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610064)
晚清優(yōu)拔貢考試與山東巡撫袁樹勛聯(lián)銜入奏
——關曉紅《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補正
徐 躍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成都610064)
關曉紅教授《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第三章停罷科舉的善后措施里,對山東巡撫袁樹勛電邀各省聯(lián)銜奏請停止優(yōu)拔貢一事,做了認真的評述[1]。我認為,關曉紅教授的分析,對山東巡撫袁樹勛電邀各省聯(lián)銜奏請停止優(yōu)拔貢一事涉及的一些問題未充分廓清,尚有可議之處。本文擬利用相關檔案文獻資料,對這一史事略做補正,以期對晚清內外群臣在優(yōu)拔貢考試停留問題上的態(tài)度和反應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宣統(tǒng)元年(1909)三月,在第二次舉行舉貢考職和優(yōu)貢朝考前,山東巡撫袁樹勛致電各省督撫,擬會同各省奏請暫停一科優(yōu)拔貢考試。這件事,關曉紅教授在書中是這樣說的:“袁樹勛的奏章在朝中引起的動靜稍大?!盵1]163嚴格說來,這一說法是不確切的。
關教授的書中未引述袁樹勛致各省督撫的電文,但這個電文在當時的媒體上有刊載。電文全文如下:
今屆照章考試優(yōu)拔,原奏意在疏通,而事實則大異。山東一省今年總計各項考試如優(yōu)拔恩歲貢保送舉貢考職將驟添官員五六百人,他省當稱是,合計殆將萬人,九年籌備,今屆適辦選舉及自治各項,設所研究,甫有端倪。此項人員一聞考信,躍躍欲試,雖考期在暑假,學堂教員既準與考,近數(shù)日間該教員等私自揣摩應考工夫,并有紛紛請假者,阻之則科舉已停數(shù)年,舊日生員,如中學稍有根柢而有一長足錄者,大都各事其事,其尚有希望考試者別無他長可知,而今屆尚須加倍錄取,迭據(jù)署學司羅正鈞往復籌商,并詢之輿論,謂非暫停一科不可。惟事關全局,似應聯(lián)銜電請軍機處代奏。今屆正在憲政籌備吃緊之時,可否將各項考試暫停一科,或僅考恩貢一項,其余俟下屆察看情形再行請旨辦理,與憲政、學務兩有裨益。尊意如以為然,請逕電楊蓮帥、端午帥,請蓮帥、午帥主稿,挈銜轉電軍機處入奏,以期迅速,并希電復。[2]
袁樹勛的電文,首先指陳優(yōu)拔貢考試的“四弊”,然后建議各省督撫大員一道聯(lián)銜入奏,請“將各項考試暫停一科,或僅考恩貢一項”,并提出如果大家同意,就直接電告直隸總督楊士驤和兩江總督端方,請他們二位主稿,挈銜入奏。袁的電文說得很清楚:如果大家同意他的建議,就請楊士驤、端方主稿,挈銜入奏。這表明此時袁樹勛并未獨自上奏章。
關于內外群臣對聯(lián)銜入奏一事的反應,關曉紅教授的評述主要依據(jù)的是兩條材料。一是日本新聞媒體對此的報道。這則報道稱:“清國考取優(yōu)拔職官,以為疏通舊學計,此管理學務大臣張南皮相國,及頑固黨大臣鹿傳霖等主持之力也?!|撫袁海帥,識見獨超,奏請??純?yōu)拔,電商各督撫,絕無表同情。以致近日暑假,各省優(yōu)拔,如入山陰道上,各處皆然?!盵3]二是張之洞給樊增祥的電文。該電文言:“東撫袁有電邀各省聯(lián)銜入奏,請停優(yōu)拔貢,萬分可駭。方今中國,文教日微,孔教將絕。若并此科亦停,習國文者更無生路,此后無人再讀儒書,將來小學、中學、師范、高等各學堂,更無可為中國經史、國文教習之人矣。不及十年,天下人將并無一識字者矣。聞各省多不附和?!盵4]9695關曉紅教授認為,張之洞的電文與日本方面的消息互相印證,說明山東巡撫袁樹勛奏請??純?yōu)拔,電商各督撫而沒有得到響應[1]164。
但是,如果我們將這兩條材料與袁樹勛、趙爾巽間的往來函電相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兩條材料的內容與函電反映的史實存在差異。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筆者先將四川總督趙爾巽回復袁樹勛的電文稿移錄如下:
