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啟航
(德清縣高級中學 浙江 湖州 313200)
?
關于一個提繩問題中能量轉化的討論
葉啟航
(德清縣高級中學浙江 湖州313200)
摘 要:針對一道常見競賽題中出現的動量解答結論與能量守恒矛盾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重新審視常見解釋,并提出新的觀點,指出題目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并加以更正.
關鍵詞:提繩動量內力能量轉化
在很多參考書上,常常會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根細繩放在地上,用力F提起一端,以勻速率提起,求繩離地時的一些物理量.在這里展示兩本參考書上的原題.
文獻[1]:一根鐵鏈,平放在桌面上,鐵鏈每單位長度的質量為λ,現用手提起鏈的一端,使之以速度v豎直地勻速上升,試求在從離地開始到全鏈恰離地,手的拉力的沖量,鏈條總長L.
文獻[2]:長為L,質量為M的一根柔軟繩子盤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將繩子一端以恒定的速率v向上提起,求當提起高度為x時手的提力.
在以上兩種表述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區(qū)別,文獻[1]的鐵鏈是平放的,而文獻[2]則是盤放的.但二者給出的答案是一致的.
較為容易理解的解答如下:在繩提起x時(對于文獻[1]x=L)設力為F.
由動量定理
(F-λxg)dt=λdx·v
(1)
由繩約束
(2)
由以上兩式
F=λxg+λv2=λvtg+λv2
(3)
再求沖量
(4)
但是如果進一步討論F的做功情況會發(fā)現一個問題.利用式(3),有
(5)
觀察式(5)前面一項顯然為繩的重力勢能增量,而由于繩以速度v勻速向上,后一項是動能增量的兩倍,這意味著機械能是不守恒的.有人對此提出解釋說是繩內力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然而我們知道,內力做功的條件是有內力存在,且質點間存在相對位移.如果說繩確實有微小形變的話,形變量應該與繩的一些性質有關,計算所得的結果應該涉及到繩的材料、內部結構等性質,而文獻[1]與文獻[2]分別采用鐵鏈和柔軟細繩,計算所得結果竟是一致的,這種解釋顯然是錯誤的.
那么為什么F做的功會“少了”一部分呢?
這就要從題目本身說起了.文獻[1]中鐵鏈是平放的,如圖1所示.
圖1
文獻[2]中軟繩是盤放的,如圖2所示.
圖2
對于圖1,完全提起后繩的質心向左移動,則必有向左的力,那么繩在水平方向也一定有速度,則多出來的一倍動能其實是繩的橫向擺動動能.而對于圖2,雖然繩是盤放但由于提起時質點并不在拉力F作用點的正下方,仍然會發(fā)生橫向的移動,只不過由于各個質點的擺動方向不一樣,繩的質心并不發(fā)生偏移,繩會做復雜的繞中心轉動的運動.
圖3
關于力做功后物體運動方向與力的方向不一致的例子有很多,下面舉一例以使討論更為形象.如圖3所示,一根輕繩兩端系有兩個質量為m的小球,初始位置如圖3(a),在繩中點處施加力恒F.容易想見最后小球相碰前會具有垂直于F的速度,如圖3(b),
而顯然全過程只有F對系統做功.
對應于本題討論,外力F做功,而內力就好比是繩的張力,在繩提起后內力將F做的功一部分轉化為繩橫向擺動的動能.事實上除了F那端上那個質點外,其余質點的機械能均直接來自于內力做功,因此繩運動方向取決于內力方向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到原題,用上述方法計算手的沖量或者提力就不那么妥當了,原題應改為求豎直方向上手的沖量或者提力.而且文獻[1]中豎直提起條件是不可能滿足的,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參 考 文 獻
1沈晨.更高更妙的物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61, 322
2程稼夫.力學.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180,509氣體對活塞壓力變化量
(收稿日期: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