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買爾·達吾提
(1.新疆大學中國語言學院;2.新疆民漢語文翻譯研究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的規(guī)律
烏買爾·達吾提1,2
(1.新疆大學中國語言學院;2.新疆民漢語文翻譯研究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在長期的語言接觸中,漢語對維吾爾語語音、詞匯、語義和語法均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維吾爾語吸收了大量漢語詞。關于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漢語-維吾爾語相互接觸與影響的模式、范圍和程度。文章從接觸語言學和描寫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簡要歸納和分析了現(xiàn)代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語音、結(jié)構(gòu)和語義方面的規(guī)律。維吾爾語在借用漢語詞匯時,語音上用“改”“增”“減”等方式進行調(diào)適;結(jié)構(gòu)上,漢語較普遍地以詞為語言單位被借入維吾爾語,派生詞和復合詞以原結(jié)構(gòu)形式被借入維吾爾語;語義上,大多數(shù)漢語詞以原義被借入,成為維吾爾語詞匯的一部分,但也有部分會在語義上出現(xiàn)縮小、擴大或轉(zhuǎn)移等現(xiàn)象。
維吾爾語;漢語;借詞;規(guī)律
語言接觸是指語言使用過程中,不同語言相互接觸而發(fā)生的類型和功能方面的各種變化。語言接觸所引起的語言演變包括語言結(jié)構(gòu)變化。這種變化既有詞匯的變化,又有語音、語法的變化。語言影響是在語言接觸作用下出現(xiàn)的必然結(jié)果。一般看來,語言影響中詞匯影響比較突出,而詞匯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是借詞或詞匯借用。①在長期的接觸和影響中,漢語對維吾爾語語音、詞匯、語義和語法均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芭c突厥語族中的其它語言相比,維吾爾語的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它的詞匯中含有大量的漢語借詞”②。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漢語-維吾爾語相互接觸與影響的模式、范圍和程度,為進一步充實漢族和維吾爾族文化交流史提供可靠依據(jù)。目前國內(nèi),徐思益等學者對漢語-維吾爾語的接觸及其發(fā)生的變異做了專門的論述,③還有部分論文不同程度地論述了維吾爾語中漢語借詞的特點、借入背景、借用方式等問題。④但迄今為止,論及對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的規(guī)律等許多問題的論著仍然較少。因此,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擬將維吾爾語詞典中的漢語借詞作為分析對象,⑤歸納和探討現(xiàn)代維吾爾標準語借用漢語詞的規(guī)律。
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特有的語音系統(tǒng)和發(fā)音規(guī)律。在語言接觸中,首先遇到的是借入方和借貸方語音系統(tǒng)的兼容性問題,實際上沒有一種語言與另一種語言在語音上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親屬語言,也是以語言對應規(guī)律相區(qū)別的。就語音系統(tǒng)來說,維吾爾語和漢語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如:兩種語言的音位數(shù)目和側(cè)重的劃分標準不太相同,各有其特殊的音質(zhì)音位和非音質(zhì)音位等。維吾爾語音位體系中,輔音的清濁起著區(qū)別詞義的重要作用;漢語音節(jié)結(jié)構(gòu)分聲、韻、調(diào),聲母與輔音、韻母與元音并不對等。在漢語中,輔音的送氣與否是重要的區(qū)別特征。從音位的組合來看,漢語是聲調(diào)語言,維吾爾語沒有聲調(diào)這一非音質(zhì)音位。