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軍
【摘 要】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途徑。新課標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設計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交流與合作,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化為新型的、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模式。本文針對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怎樣立足農村中學的實際,從四個方面談談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師生關系 教學方法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形成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那么如何使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創(chuàng)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是學生的時候,喜歡某個教師就會喜歡上他的課,喜歡做他布置的作業(yè),自然這門學科就會學好。初中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認知能力,要讓學生喜歡你,光靠“哄”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淵博的專業(yè)知識、良好的行為習慣、風趣幽默的言談舉止、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民主平等的教學理念等,都能使教師散發(fā)出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欽佩之情、喜愛之意,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被教師所感染而樂于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走近學生,親近學生,一切以學生為出發(fā)點?,F(xiàn)在的學生都喜歡漫畫、網游等,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盡量列舉學生感興趣的例子,這樣容易與學生拉近距離。例如在講授《表格數(shù)據(jù)的處理》時,一上課我就向學生拋出問題:“當今比較熱門的網絡游戲有哪些?”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接著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幾款熱門游戲,然后調查玩過這幾款游戲的人數(shù),從而構成原始數(shù)據(jù)表,再來講授表格數(shù)據(jù)的處理。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下進行學習,這樣的課堂氛圍比較輕松、愉悅,自然就充滿活力。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恰當、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不僅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還能提高學生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以“演示法”和“任務驅動法”來舉例說明。
(一)演示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向學生演示講解操作步驟,使得教學內容更具體直觀、知識完整、步驟清晰,這樣學生就易于接受,積極模仿,學習積極性高,能夠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把即將講解的內容編成練習題,讓能力強的學生試著給大家演示講解,這樣既促進了優(yōu)生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又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引發(fā)他們思考。學生演示過程中,教師不時給予提示、點撥和糾正;在學生對即將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趁機展開教學內容,再次進行總結和演示,從而使學生及時、高效地掌握教學內容。學生演示既可放在教學前,也可放在教學后。教學前可選擇讓優(yōu)生演示,教學后則可選擇讓中等生或差生演示。通過學生演示,教師可了解學生的普遍掌握情況,檢查自己的教學疏漏,糾正學生的不規(guī)范操作,為學生后續(xù)學習鋪平道路。
(二)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被證明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明確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緊圍繞這一任務展開,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如:使用word制作小報,教師首先布置制作小報的任務,然后演示制作好的小報,師生共同分析小報里所含的素材及類別,引導學生找出小報制作的排版方法和技藝,最后根據(jù)制作任務,搜集小報所需素材,認真完成小報制作任務。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法,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師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實現(xiàn)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三維目標得到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效果得到提升。
三、培養(yǎng)自信,促使學生善學信息課
信息技術新課程要求我們注重學生的信息知識積累。比如在講FrontPage網頁制作時,為了不讓學生的思維受到示范效果的影響而能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我沒有給學生統(tǒng)一的素材和效果,而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題材(鼓勵學生選擇與其他學科有關的題材),然后從互聯(lián)網上下載資料進行設計。在課堂上我只分散介紹一些效果的制作技術要點,然后要求學生完成任務,對于一些屬性的設置基本上要求學生自己完成。并且要求學生將所有的效果按自已的審美觀點合理排版,到最后課程結束時串成一個完整的站點,在站點的網頁中要體現(xiàn)出所應用的效果。這樣學生有了很高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每個學生最后都做出了有自己獨特性的站點。同時,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師的主導性,離開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參與和實踐就容易失去方向,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
四、成果展示,欣賞評價
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技術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校,可以開展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展,并讓學生在班級QQ群中交流各自作品的得失。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欣賞、評價其他同學的作品,也可以就某位學生作品做出適當?shù)狞c評、歸納和總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秀之處。通過進行成果的展示和評價,學生體會到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樂趣,打消了他們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無用課程的想法,從而更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信息素質,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開展素質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