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娣, 林愛翠(.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山東 濟寧 700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江蘇 南京 0000)
?
肺炎支原體抗體C-反應蛋白及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童呼吸道醫(yī)院感染診斷中的應用評價
曾慶娣1, 林愛翠2
(1.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山東 濟寧 272100 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江蘇 南京 2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體抗體、C-反應蛋白及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童呼吸道醫(yī)院感染診斷中的應用評價。方法: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兒童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其致病病原體的分類將其分為細菌感染組(n=50)、肺炎支原體感染組(n = 50)、病毒感染組(n = 60)。比較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血清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shù)(WBC)以及C-反應蛋白(CRP)。結果:細菌感染組、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病毒感染組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基本病情方面相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細菌感染組患者的PCT顯著高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P<0.05);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RP與WBC水平也顯著高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P<0. 05)。細菌感染組、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病毒感染組的MP -IgM的陽性率分別為4.00%、96.00%與5. 00%,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的MP-IgM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結論:肺炎支原體抗體book=564,ebook=40(MP-IgM)、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三者的檢測對兒童呼吸道醫(yī)院感染診斷有很大幫助,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兒童呼吸道醫(yī)院感染; 肺炎支原體抗體; C-反應蛋白; 血清降鈣素原
感染性疾病為兒科最為重要的疾病之一,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有病毒、細菌、真菌、非典型病原體以及寄生蟲等[1,2]。細菌感染會導致嚴重的的膿毒癥以及膿毒性休克,此二者皆為兒童致死的常見病因,而早期、有效、及時應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患兒的死亡率。近年來,肺炎支原體的感染呈現(xiàn)逐漸遞增的趨勢[3,4]。對于此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我院研究了肺炎支原體抗體、C-反應蛋白及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童呼吸道醫(yī)院感染診斷中的應用評價?,F(xiàn)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兒童呼吸道感染患者,按其致病病原體的分類將其分為細菌感染組(n = 50)、肺炎支原體感染組(n= 50)、病毒感染組(n = 60)。納入標準為:①年齡為2~12歲;②患兒有典型的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xiàn);③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生素治療;④患者沒有特殊的遺傳性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病和先天性疾病。排除標準:①1周內存在抗生素藥物使用史;②患兒一般狀況較差;③有其他的基礎性疾病。整個研究均在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細菌感染組、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病毒感染組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與基本病情方面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表2。
1.2 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患者休息、鎮(zhèn)靜以及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于入院1h內進行抽取靜脈血5mL。血清降鈣素原(PCT)的檢測用Cobas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羅氏公司)及試劑盒(生產廠家:羅氏公司);CRP水平的檢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廠家:羅氏公司)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也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廠家:羅氏公司)進行檢測。血清MP-IgM)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進行檢測(生產廠家:德國歐盟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比較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血清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shù)(WBC)以及C-反應蛋白(CRP)。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選擇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1 三組患兒PCT、CRP以及WBC的比較分析:細菌感染組患者的PCT高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P<0.05);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PR與WBC水平也高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P<0.05);見表2。
2.2 三組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率的比較分析:細菌感染組、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病毒感染組的MP-IgM的陽性率分別為4.00%、96.00%與5.00%,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的MP-IgM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見表3。
表2 三組患兒PCT、CRP以及WBC的比較分析
表2 三組患兒PCT、CRP以及WBC的比較分析
組別 nPCT (ng/ mL) CRP (mg/ L) WBC (×109)細菌感染組 50 3.33±1.21 44.34±7.23 13.33±2.34肺炎支原體感染組 50 0.23±0.14 22.34±6.45 7.79±2.18病毒感染組 60 0.20±0.19 8.33±5.42 8.10±3.23 F 350.23 440.90 69.89 P值 <0.001 <0.001 <0.001
表3 三組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率的比較分析
表3 三組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率的比較分析
