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芳
?
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文/楊曉芳
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中的多數(shù)有別于都市的孩子們。他們,多了一份自卑,少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無形的壓力,少了很多朋友。作為老師,為他們搭建心靈對話的平臺,消除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和人際交往的障礙,是對務工子女最大的幫助。
筆者曾經(jīng)有個學生,隨父母到城里打工,父母沒有精力照顧她。最初,這個小女孩非常膽小,渾身上下臟兮兮的,同學們疏遠她,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筆者了解情況后,走進她的家里跟她的父母溝通交流:首先讓她的父母盡量騰出時間跟女兒相處,并多關(guān)注孩子的個人衛(wèi)生。在學校,筆者每次上完課會坐在她身邊跟她聊聊學習以外的東西,比如她在農(nóng)村最開心、最難忘的故事,然后聊到她的現(xiàn)在,以及她的夢想……剛開始,她不愿意說話,甚至是完全封閉自己;后來她偶爾會點點頭、搖搖頭。長此以往,她臉上有了久違的笑容,開始分享她在農(nóng)村的故事,以及她的夢想。筆者還特意安排學習較好的同學幫助她,慢慢地,同學們喜歡跟她一起玩,她也變得越來越開朗,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贊美?!睂W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渴求知音的心弦,要想真正撥動這根心弦,彈奏出動人的樂章,教師就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心態(tài)去傾聽學生的心聲。他們這個群體異常敏感,非常在乎身邊同學的看法,時刻關(guān)注老師的肯定。極度的不自信,讓他們非常渴望得到周圍人群的尊重和賞識,封閉的內(nèi)心,渴望愛的滋潤和心靈的傾訴。
務工子女由于與父母相處時間不多,讓他們變得孤僻、壓抑,不愿與同學交流分享。因此,他們更需要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宣泄。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學校開展了“學會管理情緒”“釋放壓力”“青春期教育”“學會溝通”等心理健康課程,讓進城務工子女學會與同學、老師以及父母的溝通技巧,更好地融入生活的群體,找到情感宣泄的突破口。
以團輔活動提高心理素質(zhì) 學校協(xié)同師大心理系學生開展了“親子活動”的心理團輔,以此讓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diào)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通過組織有關(guān)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游戲、娛樂等活動,讓他們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沙盤游戲,你我共享 近幾年由于學校進城務工子女呈上升趨勢,因此學校專門在心理咨詢室開辟了沙盤游戲。孩子們在沙盤游戲中,不僅可以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完全釋放自己,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與人格,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心理咨詢,解惑答疑 學校通過個體咨詢,面對面解答他們的疑惑,尤其是對少數(shù)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單獨建立學生檔案,跟蹤追查,及時給予認真、耐心、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心理障礙,不斷調(diào)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fā)展自我的能力。
進城務工子女大多租住在廉租房,條件簡陋,更沒有外出參加興趣班的機會。為了豐富孩子的第二課堂,讓他們的特長有施展的舞臺,學校利用晨會開展“小能人”才藝展示活動;成立“社團”——書法社團、舞蹈社團、合唱社團、武術(shù)社團、剪紙社團、創(chuàng)意手工、十字繡……給每一個社團設計精美的團徽和漂亮的名字,讓孩子們徜徉在藝術(shù)的海洋,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未來,學校將多渠道、多角度探討進城務工子女學習和情感需求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較好的解決策略,讓務工子女身心健康成長,讓他們享受更公平、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石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