濟南袁撫臺鑒:洪電考試興學堂,勢難并立,于憲政尤多窒礙。尊論四弊,精當不移。惟僅停試一年,恐人情猶多觀望?,F(xiàn)當力行新政,似宜奏請明降諭旨,永停此項考試,以樹風教。睹其舊日舉貢在藉,現(xiàn)辦實業(yè)公益著有成績者,由督撫隨時考察,奏給出身,諮部簽發(fā)。如不愿出仕,留藉辦公,仍按其資勞,分別給以升階,俾資鼓舞。其營私害公者即可借此剔除,庶人心趨于一遂。而地方辦公人員亦有以所歆懼,趨之較臻勤慎,講學議停試之旨,亦尚相成不悖矣。擬即據(jù)此電楊、端兩帥,酌奏是否,祈示覆文。①
趙爾巽首先稱贊袁對優(yōu)拔考試的分析“精當不移”,同時認為僅停試一年是不夠的,希望“奏請降諭旨,永停此項考試”。趙爾巽的這一態(tài)度,與四川地方推行新政改革過程中優(yōu)拔考試給新式教育的興辦、發(fā)展造成的阻礙有關。趙爾巽曾在給四川各府州縣的札文中稱:
近聞各學堂教員、學生,以考試優(yōu)拔之故,輒紛紛運動,暗中預備,以冀僥幸于一時,甚至腐儒無知,且謂科舉將復,轉相煽惑。若不嚴為限制,則人心浮動,學堂必大受影響,其弊有不可勝言者。夫倖進之心何人蔑有,??婆e而立學堂,考分數(shù),定學年,所以杜倖進之門也。今者考試優(yōu)拔,不核分數(shù),只憑一日之長,即列入高才之選,將使人人存僥幸之心,而為學之志不專,其弊一。學生之進益,全視人師之善誘,今教員以考試之故,方躬自備試之不暇,焉能專心以教人,師資既缺,又安望學生之得益乎?其弊二。定章犯規(guī)學生革退以后,無論何省何項學堂概不準入,遵循已久。今既有考試一層,則出路更較立學堂為速,將使犯規(guī)革退者有所恃而不恐,其弊三。奏定章程列有品行一門,疊奉諭旨,通飭各學堂認真考核,所以端士習而鑄真才也。今則名謂考試優(yōu)拔,其實只憑文字之短長,而品德優(yōu)劣無從查晰,何以勵通德之儒,實足淆士林之選,其弊四。畢業(yè)以學期為限,所以期遠大,詣精深也。今則躐等以進,俯拾即是,濟濟多士,咸存一茍且之心,誰復攻下惟之苦。教員之志不專,學生之心紛歧,竊恐學年期滿,竟無一畢業(yè)之士矣,其弊五。有此數(shù)弊,實為學界上一大障礙,欲期學務之有起色,安可得耶。②
正是深感優(yōu)拔考試給四川地方新式教育的興辦、發(fā)展帶來諸多困擾,所以,趙爾巽對山東巡撫袁樹勛電邀各省聯(lián)銜入奏請??純?yōu)拔一事表現(xiàn)得相當積極。隨后,他再致電楊士驤、端方說:“海帥洪電議停優(yōu)拔考試,與鄙見略同。惟議停試一年,恐人情猶多觀望?,F(xiàn)當力行新政,似宜奏請明降諭旨,永停此項考試,以樹風教?!雹郾硎咀约和耆饴?lián)銜入奏之議,并重申了希望“奏請降諭旨,永停此項考試”的建議。
對袁樹勛電邀各省聯(lián)銜入奏,內外群臣的態(tài)度和反應及聯(lián)銜入奏停頓的原由,記錄較為具體的是袁樹勛宣統(tǒng)元年三月初六日給趙爾巽及各省大員的函電。該函電內容如下:
盛京、成都、云南制臺,西安、杭州、桂林、吉林撫臺鑒:洪酌??荚囀?深荷贊成,已居多數(shù)。惟黔撫龐劬帥,以二月間奏請將壬子一科,歸并今屆考試,亦以妨礙學務,辦法雖異,用意正同。而鄂督陳帥則謂,先朝德意嘉惠舊儒,陜甘升帥則意有異同。此兩處在不贊成之列。頃接京電,楊蓮帥面詢慶、張,慶謂先朝嘉惠士林,張謂漢文教習所自出,奏入恐遭駁,已電告午帥等語。午帥昨來電,本待蓮帥取決,望此停頓。則挈銜會奏之舉已成畫餅。但事妨礙實多,如滇省來電,其害更甚,亟盼停止。外省利害,本可抒多見。尊處如或單銜告入,亦希電示。樹勛。宣統(tǒng)元年三月初六日④
在這通電文中,袁樹勛提到三個問題。其一,各省督撫中贊成停優(yōu)拔考試之議的“已居多數(shù)”,不贊成此議的有湖北總督陳夔龍、陜甘總督升允。這與《臺灣日日新報》所載和張之洞給樊增祥的電文中所言“絕無表同情”、“聞各省多不附和”的情況明顯不同。我以為,這里袁樹勛之言可能更可靠。因為洪電發(fā)出后,他一直在同各省督撫聯(lián)絡,征集意見⑤,而多數(shù)督撫大致都有類似川督表示贊同的復電,才可能有“深荷贊成,已居多數(shù)”之說。其二,直隸總督楊士驤就停止優(yōu)拔考試之事曾面詢朝中主政的慶親王奕劻和張之洞,奕劻以“先朝嘉惠士林”,張之洞以“漢文教習所自出”,即保存中國文教、疏通舊學為由表示反對⑥。其三,在探得奕劻和張之洞對此事的態(tài)度后,端方和楊士驤決定擱置會奏之事,于是聯(lián)銜會奏之舉作罷。
