928年1月24日,在遂川縣城李家坪,毛澤東向部隊提出了六個要注意的問題:“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要和氣;四、買賣要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比椉o律、六項注意頒布的結果是:看到工農革命軍來了,老百姓不再跑到山上躲起來了。幾年以后,當紅軍到達中央蘇區(qū)開辟出一塊更大的根據地時,在六項注意中又加了兩條,即:“洗澡避女人”、“不搜俘虜腰包”。這樣,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它的產生過程體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及其人民軍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他們從生活中細小的事情做起,為群眾提供方便,在農村最終贏得老百姓的支持并在農村扎下了根,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叭蠹o律八項注意”受到井岡山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后來不斷修改完善,至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重新頒布時,改為以下內容:三大紀律: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錢;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在講解《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過程中,學生聽的非常認真,再聽完這首歌曲,既體會到了軍隊的嚴明紀律,又能深刻理解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群眾路線,就是老百姓的支持。
三、用歌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在農村扎下根的時候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一次次武裝挑釁,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之時。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英雄的中華各族兒女開始團結起來。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有的走上街頭宣傳抗日,有的投筆從戎奔赴戰(zhàn)場?!读x勇軍進行曲》的創(chuàng)作正是以此為背景。這首歌原是聶耳于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云兒女》所作的主題歌。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读x勇軍進行曲》是中國最著名的抗戰(zhàn)歌曲。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了國歌,以發(fā)揚抗日戰(zhàn)爭期間英勇無畏的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tǒng)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總的來說,歌聲最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既能拉近歷史人物與現實的距離,使學生在歌聲中了解歷史,了解歷史人物的歷史任務和情感,從而了解歷史人物的人生選擇。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握住學生的情感,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訂版。
[2] 黃允升,[毛澤東三起三落],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