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課堂教學無論對教師和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復雜的智力活動過程。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是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導者,既要在教育內容的傳授中凸現(xiàn)自己的主體性,又要在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開發(fā)與培養(yǎng)中凸現(xiàn)自己的主導性,從而充分表現(xiàn)出教師這一教育實踐主體的主體性待征。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關注自己的主導職責,更注意開發(fā)學生的主體能力。本文從心理學角度介紹增進課題教學效果的五種途徑,稱為五種課堂教學的心理密碼。
【關鍵詞】教師 課堂教學 心理 密碼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80-01
教師是腦力勞動者,其職責是智力的開發(fā)和知識的傳播。在這種“物化”的智力的精神生產過程中,教師有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風格。 課堂教學無論對教師和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復雜的智力活動過程。課堂教學心理與學習心理是教學這一復雜過程的兩個不同側面,它們分別從學生學習角度和教師教授的角度對課堂教學心理問題加以探討。課堂教學怎樣組織才能提高學習效果?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顯著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有哪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習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教學考核和評估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各種研究的目的是為教師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技術,使其教學行為建立在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為深入研究,筆者深入學生,多次對比各科教師的教學,受益匪淺。
教育活動所指向的對象特性、目標特征和活動結構特性決定了教育活動是人類社會中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教育主客體關系的特殊性狀和特殊結構更受到人們關注。而教育主客體關系的待殊性在其現(xiàn)實性上,則集中表現(xiàn)為教育的雙主體性特征。教育的雙主體性特征是內存于教育活動之中的主客關系特征的本質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設計和實施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隨著人們觀念的更新,教育的形式變的多樣與深入,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的主導者其教育教學方法也趨向于多樣與靈活,個人風格開始更加突出。
從理論上說,由于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對象性關系的兩極實體均是具主體性的人,因此,以師生互動為持征的教育活動中,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同時存在,相互依附,并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這不僅是理想的,而且也是現(xiàn)實的;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本質的。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是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導者、既要在教育內容的傳授中凸現(xiàn)自己的主體性,又要在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開發(fā)與培養(yǎng)中凸現(xiàn)自己的主導性,從而充分表現(xiàn)出教師這一教育實踐主體的主體性待征。
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關注自己的主導職責,更注意開發(fā)學生的主體能力。這里有一組優(yōu)秀教師成功教育的心理密碼,剛剛破解,供所有渴望成功的老師們參考。
密碼1:微笑。
解密:笑容的暗示作用是巨大的。在師生交往中,微笑可以代替問候、可以代替肯定、可以代替贊許、更可以代替寬容和原諒。在人際關系中,微笑是公認的潤滑劑。尤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微笑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敲門磚。對學生來說,微笑意味著認可、鼓勵和信任。
密碼2 :“同學們面向我”、擊掌。
解密:學習需要注意力集中,更需要積極主動的被吸引以至注意力趨向于集中指向。學生注意力的廣度與維持時間是有限的,提醒同學們注意聽講,及時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成為教育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學生由于非學習因素吸引或學習疲勞而注意力分散時,最好的辦法是引起他們的注意,減少他們的自責與消極情緒,教師重點鮮明的提醒和明快的肢體語是用最快、最柔和同時最不會有負面影響的方式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密碼3:“請做對的同學揚一揚眉毛,做錯的同學對我笑一下。”
解密:學生課堂練習的結果是學習效果的及時反饋,是教學互動的前提。但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搜集反饋信息的方式(如要求作對的同學舉手或作錯的同學舉手)可能使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反饋的真實性或使學生產生受挫感。如果要求學生用不宜相互比較,同時有自我檢測和評價的方式反饋學習信息,不給學生帶來任何的心理壓力,師生之間的互動水平就增強了。同時,這也是學生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的開端,把學生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哪里錯了,而不是錯了會受到他人的不良態(tài)度反應或懲罰。教師對學生的行為所號召的潛臺詞是“理解尊重是前提,幫助你進步是關鍵”。
密碼4:“再想想看?!?/p>
解密:課堂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的重要方式就是質疑。關于質疑,教育研究層出不窮,設問的藝術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但是在學生思考的回答中,包含的信息是教師設問時不可能完全預見的。尤其是學生的思維開放是,他所陳述的答案可能偏離設問卻有閃光點。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會只關注設問不思索學生的回答,更不會錯過對學生回答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有兩個巨大的作用,首先是學生價值觀念和知識準確性的基石,同時是學生轉換思維方式和培養(yǎng)思考能力的前提。要求學生“再想想看”,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不適合當前,同時肯定學生的思考能力足以解決此類問題,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給學生關注過程的暗示。
密碼5:目光。
解密: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態(tài)度由于對象的數量過多,不能有針對性的表露。例如鼓勵,贊許、肯定、提醒,僅用語言或肢體動作很難在較短時間內使集體中的大多數個體迅速感知和領會。這時,教師的目光指向與合理表達成為一種與學生個別交流的工具,而且,這種交流有助于使學生形成在群體中的優(yōu)越感或使之感受到尊重與公平。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育、教學的能力構成不僅要在教師職業(yè)素質方面有自己的能力特征(如:組織教學的能力;言語表達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適應新情境的能力;敏感、迅速而準確的判斷能力;善于組織領導課外活動的能力;善于估計教學效果的想象力;善于進行說服教育的能力;科學研究的能力和自學能力。),還要有教育機智的能力,即了解學生的需要,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靈活果斷,隨機應變、方式多樣,對癥下藥、實事求是,掌握分寸。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是了解自己和學生,掌握走進學生的心靈的世界的開門密碼。
參考文獻:
[1]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修訂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葉奕乾、何存道、梁建寧主編:《普通心理學》(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孟昭蘭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4]林崇德主編:《發(fā)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5]朱智賢著: 《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6]劉金花主編:《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