光緒三十一年(1905)八月二日,在袁世凱、張之洞等人會銜上奏停止科舉折內,對舊學生員的出路所作的安排是:“擬請十年三科之內各省優(yōu)貢照舊舉行,已酉科拔貢亦照舊辦理,皆仍于舊學生員中考取。其已入學堂者照章不準應考。惟優(yōu)貢之額過少,擬請按省分之大小酌量增加,分別錄取,朝考后用為京官、知縣等項,三科后即行請旨停止”,希望“廣登進之途,藉恤夫舊學之寒士,庶乎平允易行,各得其所,少長同臻于有用,新舊遞嬗于無形矣”[5]1993,1994。寬籌舊學生員出路的提出,原為袁、張等人為推動科舉變革、減少阻力所提出的補救之策。時人評論說,袁、張“寬籌出路之舉”乃是“調停兩可,煞費苦心”,其“欲求兩全”的舉措只會造成“必致兩弊”的結果[6]。
確實,科舉廢止后幾年間,在獲取功名和生員資格的士紳中,占相當大比例的人一直將科舉廢止時留下的這條“尾巴”視為“光明的出路”去追求。這一過程,一方面反映了科舉制度雖已廢除,但科舉制度下人的上升性社會變動取向仍有其社會吸引力,通過考試入士仍是眾多士紳內心向往的出路⑦;另一方面,這也為負責在地方推行新政改革的督撫們施政帶來了諸多困擾。為了地方新政改革的順利推行,多數(shù)督撫希望停止這類考試,但因朝中主政者奕劻、張之洞不表贊同,第二次優(yōu)拔貢考試照舊舉行。按照十年三科的定章,還有一次此類考試,只是隨著清政權的瓦解,無疾而終罷了。
注釋:
①③④《擬覆袁海帥電》、《致楊、端兩帥電》、《山東巡撫袁樹勛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趙爾巽檔案全宗,提取號86,案卷號469。
②《牘知事宣統(tǒng)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奉總督部堂趙札(宣統(tǒng)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宜賓市檔案館:敘永廳勸學所檔案,案卷號1/ 14。
⑤其中,最早復電表示贊成此說的是皖撫朱經帥。參見:《新聞報》1909年4月20日(宣統(tǒng)元年三月初一日)第2張,中外要事欄。
⑥奕劻和張之洞對此事的態(tài)度,當時外界亦有傳聞。魯撫提議??純?yōu)拔歲貢事,慶邸及樞相均不以為然[《北京電(三月十四日發(fā))》,《新聞報》1909年5月4日(宣統(tǒng)元年三月十五日)第1張]。頃聞端午帥復接直督楊蓮帥電云:此舉樞府不以為然,刻下中學就湮,樞府主張將來漢文教習仍用優(yōu)拔及舊時舉貢一途,以保國粹等,因故寧垣預備優(yōu)拔考試仍照常辦理[《新聞報》1909年5月15日(宣統(tǒng)元年三月廿六日)第2張]。
⑦據(jù)報載:“浙江本屆考試優(yōu)拔報名異常踴躍,不下三千余人。計須取拔貢二百名,優(yōu)貢三十六名,現(xiàn)已定初十日取齊,十五日正場,故學署前書坊考寓望衡對宇,儼然科舉時景象?!?《浙省優(yōu)拔取齊》,《新聞報》1909年7月27日第2張第2頁)汴省考試拔貢原定本月初一日正場,嗣由報名截止后紛紛請補者多,一切公牘及試卷均須續(xù)辦,爰改期初三日開考,統(tǒng)計人數(shù)有6435人(《汴省考拔人數(shù)》,《新聞報》1909年7月28日第2張第1頁)。贛省考拔應試者共有5000余人之多(《新聞報》1909年8月28日第4張第1頁)。時人評論說:“以新主當陽之第一年。籌備立憲之第二載。寰海內外。方群屬耳目于新政。而考試之余毒乃適于今歲大張其焰。優(yōu)拔之試舉國若狂。”(《論近日之考試忙》,《新聞報》1909年8月30日第1張第1頁)
[1]關曉紅.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督撫電商??純?yōu)拔歲貢[N].新聞報,1909-04-20(2):中外要事.
[3]科舉近聞[N].臺灣日日新報,1909-07-25.
[4]致江寧樊云門方伯[M]//苑書義,等.張之洞全集:第11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5]“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獻編輯委員會.袁世凱奏折專輯:第7冊[G]//故宮文獻特刊:第一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0.
[6]舊學舉貢生員宜另開學堂說[N].申報,1905-11-28.
[責任編輯:凌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