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為確保審計質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運用的各項政策和程序??刂普呤侵富痉结樅筒呗?,是采用科學的組織手段和技術方法,使各項審計管理工作和審計業(yè)務工作按預定目標和在規(guī)定程序中運作,以便達到規(guī)定的質量水平,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和審計工作效率。審計質量控制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分析和反饋等一系列活動。。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切實提高審計質量,實現審計目標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央行;內審質量;控制體系
央行內審質量控制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對影響內審質量的各個要素進行全面的規(guī)劃和安排,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即審計組織及其審計人員為加強審計質量控制,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而建立的相互關聯(lián)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它包括實現審計質量目標的組織結構及物質手段、各機構的職責、工作標準和工作程序等。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切實提高審計質量,實現審計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建立標準清晰的控制體系
(一)審計管理質量標準
審計管理質量標準是衡量審計組織在編制審計項目計劃、設定審計組織的職責和權限、使用審計人員和組織分工、審計復核、審計執(zhí)法檢查、審計項目考評、審計檔案管理等方面所應遵循的準則。作為衡量審計管理質量的標準,必須反映這些內容的要求,但同時還必須遵循具體審計管理工作的一般規(guī)律并體現審計組織的現實,即審計管理質量標準必須具有指導性、約束性、權威性和適應性相結合的特性。
(二)審計業(yè)務質量標準
審計業(yè)務質量內容包括審計方案、審計方法、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證據、審計報告、審計意見等方面的規(guī)定性。審計業(yè)務質量是審計管理質量的具體體現,審計管理質量直接作用審計業(yè)務質量。審計業(yè)務質量標準必須反映審計管理質量標準對其的規(guī)定性,也只有在審計管理質量標準的限定下制定審計業(yè)務質量標準,才能保證審計質量標準的完整統(tǒng)一。
(三)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檢查標準
審計工作歸根到底是由審計人員完成,質量標準最終執(zhí)行者只能是審計的基本構成單位。因此審計質量控制必須反映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條例的要求,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通用的審計準則和具體的審計操作規(guī)范,在審計人員行為與思想各個層面加強質量教育,強化質量意識,同時強化審計人員的考核選拔,不斷提高隊伍素質。
二、建立完善質量控制體系
(一)夯實審前調查工作基礎
審前調查是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內容、審計范圍、選擇審計方法和步驟、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是審計質量的審前控制。要想提高審計質量,開展審前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內容。首先審計人員必須首先熟悉審計項目的基本情況,掌握審計對象的各項基本情況以及相關的內部控制執(zhí)行情況及風險控制對應措施,同時還要對所收集的內容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找出審計的著重點,做到科學、合理,全面考慮,減少審計安排的隨意性。
(二)夯實審計方案擬訂基礎
在審計工作實施前,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顯得尤為重要。其一,制定優(yōu)良審計實施方案是控制審計質量的牛鼻子。它是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第一個綜合性計劃,通過細致步驟的統(tǒng)籌安排,明確具體審計目標和細化審計內容,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審計發(fā)展的方向。其二,實施方案是嚴格執(zhí)行審計和質量檢查對照標準。依照實施方案,審計督導人員可以全面考察審計人員審了什么、怎么審的、結果怎樣,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人員的隨意性。其三,審計實施方案是審計報告的基礎。審計人員依據審計方案的路線圖開展審計,當然只對所涉及的審計領域發(fā)表審計評價意見。
(三)夯實審計實施管理基礎
在審計過程中客觀存在著各項審計風險,以及內審人員素質的差異性,對某一問題做出錯誤的判斷在所難免。因此,為確保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必須強化審計實施過程的控制,合理保證審計質量。首先,應明確相關審計人員的責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審計復核制度;其次,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審計程序,按照審計準則的有關要求,獲取直接、有效、確鑿的審計證據,審計證據必須足以證明審計事項的真相、足以支持審計處理處罰決定,然后根據取得的審計證據編制觀點明確、條理清楚、格式規(guī)范、手續(xù)完備、有理有據的審計工作底稿;最后,應督促建立審計日記制度,以全面反映了審計人員每日實施審計的全過程,規(guī)范審計人員審計工作提高審計質量。
(四)夯實審計成果利用基礎
審計報告是審計監(jiān)督活動的“產品”,是實施審計后,對審計項目作出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是審計風險的最終載體,要想提高審計項目的質量,重視審計報告的撰寫是非常必要的。在審計報告形成階段,審計項目管理者應再次核對審計實施方案、審計日記和審計工作底稿三者的一致性,以避免重大問題的漏查,防止差異性出現,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規(guī)避審計風險。審計報告應以審計工作底稿為基礎,以審計證據為依據,它的材料源于審計實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每一次具體工作內容,因此在出具審計報告前應認真完成對審計取證和審計底稿的復核工作,做到審計取證數據、事實及描述準確,編制審計底稿的依據合理、對問題的定性準確,且必須根據法律法規(guī)評價審計項目,評價要準確適度,對于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以及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應在報告中進行評價,審計報告措辭要嚴密,定性要準確,處理意見要公正、實事求是。
三、結語
總之,要在整體審計質量上見效果,只有在“質量第一”原則的指導下,把環(huán)節(jié)間或部門間行動協(xié)調起來,統(tǒng)一納入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才能使審計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標準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證審計質量。
參考文獻:
[1]潘琰等.審計質量與審計誠信機制基于制度與案例的思考[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王英姿.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評價與控制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3]李三喜.內部審計規(guī)范精要與案例分析——中天理財系列圖書[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12.
[4]張紅英,陳東.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一闡釋與應用[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
[5]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準則[M].北京:經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