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可謂: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處處體現(xiàn)生活。美國的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又提出“生活即教育”?!皬纳钪袑W習、從經(jīng)驗中學習”是最好的教育。任何脫離了實踐的教學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對于化學知識的相關學習和教學可以從日常生活和經(jīng)驗入手,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生活化,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本文以高中化學為例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和新課程理念,以優(yōu)化高中化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化學學習的內驅力為目的,粗淺探討了化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一、情境創(chuàng)設——從生活現(xiàn)象引入新課教學
實際教學中教師引出問題常常是從學科的角度出發(fā),學生對引入新課的問題往往覺得生疏,感到意義不大。因此,在此提出利用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本節(jié)課首先質疑:引發(fā)學生心理沖突,進而利用化學史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動力。
二、教學過程——從生活現(xiàn)象學習化學知識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科學。很多司空見慣的化學現(xiàn)象都具有較強的啟發(fā)性、代表性和應用性,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學生熟悉的化學問題,使之走入課堂。如,學習二氧化硫時,舉例消費者都喜歡買色澤鮮亮的生姜,覺得這樣的生姜比較新鮮,實際上顏色光鮮的生姜都經(jīng)過了硫磺的“美容”。所舉例子來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三、化學實驗——從生活體驗感受化學的趣味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可以改編或增加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探究實驗、趣味實驗。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其他材料制作“簡易電池”或者用水果設計水果原電池;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常見的桔子汁和蘋果汁進行“維生素C的還原性”實驗。這些實驗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理性認識和謹慎的科學態(tài)度。
四、問題解決——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的魅力
高中化學教學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是為了能更深入掌握各種知識、更好地適應社會。例如,金屬的腐蝕與防護,學生學習了原電池原理之后,了解了生活中金屬腐蝕的種類、原理和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性。為了美觀和耐腐蝕,在自行車的把手及車圈鍍上一層鉻,為延長其使用壽命在鐵制水龍頭表面鍍上耐蝕鍍層。由生活中的不銹鋼器件得出改變金屬內部結構的金屬防護方法。
五、習題練習——讓化學回歸生活
選擇和改編習題讓習題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解答習題,在思考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利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生活處處有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制飯勺、飯盒、高壓鍋等的不銹鋼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與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飽和酯類
D.“白色污染”各類塑料垃圾
將化學習題賦予生活的色彩。緊密聯(lián)系生活,增加學生對化學的情感與熱情。
六、熱點滲透——從化學到社會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最新科研動態(tài)、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種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情景素材和熱點知識。這樣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活有關、對生活有用,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可以搞調查、做趣味實驗等。
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協(xié)助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和高度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學生在掌握各類化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從生活中獲取化學知識,體會化學的博大精深。高中化學的切入點基本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生活經(jīng)驗,當然很多知識還有待于學生進一步地學習和開發(fā)。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