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每個人對生活的期許。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幸福的定義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從簡單的解決溫飽,到逐漸提高生活的品質(zhì),再到追求內(nèi)心的平和、疏朗。在追求物質(zhì)的道路上走了好遠的人們忽反顧以游目兮,發(fā)現(xiàn)內(nèi)心越來越躁動、不安、空虛,所以很多人開始懷舊,懷念那些物質(zhì)雖不豐富但人們簡單快樂的年代。逝川不回流,往者亦難覓。那我們該如何重新尋回內(nèi)心那份簡單的恬靜,讓清風明月、幽谷暗香重新停駐在我們靈魂的花園里呢?《近思錄》或許會給你答案。
《近思錄》,南宋時由朱熹與呂祖謙合作編成,題目來自《論語》中的“切問而近思”,提醒我們提問題要提得真切實用,思考問題要從自己的身心出發(fā),不要虛無縹緲、漫無邊際。
書中的每則語句,皆出自北宋時期的四位思想家——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的筆下。實際上,該書總結(jié)了自《易經(jīng)》以來的儒家思想的精華。朱熹說,四書是六經(jīng)的階梯,而《近思錄》是四書的階梯。所以,在中國的明清時代,《近思錄》家喻戶曉,士子必讀。
本期要與諸君分享的是其中的《警戒》章。此章為《近思錄》第十二章,討論的是改過,糾正人心的種種病癥?,F(xiàn)代人的一大問題就是人類在實現(xiàn)物質(zhì)的極大發(fā)展之后,妄圖征服自然,人心越來越不知道敬畏,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現(xiàn)代病”,也許本章能給人帶來有益的啟示。
喜聞過 戒機心
最混亂、最危險的時代,是人心不知警戒、無所畏懼的時代。無論個人還是社會,失去了警戒、敬畏之心,現(xiàn)實將會變得殘酷而可怕。社會安定局面的維系,除了要依托外在的“他律”手段,更須借重個人的“自律”。就是說人要學會警戒自己,改過自新,使人心能安其位,從而實現(xiàn)天下大治。
濂溪先生曰: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護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仲由即子路,以政事見稱,性格率直,有勇力才藝,敢于批評孔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因而美名流傳。當今的人犯了過錯,卻不喜歡聽到別人的規(guī)勸。這就如同諱疾忌醫(yī),寧可不治身亡也不愿醒悟??杀?!
都說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細想想,若想悅納逆耳忠言實非難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有些自己知道,有些不知道。自負的人知道的缺點也會假裝不知道。子路喜歡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他懂得:在通往完善自我的路上,他又可以斬斷一條看不見的荊棘了,怎能不喜?
與之相反的,奉承之語悅耳、逢迎之言好聽。古今多少君主在敵寇面前沒有倒下,卻毀身于巧言令色,所以夫子云:“巧言令色,鮮矣仁?!泵總€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以虛偽、投機作為自己的行事準則呢?恐怕還是因其大有銷路。
伊川先生曰:閱機事之久,機心必生。蓋方其閱時,心必喜。既喜則如種下種子。
程頤說:看到智巧詭詐的事情多了,就必然會產(chǎn)生機心。因為他最初看到這種機巧事情的時候,內(nèi)心一定會產(chǎn)生喜悅。而這喜悅便是機心生長的種子。
機心一生,從此想的只有投機鉆營,以假面示人。暗槍和冷箭或許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打造了出來。這是一條幽暗逼仄的路,偶有的明媚也一定是幻象。
德善積 福祿臻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成功者身邊總會簇擁著一些機心滿腹之人。此類成功者也多為好大喜功目蔽耳塞之人,失敗也是遲早的事。因此,越是站在山頂越要時刻警惕,不能因山頂?shù)臒o限風光太過迷人就放下戒備之心。
圣人為戒,必于方盛時。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則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禍亂則釁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亂之至也。
圣人一定是正當自己志得意滿的時候注意警戒自己。因為人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如果忘記警戒自己,貪圖富貴就會導(dǎo)致驕奢淫逸,慣于散漫肆意則容易導(dǎo)致綱紀敗壞。忘記了導(dǎo)致禍亂的歷史教訓,那么叛亂的因素容易萌發(fā),你只是身處其中,不知道大禍馬上就要臨頭罷了。
在經(jīng)濟大潮中,很多弄潮兒迅速積累了財富,但是修養(yǎng)的積累沒有跟上,因此“土豪”大批誕生。拜金炫富、庸俗土氣成了他們的代名詞。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推崇儒商,因為他們在追求經(jīng)濟利益的同時更加講求道德修養(yǎng)。
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積,則福祿日臻。德逾于祿,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有不失到而喪敗者。
程頤說:如果你日復(fù)一日地積累自己的善行善德,那么你的福祿也每天都在增加。如果你積累的德行超過了你享有的福祿,那么即使你享受的福祿非常豐盛,也不能認為是過多了。自古以來的富貴之家,沒有不因為失去道義而導(dǎo)致衰敗的。我們所說的“富不過三代”,多是因為缺失了德善的積累。不惜福,福必遠之。
自省之時,心自安也;喜聞過者,機心遠矣。志得意滿,戒之時也;積善成德,福祿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