但維吾爾語有詞重音和句重音,漢語詞重音和句重音在語言特征中往往處于次要地位。所以,維吾爾語在對漢語詞進行借用的過程中,就要根據(jù)其語音、詞匯、語法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對應措施。語音問題常常首當其沖。如:漢語一些詞的語音維吾爾族是不習慣發(fā)出的,只能用維吾爾語中相近的音素來代替;當借用的漢語詞的語音結(jié)構(gòu)與維吾爾語的語音結(jié)構(gòu)不一致時,一般借用的漢語詞的語音會發(fā)生變化,以適應維吾爾語的語音規(guī)律,否則就難以在維吾爾語中通行。漢語詞語音的維吾爾語化過程是依據(jù)兩種語言的語音特征而采取不同的途徑來消化實現(xiàn)的。元音方面,漢語元音有復合元音,不僅有二合元音,還有三合元音,而維吾爾語只有單元音;輔音方面,漢語沒有復輔音;漢語音節(jié)結(jié)構(gòu)中不僅有聲母,還有韻母和聲調(diào),韻母還有以[i]、[u]、[y]打頭的介音。維吾爾語在借用漢語詞匯時,常常針對漢語與維吾爾語詞匯在語音和音節(jié)結(jié)構(gòu)方面的不同進行調(diào)適。如: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之后,其語音形式開始超出維吾爾語固有的音系范圍,出現(xiàn)了uɑn、iɑ?、ɑi、ɑo、iɑo等韻母,這些都是維吾爾語固有詞不曾有的元音。因此,“這種借貸會造成維吾爾語言音系的繁化。當然,這些新的韻母只出現(xiàn)在借詞上,它填補了維吾爾語原來沒有復元音的空格,使維吾爾語音系更加和諧”⑥。維吾爾語音節(jié)涉及到的則是輔音、元音的組合方式和重音問題。任何一個漢語詞被借入到維吾爾語之后都會失去聲調(diào),變得像維吾爾語固有詞一樣具有重音的特點,即首先要去掉聲調(diào),加重音,然后再進行其他語音變化。所以包含這些錯綜復雜的漢語音節(jié)結(jié)構(gòu)的詞在被借入到維吾爾語時就要順應其語音規(guī)律。⑦漢語詞語音的維吾爾語化具體方式為“改”“增”“減”。
(一)改音
維吾爾語標準語中有8個元音,24個輔音?,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有10個單元音、9個二合元音、4個三合元音和22個輔音。漢語-維吾爾語中除了[A]、[o]、[i]、[u]、[γ]等6個舌面單元音和部分輔音相同以外,其中2個單元音和4個三合元音及10個輔音是漢語特有的。而[ε]、[?]兩個元音和[q]、[h]、[r]、[?]等輔音是維吾爾語獨有的。用維吾爾語的音素替代漢語中沒有的音素時語音必然要發(fā)生變化。
維吾爾語在借用漢語詞匯時,還對漢語詞的音節(jié)做很大的改動和調(diào)適??梢院唵螝w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借用規(guī)律:
1.維吾爾語中漢語詞的舌面半高央元音[e]常被發(fā)成維吾爾語舌面前高元音[i]。如:bεndi?“板凳”、?i?“升”、?i?“斤,秤”、pintɑozɑ“粉條子”等。
2.維吾爾語中漢語詞以央元音[A]為韻母的詞在維吾爾語中開口度增大,舌位降低,發(fā)成舌面后低的非圓唇元音[ɑ]。如:ɡɑdɑ“疙瘩”、χɑbɑ“河壩”、?yn?ɑ?“軍長”、jɑ?ju“洋芋”等。
3.維吾爾語中漢語詞的三合韻母[iεn],在維吾爾語中介音[i]被省略,而[an]又因維吾爾語對應的[ɑ]元音舌位低,發(fā)成[εn]。如:ɡɑmεn“掛面”、dɑ?εn“大錢”、somεn“炒面”、mo?εn“毛錢”等。
4.維吾爾語漢語詞的[an],在維吾爾語中改為[εn]。如:modεn“牡丹”、bεn?ɑ?“班長”、bεnzε“班子”、χoχεnzε“好漢子”等。
5.以輕聲“子”為后綴的漢語名詞,在維吾爾語出現(xiàn)兩種語音改造:
(1)維吾爾語中漢語詞“子”的讀音[i]改為維吾爾語中的舌面前次低非圓唇元音[ε]。如:εnzε“案子”、?yzε“桔子”、wεnzε“丸子”、melε?zε“門簾子”等。
(2)維吾爾語漢語詞“子”的讀音[i]改為維吾爾語的舌面后低非圓唇元音[ɑ]。如:?ɑzɑ“架子”、yɑ?zɑ“樣子”、lɑzɑ“辣子”、?ozɑ“桌子”等。
6.把漢語詞中的[t?]和[t?‘]改成維吾爾語中的[?]或[?]。漢語聲母中有舌尖后不送氣清塞擦音[t?]和舌尖后送氣清塞擦音[t?‘],維吾爾語中沒有這兩個輔音。在借用含有這兩個輔音的詞語時,維吾爾語常將[t?]和[t?‘]分別改成舌葉濁塞擦音[?]或舌面中濁音[?]。如:?o?ji“中醫(yī)”、?ozɑ“桌子”、?ɑ?pozɑ“長袍子”、?ɑj“茶”等。