組別 n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例數(shù)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陽性率細菌感染組 50 2 4.00肺炎支原體感染組 50 48 96.00病毒感染組 60 3 5.00統(tǒng)計值 129.80 129.80 P值 <0.0001 <0.0001
臨床上兒童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病毒、細菌、非典型病原體、真菌以及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所致[5]。病原體的感染部位最為主要的是呼吸道,而消化道、泌尿道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血液系統(tǒng)也是重要的感染部位。在感染中,病原體中最為常見的是病毒和細菌,在近年來發(fā)現(xiàn)一些非典型的病原體,支原體以及衣原體等也逐漸遞增。普通感染性的疾病主要是根據(jù)患兒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和實驗室檢查來進行診斷與鑒別,此可以大致來確定感染部位,但早期對病原體種類進行確定還是比較困難。對于各種病原體的檢查均具有一定局限性,血培養(yǎng)主要存在以下不足:費用高、靈敏度不佳以及耗時較長;而痰培養(yǎng)的特異性較低并且很容易受到污染;另外有一些診斷手段為侵入性操作,不適合大規(guī)模開展,如肺活檢等。綜上原因就導致在臨床上對于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療主要為經驗性用藥,出現(xiàn)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兒卻使用抗生素,需要使用卻沒有及時應用,這不僅增加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也非常容易導致耐藥細菌數(shù)量的增加。細菌感染的加重會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以及敗血癥、膿毒癥的發(fā)生,重者甚至發(fā)生膿毒癥休克,而SIRS很容易導致患兒發(fā)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itipi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導致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早期識別患兒的感染病原體種類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細菌感染,如何早期判斷是否為細菌感染以及患兒的感染嚴重程度直接關系到對患兒的治療與預后,也是臨床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對于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診斷除了常規(guī)的提高病原體檢測技術外,也主張借助于其他實驗室的檢查技術,包括各種炎癥感染時的血清炎癥細胞、炎癥因子水平,如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shù)(WBC)、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以及降鈣素原(PCT)、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肺炎衣原體抗體(CP-IgM)。大量臨床研究已經表明炎癥標志物的水平與細菌感染是存在有相關性,而這種相關性也逐漸應用于臨床中鑒別患者的感染病原體種類。我院的研究顯示,細菌感染組患者的PCT、CPR與WBC水平均顯著高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表明兒童呼吸道醫(yī)院感染若伴有高表達的PCT、CPR與WBC更指向于患兒為細菌感染,應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而細菌感染組、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病毒感染組的MP-IgM的陽性率分別為4.00%、96.00%與5.00%,顯示肺炎支原體感染組的MP-IgM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其他兩組,表明MPIgM的陽性顯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幾率更大。
【參考文獻】
[1] 楊欣悅,錢傳云,樊楚明,等.高敏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對感染性疾病預后評估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22~24.
[2] 嚴莉莉.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9):837~838.
[3] 趙連爽,趙俊華,杜毅鑫,等.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8(4):534 ~535.
[4] 鄭偉明,張進萍.86例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24):111,114.
[5] 邱細梅,丘海軼,張育娟,等.深圳市光明新區(qū)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1):81~82.
Evalu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Measur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Children'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ZENG Qingdi, et al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ing,Shandong Jining 272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procalcitonin measur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children'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 1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pathogen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n= 50),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group(n= 50) and virus infection group(n = 60). The comparisons were made abou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MP-IgM),serum procalcitonin(PCT),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and C-reactive protein(CPR) among all the patients.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basic diseases of patients in three groups (BI group,MPI group and VI group)(P>0.05). PCT of B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PI group and VI group(P <0.05). Also,the levels of CPR and WBC in BI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MPI group and VI group(P <0.05). In addition,the positive rates of MP-IgM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4.00%,96.00% and 5.00% respectively. Of all,the positive rate of MP-IgM in MPI group was dramatical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measurement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MP-IgM),serum procalcitonin (PCT) and C- reactive protein(CPR) showed good effectiveness for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procalcitonin
【基金項目】江蘇省南京市醫(yī)學科技發(fā)展項目,(編號:YKK14097)
【文章編號】1006-6233(2016)04-0563-0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