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麗
河南鄢陵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 鄢陵 461200
?
護理干預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康復的影響
邢志麗
河南鄢陵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鄢陵461200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康復的影響,為改善患者語言功能提供參考。方法根據(jù)患者(或家屬)意愿,將85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圍繞個性化康復方案進行護理干預。比較2組護理干預30 d后完全失語、重度失語、中度失語、輕度失語和正常例數(shù)。結(jié)果護理干預30 d后,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完全失語患者比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護理干預可較好的促進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功能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功能康復;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是常見的語言障礙[1]?;颊叽蠖嗦犃φ?,但不具有正常的表達能力[2]。近年來,我院強化了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的護理干預,取得較好康復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09—2014-08我院收治的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85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和(或)家屬意愿,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53.33%),女21例(46.67%);年齡50~72歲,平均(57.4±12.6)歲;完全失語8例(17.78%),重度不完全失語31例(68.89%),中度不完全失語6例(13.33%)。對照組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年齡50~71歲,平均(57.2±13.1)歲;完全失語7例(17.50%),重度不完全失語27例(67.50%),中度不完全失語6例(15.00%)。2組性別、年齡、失語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強化護理干預30 d。(1)心理干預:在了解患者心理訴求的基礎上,通過介紹治療方案、成功病例等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引導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2)制定個性化的語言訓練干預方案;結(jié)合患者情況,以最大限度調(diào)動患者聽、說、思、看等多個感覺器官為目標,力爭獲得最優(yōu)的干預效果。(3)音的訓練:在干預第1周,進行音的訓練,3~4次/d,10~20 min/次。重點進行韻母訓練,激發(fā)聲帶活性。(4)字、詞訓練:干預第2~3周,進行單字、單詞訓練。字和詞以生活常用字詞為主,如“水”、“喝水”、“吃”、“吃飯”。一般有護士或家屬進行示范,由患者根據(jù)口型等進行聯(lián)系。(5)語句訓練。在干預第3~4周,進行語句鍛煉,鼓勵患者使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意思。(6)默讀訓練:要求患者每日定時閱讀期刊雜志。家屬或護士每日定時講故事或讀報。引導患者觀看時政新聞。(7)健康指導與訓練評價:每周進行訓練效果評價,通過評價讓患者認識到訓練的效果,并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健康指導,促進康復。記錄2組干預前后完全失語、重度失語、中度失語、輕度失語和正常例數(shù)。
1.3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護理干預30 d后,觀察組護理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完全失語患者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后失語程度比較 [n(%)]
3討論
語言是人際溝通的橋梁。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雖然具有一定的聽覺,但存在明顯的語言障礙,不僅直接影響了溝通,且易讓患者形成較大的心理負擔,降低生存質(zhì)量[3]。因此,促進失語患者語言康復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意義[4]。護理干預作為一種積極、主動的護理理念和實踐,護理干預具有改善患者預后、促進康復、提升生活質(zhì)量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中也得到了一定的運用[5]。
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重度失語患者和中度失語患者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χ2=3.995、14.988,P<0.05),但輕度失語患者和語言功能恢復正常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χ2=20.384、3.731,P<0.05)。研究結(jié)果表明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康復,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運用的方法。與杜彩霞[3]、朱海娃等[5]報道一致。
筆者認為,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語言康復,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1)護理干預強調(diào)“心理干預為先”、“贏得患者信任和配合”的基本原則:康復從本質(zhì)上講,是醫(yī)患關系、護患關系良性互動的結(jié)局?;颊邔祻偷膽B(tài)度直接決定了康復效果。因此,必須要贏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我院在護理干預中,重視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針對患者可能的消極心理進行針對性引導,從而為最終的康復奠定了較好基礎。(2)制定化的康復方案,堅持“整體鍛煉”的康復理念:根據(jù)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方案不僅強調(diào)“說”功能的康復,還充分調(diào)動看、聽、思等器官參與。從最后的康復來看,取得較好效果。(3)注重創(chuàng)新多種干預模式,并引導患者家屬參與護理干預之中: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還利用報刊、新聞、廣播等輔助手段進行康復??紤]到患者在康復期間對親情的心理訴求,還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康復鍛煉,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關愛,降低了患者對康復訓練的抵觸情緒,有利于增強患者對干預的配合度。
總之,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語言康復,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4參考文獻
[1]李輝,呂穎霞.眼針療法結(jié)合語言康復治療腦梗死致運動性失語28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4,46(6):178-180.
[2]丘衛(wèi)紅,萬桂芳,謝純青,等.美金剛聯(lián)合語言訓練治療卒中后失語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4,33(5):390-393.
[3]杜彩霞.早期語言康復訓練在腦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4):81.
[4]馬向東,孫春峰.針刺配合語言訓練療法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的效果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4,32(2):425-427.
[5]朱海娃.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22(4):159.
(收稿2014-11-29)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4-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