7.把漢語借詞中的[?‘]改讀為維吾爾語中的[?]或[s]。維吾爾語中沒有舌尖后清擦音[?‘],在借用時,維吾爾語把它改成舌面清擦音[?]或舌尖清擦音[s]。如:?ɑ??i“上士”、?ibεn“石板”、bi?si“本事”、χɑsi?“花生”等。
8.維吾爾語中把漢語詞中的[f]改為維吾爾語的[p]。絕大多數(shù)聲母為[f]的漢語詞進入維吾爾語時就改成雙唇送氣清塞音[p‘]。如:lε?pu?“涼粉”、pintɑ?“粉湯”、pu?mεnzε“粉面子”、pu?“分”等。
9.維吾爾語把漢語詞中的[ts‘]改為維吾爾語的舌尖清擦音[s]。如:bεsεj“白菜”、?ɑsεj“榨菜”、sɑ?“倉”、so?“寸”等。
10.維吾爾語中有的漢語詞在歷史演變過程中語音發(fā)生了改變。如:?owli“笊籬”、ti?lɑ“聽”、si?ir“滲”在維吾爾語歷史演變過程中發(fā)生音變?yōu)?ojlɑ、ti??ɑ、si?。
(二)增音
借用的漢語詞中以[ɑ]、[i]、[u]為最后元音的音節(jié)時,在維吾爾語中常以顫音[r]收尾,出現(xiàn)增音情況。如:kusɑr“褲衩”、bi?ɡur“冰棍”、dɑdur“大豆”、tɑ??ir“糖稀”等。
(三)減音
漢語是有聲調(diào)的語言,而維吾爾語是沒有聲調(diào)的語言,所以借入維吾爾語中的漢語詞都要減去聲調(diào)。此外,漢語中有復元音,且元音占優(yōu)勢,一個音節(jié)中可以出現(xiàn)多個元音聯(lián)拼的情形,最多時可以有三個元音聯(lián)拼。維吾爾語中雖然有豐富的元音,但它沒有元音聯(lián)拼的音節(jié),因此在借用漢語詞時,維吾爾語對漢語音節(jié)中的復元音要做“減音”處理,其中最顯著的是減去漢語音節(jié)中齊齒呼和合口呼的韻頭。
1.維吾爾語中漢語詞減去齊齒呼韻頭。如:lε?χɑbi“蓮花白”、mɑ?ɑ?“麻將”、?ozɑ“餃子”、?ɑ?ju“醬油”等。
2.維吾爾語中漢語詞減去合口呼韻頭。如:?ɑzɑ“刷子”、ɡɑzir“瓜子”、ɡɑmεn“掛面”、?ɑ?zɑ“莊子”等。
3.除上述兩種情況外,維吾爾語中某些漢語詞的開口呼雙音節(jié)[ɑo]減去元音[ɑ],變成[o]。如:mobi“毛筆”、?εjdo“菜刀”、dotεj“道臺”、potεj“炮臺”、dodεn“搗蛋”等。
4.維吾爾語中漢語詞中的[ou]在維吾爾語里被減成[o]或[u],如:sεnmo“參謀”、dufu“豆腐”、?ɑ?du“豇豆”、kuli“口里,內(nèi)地”等。
(四)不送氣清音濁化,送氣清音清化
漢語沒有清、濁成對的輔音,而以送氣不送氣特征成對出現(xiàn)的的輔音占絕大多數(shù),如:[p]、[p‘]、[t]、[t‘]、[k]、[k‘]、[t?]、[t?‘]等幾對輔音在送氣和不送氣方面構(gòu)成對立關系。以這些輔音開頭的詞語被借入維吾爾語的時常改為相應的“清”音或“濁”音。如:
1.不送氣輔音濁化。如:ɡɑ?bi“鋼筆”、dɑdur“大豆”、bi?ɡur“冰棍兒”等。
2.送氣輔音清化。如:po“炮”、kojzɑ“筷子”、mεn?ɑ?“面匠”等。
維吾爾語對漢語借詞結(jié)構(gòu)方面的消化規(guī)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單純詞
漢語的單純詞一般以單純詞的形式借入維吾爾語。如:pu?“分”、?i?“斤,秤”、kɑ?“炕”、?ɑj“茶”、koj“塊”、po“炮”、?ɑ“假”、mo“毛”等。
(二)派生詞
漢語的派生詞大多數(shù)都以單純詞的形式借入維吾爾語,其組成語素不是作為獨立語素吸收的。如:dyjzε“對子”、tɑtɑzɑ“沓沓子”、sɑ?zɑ“馓子”、?εjzε“茄子”等。
(三)復合詞
漢語的復合詞大多數(shù)也都以單純詞為一個單位組合的形式借入維吾爾語,并不像漢語那樣具有可拆分性。如:lu?εn“路線”、dɑdyj“大隊”、jɑ?χo“洋火”、χo?ɑ?“火燒”、χo?ɑ?“火墻”、tεtεj“太太”、?ε?ku“線褲”、?ɑ?ju“醬油”,sεjpu?“裁縫”、dɑwli“道理”、?u?i“書記”、ɡo??e“公社”、zo?li“總理”、tεj?i?uɑn“太極拳”等。
可見,漢語中無論單純詞、派生詞還是復合詞都以原結(jié)構(gòu)借入維吾爾語,尤其是漢語詞以單純詞形式借入維吾爾語的情況比較普遍,而構(gòu)成借入的漢語詞的語素在維吾爾語中一般不以獨立語素的形式出現(xiàn)。從結(jié)構(gòu)來看,除了前面談到的借詞之外,有一些漢語語素構(gòu)成的混合詞。據(jù)《現(xiàn)代維吾爾語正字正音詞典》⑧的統(tǒng)計分析,由漢語語素構(gòu)成的派生混合詞和復合混合詞兩類,⑨其具體構(gòu)成方式有以下幾種:
1.派生混合詞
(1)實語素(漢語)+構(gòu)詞語素(維吾爾語):sεj“菜”+?i=sεj?i“種菜的、賣菜的”、zo?to?“總統(tǒng)”+luq=zo?to?luq“總統(tǒng)職務”、?i?“稱”+lɑ= ?i?lɑ“稱”、?i“洗”+lɑ=?ilɑ“洗牌”、χɑ?“夯”+ dɑ=χɑ?dɑ“夯”、kyj“借自古漢語的‘曲’”+lε= kyjlε“歌唱”等?,F(xiàn)代維吾爾語中像syj“催”+ lε=syjlε“催”、so“鎖”+lɑ=solɑ“鎖上”、ɡo?“弓”+ lɑ=ɡo?lɑ“丈量”、dε?“掂”+sε=dε?sε“掂量”等動詞也屬于此類派生混合詞,但其中的syj、so等實語素已不能單用。
(2)實語素(漢語)+構(gòu)詞語素(波斯語):sεj“菜”+χɑnɑ=sεjχɑnɑ“菜圃”、tεnzε“攤子”+ kε?=tεnzεkε?“擺攤的”、?ɑj“茶”+puru?=?ɑjpu?ru?“賣茶的、開茶館的”等。
2.復合混合詞
(1)漢語語素+維吾爾語語素:sɑ?“倉”+ bεɡ“伯克”=sɑ?bεɡi“管倉庫的官員”、?in“真”+jyrεk“心”=?injyrεk“真心”、fudɑw“輔導”+qil“做”=fudɑw qil“進行輔導”、?ili“急了”+bol“當”=?ili bol“著急”、pɑ??i?+“放心”+jyr“走”=pɑ??i? jyr“放心”、budo?tεj“不動彈”+tur“站”=budo?tεj tur“不動彈”、domilε“倒霉”+bɑs“壓”=domilε bɑs“倒霉”等。
(2)波斯語語素+漢語語素:bɑdɑm“巴旦木”+?ɑj“茶”=bɑdɑm ?ɑj“巴旦木茶”、ɑ?“飯”+ lε?pu?“涼粉”=ɑ? lε?pu?“涼粉”、ɑ?“飯”+ mɑntɑ“包子”=ɑ? mɑntɑ“抓飯帶包子”等。
(3)漢語語素+波斯語語素:su?“蔥”+pijɑz“洋蔥”=su?pijɑz“蔥”、lɑzɑ“辣子”+ɡyl“花”= lɑzɑɡyl“朝天椒”、jɑ?ju“洋芋”+ɡyl“花”= yɑ?juɡyl“大麗菊”、?ɑj“茶”+dorisi“藥”= ?ɑjdorisi“沏茶時放的藥茶”等。
索緒爾曾說過,語言是價值系統(tǒng)。任何一個詞只有在與其他詞相互聯(lián)系和區(qū)別之中才有價值和意義。意指關系、聚合關系、組合關系和語境關系是組成詞義的四個層面,它們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形成整個詞義系統(tǒng)。⑩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詞義系統(tǒng),其詞匯處在該詞義系統(tǒng)之中就可獲得自己明確的意義,再借入另一個系統(tǒng)中又可獲得與另一系統(tǒng)相匹配的一些系統(tǒng)意義,所以漢語詞借入到維吾爾語就會具備維吾爾語詞義系統(tǒng)賦予它的相應意義。語言在不斷使用和具體使用過程中必定會引起詞義的發(fā)展、變化,產(chǎn)生新的理性意義、語法意義或色彩意義。即漢語詞借入維吾爾語時,在語義方面也會被消化。在此過程中,大多數(shù)漢語詞以原義借入,成為維吾爾語詞匯的一員,但也有一部分漢語借詞在語義上會出現(xiàn)縮小、擴大、轉(zhuǎn)移等現(xiàn)象。
(一)詞義的縮小
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語時出現(xiàn)的詞義的縮小現(xiàn)象包括兩種情況:其一,借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以上的義項,而維吾爾語只接受其中的一部分義項或在使用過程中省掉部分義項;其二,借詞在漢語中有一個義項,但所指的范圍比較大,而在維吾爾語中會比原語所指范圍縮小一些,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如:?ɑzɑ,漢語詞義為“卡子”,指各種卡子;維吾爾語詞義為“頭卡”,專指頭發(fā)上用的卡子;pu?,漢語有多個義項。維吾爾語詞義為“貨幣單位名稱,十分等于一角和土地面積單位,十分等于一畝”;χεj,為漢語方言詞,詞義為“鞋”,而維吾爾語詞義為“布鞋”等。
(二)詞義的擴大
