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就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何東就
從2004年國家實施新課程改革到現(xiàn)在一轉眼已經(jīng)十多年了,隨著英語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我們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對當前的英語教學特別是初中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確保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從而推進全面的素質教育已是當前我們面臨的最緊迫的重要課題。因此,如何提高中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呢?什么是有效教學呢?有效教學就是有感情的教學,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素。筆者深入探討了新課改下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對有效性的認識有一定的幫助。
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
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實施愉快教學,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情趣的語言環(huán)境,精心設計多種交際活動,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機會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和運用所學知識,真真正正做到學以致用。在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確保知識的有效性,要創(chuàng)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在課后我們要注重教學反思,找出課堂上的不足,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它不僅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而且還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教師的教學效益,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習的自主性與人格魅力,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英語有效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交流,尊重學生發(fā)展中的個體差異性,對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以及個性發(fā)展等均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都知道,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大智慧。但是,不同的教師對于同一內容的解讀不同,實施的方法也各有差異,教師們的教學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別,其原因在哪里?在于教師的教學有效性。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以及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1.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fā)展。要使得它們自主學習,理解相關的知識要點,工具書的使用不可以或缺。而且,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
2.預習的習慣,要求學生熟悉知識點,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guī)范要求。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展示和發(fā)揚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使英語課堂教學真實有效,從而使教學任務順利達標。
在預習方法上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和短語、句、段落和文章,課文、疑點和熱點等進行分析,即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重要短語進行羅列,并能背例句和造句,記錄課文結構嚴謹和用詞優(yōu)美的句子,并讀、抄、背。
3.把錯題集落實,養(yǎng)成整理錯題的習慣,提高學生改錯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fā)展,提高成績。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為了減少或者杜絕繼續(xù)犯錯,提高應試的成功率。
4.讀和抄。想要學生懂得運用已經(jīng)學習到的知識,閱讀和抄寫的習慣一定要培養(yǎng)好,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包括報紙雜志等。而且要隨身攜帶,方便閱讀,做好摘要。
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的中學生,學習主體觀念不強,自覺性不高。由于受年齡、經(jīng)驗、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局限和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fā)揮教師作為帶頭人、領導人、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要改變思想,把“要我學”的觀念變成“我要學”,尤其在學生難點理解、意見不統(tǒng)一,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遇到瓶頸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撥指導。葉圣陶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誘導?!边@就是說教師應當啟發(fā)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想、去分析解答、去研究、去開拓進取,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專家指出:“考察英語教學效率的標準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碑敶虒W理論認為:盡管教學是教與學統(tǒng)一的過程,但是如果以為教師教的過程同時一定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事實上,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跟著你去學,就算在學習,很可能只是被動地學,為了分數(shù)而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多點學習和體會,打造屬于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把這些經(jīng)驗作為自己的寶貴財產(chǎn)。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教師的課上得再好,也只是感動了自己。我們認為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平等的教學任務的主體,如果有一方的任務出現(xiàn)脫節(jié),教學任務就不可能實現(xiàn)。所以,我們提倡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和教學評價,雙方互評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照本宣科的狀況以及滿堂灌等的填鴨式教學,而要把學習和發(fā)現(xiàn)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做到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比如對差生,筆者盡量用難度較低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筆者總會說“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如果回答錯誤筆者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優(yōu)生,筆者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10%,課后要多做應試題,增加閱讀量等。
教和學就好像是一對矛和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至關重要。在開學一周后,筆者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自己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后筆者也經(jīng)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币虼耍谟⒄Z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課前十分鐘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一些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游戲,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倘若教師只知道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的氣氛,因而對知識也就毫無興趣可談,也就更談不上學習的輕松。無數(shù)例證表明,營造寬松、舒適、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能使師生的情感交融,還能使師生雙方都感到教與學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這對于教學的師生雙方來說也是一樣的。早期的相關研究也表明,人只有在輕松愉快、自由無負擔的自然狀態(tài)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力,才會有更多、更好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由此看來,英語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是成功教學達標的第一步。許多卓有成效的英語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即是典型代表。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yōu)閷嵺`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shù)學生活經(jīng)驗。要創(chuàng)設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總之,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把理論和實踐想結合,還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能夠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富有成效性,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無論是聽說教學還是閱讀教學,我們不能只滿足于解決一個題目、一篇文章。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學會知識的建構,培養(yǎng)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才應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責無旁貸之任務所在。
(作者單位:廣東省郁南縣連灘中學527100)
G632.0
A
1992-7711(2016)0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