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 汀
用生命溫暖生命—專訪“一杯咖啡”公益心理機構創(chuàng)始人陳鼎
文|韋 汀
01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機構創(chuàng)始人陳鼎
買一杯咖啡的錢,你能做什么?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館里,你可以做一次心理咨詢,參加一次心靈聚會,擁有一次和陌生人相遇相知的機會,又或是接受一次心理成長師的培訓……而這一切,只需買一杯咖啡,即可達成。這不是什么咖啡促銷廣告,而是“一杯咖啡”公益心理機構的歡樂聚會。當你在咖啡香中找到這個溫暖的公益團隊,走進他們的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你也有許多幸福的正能量,為這個世界帶來關愛和歡笑。
陳鼎,這位曾在上海大學心理輔導中心擔任朋輩心理輔導員,擁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但目前從事法律行業(yè)的年輕人,正是“一杯咖啡”公益心理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初見陳鼎也是在一家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在縈繞四周的咖啡馨香中,陳鼎微笑著講述了自己與“一杯咖啡”的故事。
在陳鼎上大學之前,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大學時期到底該選擇哪一個專業(yè)?高中時期的陳鼎對文科和理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對不同的人感到好奇。機緣巧合之下,陳鼎得知了“心理學”這樣一個“文理結合”的專業(yè),也對“心理咨詢”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就在陳鼎上高二的時候,同年級的一位男同學自殺了,這件事給了陳鼎很深的觸動。
“我當時常常在想,為什么他會在這樣一個年紀選擇自殺?如果有人能提前了解他的想法和心理狀態(tài),給予一些幫助,這件事是不是就不會發(fā)生?”帶著這樣的想法,陳鼎在填報大學志愿時選擇了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相關的專業(yè),然而由于高考分數(shù)沒有達線,最后去了上海大學的法律專業(yè)。
在上海大學學習法律時,陳鼎并沒有放棄自己對心理學的追求。當時,上海大學的朋輩心理輔導中心剛剛建立,他懷著熱情與理想和一群同樣愛好心理學的同學們走到了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接受優(yōu)質(zhì)嚴謹?shù)男睦砼嘤枺@段經(jīng)歷也讓他開始用專業(yè)的眼光來看待心理咨詢。
“‘朋輩’,指的是相同經(jīng)歷、相同年齡段、相同背景的人。朋輩心理輔導以同伴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助作為切口,進行一些心理科普和危機干預。”陳鼎說道,“朋輩心理輔導的經(jīng)歷開拓了很多思路。我原本只是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只是很質(zhì)樸地想幫助別人。現(xiàn)在我明白了,即使去幫助別人也是有技巧的,需要專業(yè)的思維素養(yǎng)?!?/p>
正是這樣的認知,推動著陳鼎在心理咨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并開創(chuàng)了為現(xiàn)代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全新方式—“一杯咖啡”。
2012年,陳鼎創(chuàng)立了提供公益性心理咨詢服務的機構“一杯咖啡”。初創(chuàng)的“一杯咖啡”主推的服務是“一杯咖啡換一次心理咨詢”,即任何一個有煩惱、想找人傾訴的人,只需要請心理咨詢師喝一杯咖啡,就可以享受一次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和市場上動輒幾百元的心理咨詢服務價位相比,“一杯咖啡”是平價而親民的。
03 公益性單身社交活動“一杯咖啡換一次相遇”
“很多人可能覺得心理咨詢很神秘,離自己生活很遙遠。但當人們有這樣的需求時,如果僅僅因為價格貴、不了解,而使需要幫助的人喪失接受心理咨詢的機會,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标惗φf道,“我們希望能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個釋放委屈、痛苦或秘密的渠道。”
當問及為何要把心理咨詢的價格定為“一杯咖啡”時,陳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公益并不等于免費。我們一直堅持以平民化的價格提供心理咨詢,其實挺不容易的。我們團隊的人員其實是沒有薪酬的,都是在用自己本職工作之外的時間和精力提供服務。那么當我們以一個專業(yè)人士的身份認真做好進行心理咨詢的準備時,我們需要接受咨詢的顧客也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不是說看到有免費的公益活動就來玩玩而已?!?/p>
在陳鼎看來,由于心理咨詢本身的特殊性,沒有做好準備的心理咨詢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溝通疏導作用,反而可能產(chǎn)生心理危害。為了保證“每一杯咖啡”都是優(yōu)質(zhì)的、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陳鼎將“一杯咖啡”的價格設置為接受心理咨詢的“門檻”。
四年來,“一杯咖啡”已成長為一個擁有20多位心理咨詢師、舉辦過100多次線上線下活動、接待過1500多位顧客的專業(yè)團隊,提供的服務從最初的“一杯咖啡換一次心理咨詢”拓展為“一杯咖啡換一次心靈聚會”(公益性心理團體成長課程)、“一杯咖啡換一次相遇”(公益性單身社交活動)和“一杯咖啡換一次心靈成長”(公益性心理咨詢師成長活動)。此外,“一杯咖啡”還建立了線上線下的互動社區(qū)“心理成長研修組”,參與者可以探討在職場、婚戀、親子關系和自我認知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陳鼎坦言,“一杯咖啡”在為尋求幫助的人送去溫暖的同時,其實也改變著自己和整個團隊?!皠e人的收獲可能只是‘一杯咖啡’,而我們自己則收獲了無數(shù)杯,也看到了這些咖啡背后的酸甜苦辣?!标惗ξ⑿χf,“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都是有限的,但做心理咨詢可以體會到不同的人生。如果沒有當事人這面鏡子,我們自己可能也沒有這么多的反思和改變?!?/p>
回顧“一杯咖啡”走過的四年歷程,陳鼎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充滿驚喜和幸福的時刻,而是一種“咬咬牙也要堅持下去”的艱辛。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公益機構,“一杯咖啡”同樣面臨著團隊管理、運營場地和收支平衡方面的問題。遇到困難時,陳鼎有時也會有一些困惑:到底為什么要做“一杯咖啡”?可不可以不做?這樣做下去還有意義嗎?……
然而,一份“助人自助”的堅定信念,支撐著陳鼎與“一杯咖啡”團隊繼續(xù)走了下去。
“傳統(tǒng)的公益慈善可能是當一個人需要救助的時候,別人就來努力幫忙。而心理咨詢提供的幫助完全不同—我不需要你把我當成救世主,而是你要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标惗庹f道,“我是你的一根拐杖,你沒辦法獨立行走的時候,我來幫助你;等到你自己可以獨立行走的時候,你還可以去攙扶別人,這就是我們的理念‘助人自助’,即‘幫助別人,讓他們自己能夠幫助自己’,這是我們希望通過心理咨詢達成的目標?!?/p>
四年付出,堅守“助人自助”的陳鼎并不后悔。
“我并沒有虛度這段時光?!标惗偨Y道,“真正做‘一杯咖啡’的人才會明白,它并不比全職工作好做。但在這樣一個年紀,選擇做這樣一件事,我并不后悔我的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