維吾爾語中借入的有些漢語詞的意義與原詞意義并不是一致的,有的擴大了詞義范圍,如dodεn“搗蛋”,在維吾爾語中除保留了“無理取鬧”的意思外,還有“傲慢霸道”的意思。?otɑ?“攪和”,在維吾爾語中既有原義“攪團”“玉米面稠粥”的意思,又有新的含義“一團糟、攪和”等。(11)維吾爾語吸收漢語詞語時出現(xiàn)的詞義的擴大現(xiàn)象有三種情況:其一,借詞在漢語中只有一個義項,而在維吾爾語中增加了多個義項;其二,借詞在漢語中具有一個義項,但所指的范圍比較大,在維吾爾語中會比原語有所擴大。如:po,漢語詞義為“炮”,維吾爾語詞義為“炮”“大話”,po?i“說大話的人”“牛皮”,po ɑtmɑq“吹?!?;?ɑj,漢語詞義為“茶”,維吾爾語詞義為“茶”,?ɑj i?mεk“喝茶”“聚會”,qɑtɑr ?ɑj“輪流聚會”“儀式”,?o? ?ɑj“訂婚儀式”“宴會”,hɑrduq ?ɑj“答謝宴”等;其三,語言交際過程中由于語境變化引起詞義的變化。在交際過程中,由于表達、修辭的需要,部分漢語詞借入維吾爾語之后,在使用過程中在本義的基礎上會引申而產(chǎn)生新義。如:zɑ?“臟”一詞產(chǎn)生了“偽君子”等義項,tεnzε“攤子”一詞產(chǎn)生了“攤位”等義項。
(三)詞義的轉(zhuǎn)移
有時漢語詞被借入維吾爾語之后獲得一些原先沒有的新義。具體來說,漢語詞原來具有一種詞義,而借入維吾爾語時會表達另一種詞義,或者在使用過程中詞義上發(fā)生變化。這可能是因為該借詞所表達的原詞義在維吾爾語中已經(jīng)有特定的詞來表達,所以該借詞用來表達另一種意義,或者是在借入之后的使用過程中詞義上發(fā)生了變化。這種情況在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中比較常見。如:維吾爾語中的bɑχ?i,來自古漢語“博士”,該詞被借入維吾爾語之后,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具有原先沒有的“巫師”之義;ɡɑ?ɡo?,來自漢語“關公”,該詞被借入維吾爾語之后,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具有原先沒有的“仗義的”“好漢”之義等。
在長期的接觸和影響中,漢語對維吾爾語語音、詞匯、語義和語法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維吾爾語吸收了不少漢語詞。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漢語-維吾爾語相互接觸與影響的模式、范圍和程度。維吾爾語在借用漢語詞匯時,以改音、增音、減音等方式對漢語語音進行調(diào)適;構(gòu)成漢語借詞的語素在維吾爾語中一般不以獨立語素的形式出現(xiàn),漢語派生詞和復合詞以原結(jié)構(gòu)借入維吾爾語;大多數(shù)語詞以原義借入,但也有借入的部分漢語詞在語義上會出現(xiàn)縮小、擴大、轉(zhuǎn)移等變化。
注釋:
①戴慶廈:《社會語言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②哈薩克斯坦科學院維吾爾學研究所:《現(xiàn)代維吾爾語》,陳世明、廖澤余譯,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③徐思益:《語言的接觸與影響》,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④朱志寧:《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中國語文》,1965年第5期。
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維吾爾語詳解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據(jù)筆者人工統(tǒng)計,該詞典共收錄了317個漢語借詞。
⑥李德華:《維漢語言接觸過程中的借貸》,《新疆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⑦閻新紅、歐陽偉:《試論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xiàn)代維吾爾語正字正音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⑨哈力克·尼亞孜:《論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的混合詞》,《語言與翻譯》,2000年第2期。
⑩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11)葛勇:《略論維吾爾語借用漢語詞匯的主要特征》,《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1]高莉琴.不同時期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5.
