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芝軒
摘 要:Flash動畫制作是一種交互式矢量多媒體技術,在網頁動畫制作中占主導地位。本文從課程開發(fā)、教學設計兩個方面提出了Flash動畫制作課程人才培養(yǎng)的新方案,這一方案有利于學生掌握Flash動畫的基本制作技術,并能夠自主完成相關擴展訓練任務。
關鍵詞:高職;Flash;動畫制作;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一、課程開設
(一)課程來源
Flash是Internet上最流行的動態(tài)網頁、廣告、MTV、游戲和高質量的課件等動畫作品的制作工具。《Flash動畫制作》是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操作類課程之一。傳統(tǒng)的課程設計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使用Flash不但可以制作網頁常見動畫,還可以將一個較大的交互式動畫作為一個完整的網頁發(fā)布。開設本課程,是與網頁動畫的設計制作崗位需求相適應的。
(二)課程性質和地位
《Flash動畫制作》是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方向的重要課程,軟件Fireworks、Flash和Dreamweaver通常被合稱為“網頁三劍客”,明確指出了Flash動畫制作在網頁制作中的地位。在學習了前導課程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術、圖像處理技術之后,即可進入《Flash動畫制作》課程的學習,而其后續(xù)課程則為網頁設計與制作與數據庫技術。
(三)課程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逐幀動畫、過渡動畫制作原理;了解引導動畫、遮罩動畫的原理;了解面向對象的交互式ActionScript腳本語言在動畫制作中的應用。
2. 能力目標:掌握流行的動態(tài)網頁、廣告動畫制作技術;初步掌握MTV、游戲和高質量的課件等動畫的制作技術。
3. 素質目標:能夠分析各種網頁動畫要求,形成工作任務,并綜合運用Flash動畫制作原理和技術完成目標任務,進一步提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四)課程設計
1. 課程描述
《Flash動畫制作》課程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實踐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的思想構建內容體系。整個課程設置了四大教學模塊:基礎動畫、腳本動畫、綜合動畫和綜合實訓;共設計了二十個教學任務,基本涵蓋了Flash應用技術,總教學量為90學時。教學任務的設置由淺入深,突出行動導向,有利于學生對課程的逐步掌握和提高。
2. 課程內容與課時分配(見表1)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模式
本課程采用的是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本位,“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在專業(yè)機房進行。以教師為主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任務,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情境,努力引導互動合作,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圍繞教師設計的載體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任務為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教學方法
緊密結合實際,突出實操,強調實際工作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學生設計好學習與工作一致的學習情境,從實際工作任務入手,通過實例、開門見山地引入問題,再通過實際操作,降低了難度,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最后層層遞進,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擴展分析能力。采用多種形式恰當的展現(xiàn)相關的內容,程序實例要廣播演示程序的形成過程、調試和錯誤排除過程、執(zhí)行效果。語法部分采用實例驗證,應用部分以綜合項目設計和開發(fā)為主線。最后形成一個具體實用項目的整個開發(fā)過程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普及操作規(guī)范和職業(yè)規(guī)范,加強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配合教學任務的順利、高效的完成,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每次課都提出一個明確的任務,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通過一個任務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突出重點,分解難點,教學目的明確。
(2)互動激勵法:最好的教學效果在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觀能動性。采用提問、討論、演板、評價、比賽等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互動熱情,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分組學習法: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以任務的達成為主線來進行。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4-5人,實施小組學習的形式,通過老師指導、小組討論、實施、檢查、總結、評價等步驟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學考核與教學反饋
1. 教學考核
考核方法:本課程通過兩種方法來考核,一是教考分離,通過國際認證考試,二是形成性考核。
(1)鼓勵學生參加全球統(tǒng)一的CIW或者CCIE(安全)認證考試,通過該認證的學生都可以置換課程成績。
(2)采用形成性考核:多種形式并用:平時表現(xiàn)、筆試考核、作品展示(檢查學生的實際設計和開發(fā)能力);作品說明檢驗學生的知識面,深度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如圖1。
其中:實訓項目至少10個,計算平均分;課程設計要求實現(xiàn)校園網中的某個具體攻防的過程,提交設計報告。
2. 教學反饋(如圖2)
(1)課堂反饋
通過課堂提問、課堂答疑輔導、課堂任務考核結果和課間交流等方式,取得教學反饋信息,以及時調整教學。
(2)課后反饋
通過課后作業(yè)、座談會、QQ群、E-Mail和通過學習委員、小組長獲取教學反饋信息,以及時調整教學措施。
(四)教學過程及分析
1. 教學過程見下表2。
2. 分析
本案例在進行教學導入時,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師利用件制作的復雜的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行界面介紹,講解使用方法,同時明確學生的任務,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做為主,體現(xiàn)以行動為導向,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干預。每個學生都有“任務”在身,雖然各小組成員互相可進行討論,但因為是人手一機,每個人都要出“成果”,無形中就都有了一份責任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本課教學過程中隨著任務要求一項一項地完成,又會在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操作上的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達到了教師預先設定好的學習目標,掌握了實際操作必備的技能,為學生進行實物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頂崗實習
了解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及生產過程、熟悉生產流程和方法;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實際工作相結合,并能在工作中應用,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團隊精神,為職業(yè)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了解實習的目的和要求;熟悉實習單位,包括單位的發(fā)展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規(guī)劃,單位的組織機構和生產過程及其相互關系,主要產品的生產方法及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所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項目來源以及銷售情況;安全、保密和勞動紀律的教育;實習任務安排;認真完成所承擔的實習崗位工作。
教學建議:頂崗實習側重過程控制,例如學生必須接受專業(yè)和企業(yè)的工作安排與管理,如無特殊情況,不得隨意調換實習單(崗)位。實習期間每天撰寫實習日志,對當天的工作內容和實習體會進行總結。實習成績評定由企業(yè)導師和責任教師共同給出,考核依據包括企業(yè)導師指導書、責任教師任務書、節(jié)點考核成績、頂崗實習手冊中的周記、總結等記錄情況,嚴格按照過程管理進行考核。成績由以下五部分組成:考勤占15%,工作態(tài)度占10%,任務量占40%,頂崗實習總結占15%,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占20%。
參考文獻:
1 何應文.突出特色構建“校企結合、學工銜接”人才培養(yǎng)模式[J].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5).
2 李敏輝.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yè)文化融合的思考[J].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4).
(本文審稿 陳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