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建設服務型政府就是充分反映社會性質的表現(xiàn)。當前,全國上下都在大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于進步。然而,“官本位”觀念根深蒂固和公眾參與度普遍較低兩大問題客觀存在,嚴重阻礙了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從樹立科學的理念和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入手,可以有效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困境;突破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我國的熱詞之一,也是我們黨對當前發(fā)展形勢準確判斷后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自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提出后,全國上下各級政府紛紛貫徹落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也顯現(xiàn)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從服務型政府的內涵剖析著手,對建設服務型政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有利于我國優(yōu)質高效地建成服務型政府,為全面小康的實現(xiàn)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服務型政府的內涵及特征
服務型政府簡而言之就是堅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現(xiàn)實需求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的政府。服務型政府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以人為本,為民服務。以人為本,為民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行動指導理念,也是服務型政府最主要的特征。服務型政府遵從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開的方式給公民、社會組織和社會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服務,為民興利、與民便利,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二是法治管理,運行規(guī)范。法治管理,運行規(guī)范即服務型政府是一個法治的政府,所有活動都要在法制的范圍內規(guī)范運行,也就是說政府行為必須在法定職權范圍內,政府應該提供哪些服務、怎樣服務,這取決于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同時政府行使權力的過程還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提供規(guī)范化、高效率的服務。三是團結和諧,精簡高效。團結和諧,精簡高效即服務型政府不但要內部和諧統(tǒng)一,而且外部也要有良好融洽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高效率地為人民服務。衡量服務政府的核心標準是提供高質量的社會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在管理公共事務上的高效率。同時,當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變遷時,政府要能夠對社會公眾的需求作出回應,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實現(xiàn)公眾的需求和利益。
二、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困境
雖然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服務型政府建設,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嚴重阻礙的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官本位”觀念根深蒂固?!肮俦疚弧笔俏覈怨啪蛡飨聛淼穆曋?,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官本位”思想。我們黨已意識到了“官本位”的危害性,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整改“官本位”現(xiàn)象。從目前情況來看,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并未真正克服“官本位”觀念。如政府的行政行為依然以管理和控制為主,沒有真正做到“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忽視了政府工作的服務性;部分政府工作人員自覺不自覺地以社會主宰者自居,不以公眾所需作為自己的服務導向,將政府管理視為行政監(jiān)管、行政管制,看作一種自上而下的治民活動等。
二是公眾參與度普遍較低。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按照公眾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倘若沒有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那么政府將無法準確掌握民之所急、民之所需,為人民提供滿意的公共物品和服務便無從談起。公眾參與嚴重缺失,被動接受政府服務是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之一。這在學者彭向剛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證,他們指出各地在設置公眾參與的渠道、 選擇公眾參與模式、回應民意訴求、保障公眾參與有效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制度化程度低、自覺性比較差、結構性失衡及公信力不高等問題。
三、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突破策略
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人民的期盼,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
(一)樹立科學的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這同樣適用于服務型政府建設。我們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要樹立科學的觀念,確保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方向。具體而言,一是要樹立為民服務觀念。為人民服務是服務型政府與傳統(tǒng)政府管理模式最本質的區(qū)別,服務型政府是為民眾服務的政府,政府及其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民眾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服務型政府建設必須摒棄“官本位”思想,切實堅持“以民為本“。二是要樹立依法行政觀念。依法行政是現(xiàn)代行政的核心原則,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點和關鍵所在。服務型政府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人治”觀念,樹立牢固的法治行政理念,力圖實現(xiàn)行政權力來源與運行的法治化。
(二)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
公民參與度較低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政府官員對公眾參與的認知誤區(qū)。 一些官員狹隘地認為,政府是公共服務和公共產(chǎn)品的提供者,公眾是公共服務的被動接受者,只要政府的愿望和出發(fā)點是良好的,決策是為了提供更好的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 且決策過程經(jīng)過了專家論證,政策程序合理合法,那么,公眾參與就沒有必要。二是公眾參與的制度缺失。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公眾參與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不健全,制度保障作用不夠,這是目前最突出的問題。因此,在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政府不僅要提高對公民參與的認同度,更要提高對公民參與的認知度,理性分析公民參與服務型政府建設中面臨的問題與障礙,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完善公眾參與的制度機制,為公民參與服務型政府建設掃清障礙。
參考文獻:
[1]胡珊琴。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困境[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15-118.
[2]彭向剛,朱麗峰。論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J]。學術研究,2011(11):36-45.
作者簡介:楊黎亞(1991-), 女, 白族,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農業(yè)大學, 經(jīng)管院2013級行政管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