[2]趙相如.維吾爾語中的古代漢語借詞——從語言看歷史上維漢人民的密切聯(lián)系[J].語言與翻譯,1986,(2).
[3]喻捷,張慶宏.維吾爾語與漢語的相互影響與滲透[J].語言與翻譯,1991,(4).
[4]依米提·塞買提,解牛.漢語對維吾爾語語音的影響[J].語言與翻譯,1993,(1).
[5]鐘家芬.淺談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5,(3).
[6]高莉琴.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J].新疆大學學報,2005,(5).
[7]陳世明.維吾爾語漢語借詞新探[J].西北民族研究,2007,(1).
Adaptation of Chinese Loan Words in Modern Uyghur
Omer·Dawut1,2
(1.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s,Xinjiang University;2.Research Centre for Chinese-Ethnic Languages Translation,Urumqi Xinjiang 830046)
Due to the long-term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ntact,Chinese exerts a deep influence on Uyghur in its vocabulary,semantic meaning as well as in pronunciation and grammar,an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ords have been borrowed into Uyghur.This paper,with contact linguistics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as it theoretical foundation,makes a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ules and laws of borrow?ing in pronunciation,word structure,and semantic meaning.It is found that in the borrowing process,phonetically the pronunciation of a loan word is changed by means of substitution,addition,and reduction,structurally the Chinese word(including its derivatives and com?pounds)is often borrowed as a whole,and semantically most words would be introduced into Uyghur with their original meanings but nar?rowing,broadening or transferring of meaning also occurs with some of the loan words.
Uyghur;Chinese;Loan word;Rule of adaptation
H215
A
2095-6967(2016)04-021-07
[責任編輯]:馬梅
2016-08-15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西北民族地區(qū)的語言接觸與語言聯(lián)盟研究”(12&ZD180)的子項目之二“古今漢維語的接觸與影響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烏買爾·達吾提,新疆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新疆大學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新疆民漢語文翻譯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