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群
(西藏大學 西藏 拉薩 850000)
?
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能力的ERP研究
黃家群
(西藏大學 西藏 拉薩 850000)
工作記憶的核心內容就是中央執(zhí)行功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通常需要在同一時間做完不同的任務,并且為了同時處理多方面的任務,需要在任務間進行相互轉換,而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能力就可以做到在這兩個任務之間相互轉換時進行調節(jié)控制。本文對最近幾年從任務轉換定義、作用、以及對任務轉換大規(guī)模實踐證明與理論研究上進行梳理和討論,以了解現(xiàn)行研究的缺點、不足之處,并提出未來相關研究方面的展望。
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ERP
中央執(zhí)行功能的主要成分包括,抑制、轉換、更新以及選擇等四個方面。工作記憶的核心內容就是中央執(zhí)行功能,而且中央執(zhí)行功能在很多高級的認知活動中發(fā)揮出了十分重要作用。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情況,那就是人們經常需要在同一時間同時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活動,并且為了能很好地同時完成這些任務,同一時間內人們要交替轉換地進行這些任務——即所謂的任務轉換。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能力就可以做到在這兩個任務之間相互轉換時進行調節(jié)控制,主要表現(xiàn)為控制任務轉換過程中認知資源的競爭。中央執(zhí)行功能的這一種能力就被大家稱作為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能力。
任務轉換能力是中央執(zhí)行功能一個非常重要的子成分,這種能力是在執(zhí)行多個復雜的任務時,表現(xiàn)為競爭同一認知資源時在心理或操作上的相互轉換。此種能力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研究中叫做“任務轉換”,有的學者稱為“注意轉換”。目前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能力被很多的研究者認為指的是某一個個體的認識在很多個任務心理上或操作上的相互轉換。而所謂的中央執(zhí)行功能轉換功能是一種在某個導語的引導下的控制機制。所謂中央執(zhí)行功能的轉換能力就是在轉換的過程中一些與當前任務無關的模式以及相關的任務模式。精神病理學、認知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認知神經學以及個體差異研究等學科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控制與執(zhí)行的研究,并且轉換能力更是現(xiàn)今控制與執(zhí)行研究的一個及其重要的重點。對于中央執(zhí)行任務轉換能力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了,但真正的繁盛時期是在20世紀末期才開始的,在最近的幾年對任務轉換進行大規(guī)模的實踐上的證明與理論上的討論。
ERP研究的實驗范式中常采用的轉換任務有:數(shù)字轉換任務(如Salthouse的范式使用的任務);詞類轉換任務;局部-整體圖形轉換任務(如Miyake等范式使用的任務);顏色轉換任務。Jersild提出的任務轉換范式、Roger和Monsell使用的交替轉換范式、任務線索范式、指示轉換范式等四種范式是目前中央執(zhí)行功能任務轉換研究中最常用的實驗范式。其中Jersild的任務轉換范式和交替轉換范式的共同點是任務序列是可以被實驗參加者預測,而任務線索范式中,由于有線索提示所要執(zhí)行的任務類型,通常任務序列是不能被實驗被試預測的;指示轉換范式中由實驗者告知被試接下來進行的任務類型,實驗者未告知新進行的任務時,被試則一直重復做之前的任務。任務線索范式是當前實驗研究中最廣泛使用的范式。任務轉換實驗中存在兩種任務:一是轉換任務,二是重復任務。任務轉換過程中涉及到兩方面的功能:內源性準備和外源性調節(jié)。前者是對無外部刺激任務進行的準備,是主動進行的加工的,是自上而下的;后者是對有外部刺激的任務進行調節(jié),這種調節(jié)是自動的自下而上的加工。任務準備反映的是執(zhí)行控制功能理論,而任務重復反應的是外源性自動控制理論,兩者的假設是相同的。
此次研究綜述中一些研究者使用了相關的在技術考察了以前任務轉換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一些有差別的反應項或策略之間進行轉換的研究中,任務轉換功能的特性是分離出于當前任務無關的策略或信息,當將來出現(xiàn)的刺激與當前任務有關,大腦則會被激活對此進行反應。之前與任務無關的策略或信息并不表明與下個任務或下下個任務無關,很可能參與了下一次任務的激活。所以人們在任務轉換中,要使內源性準備和外源性調節(jié)策略或信息都要處于激活狀態(tài),以便出現(xiàn)不同任務時,相應的策略能被高度激活,保證人們快速準確的完成任務。與目前任務無關的策略依然需要保持相對較高的激活狀態(tài),以便為完成即將到來的新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際上抑制機制在轉換任務加工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加工任務過程中執(zhí)行一個任務時還要制止上一個操作的干擾。
結合以上所述及參考的文獻,發(fā)現(xiàn)以往任務轉換研究中存在幾點不足:
第一,有一部分被試數(shù)據是重復使用的,以及可能存在數(shù)據污染。
第二,有些研究者使用任務線索范式,嚴格的考慮到基線任務,雖然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擾,但有些轉換任務卻是不能設置基線的,因此此類任務的腦電成分不能排除其他成分干擾,致使實驗結果與假設相差甚遠。
第三,隨著一些技術的出現(xiàn),研究者逐漸開始探討各種認知活動的腦機制問題,但都只從一種技術做研究,忽視了單一技術研究的缺陷。
對本次實驗的展望:
第一,在今后的實驗不可以重復利用數(shù)據,實驗要分開驗證。
第二,今后要在實驗設計和過程中予以控制,采用多個實驗范式,全方位進行的驗證。
第三,在今后的研究要結合多種技術方法,取長補短,將FMRI、PET、ERP等技術有機結合。
[1]陳天勇.工作記憶中央執(zhí)行功能的特異性和可分離性.心理學報,2002,34.
[2]劉惠軍.工作記憶的性質和工作機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6.
[3]魏勇剛,任務轉換中執(zhí)行控制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
[4]王恩列,時間知覺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科,1999.
[5]牛國營,中央執(zhí)行功能對延遲折扣影響[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Boersma,P,& Weenink,D.(2011).Praat:Doing phonetics by computer(Version 5.2.25)[Computer program].Retrieved May 3,2011,from http://www.praat.org/
[7]Meyler,A,& Breznitz,Z.(2005).Impaired phonological and orthogaphic word representations among adut dyslexic readers: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66,215-238.
本文系西藏大學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5UT103]
黃家群(1991-),女,漢族,四川宜賓人,西藏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