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鵬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
新疆喀什地區(qū)伽師縣小學雙語教學現狀
曹鵬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河南 洛陽471003)
雙語教育是針對新疆區(qū)情特點而采取的教學模式。文章以喀什地區(qū)伽師縣雙語小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等形式對該小學雙語教學現狀開展相關調研。文章在梳理總結該校雙語教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分析精化了該小學目前面臨的兩方面問題和四個對策方法,最后提出學校應該優(yōu)化資源、揚長避短,力爭從整體上搞好小學雙語教學。
雙語教育;教學模式;資源優(yōu)化
伽師縣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之一,自古以來便是“商賈往來、貿易頻繁,多文化、多民族間的交往密切而活躍”之地。①自我國設立喀什經濟特區(qū)以來,作為衛(wèi)星城市,伽師縣的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民族傳承與雙語教育的關系越發(fā)緊密。不僅如此,縣城距烏魯木齊市1 338千米,距喀什市65千米,314國道、南疆鐵路橫穿縣境,不僅周邊與疏附縣、疏勒縣、岳普湖縣、麥蓋提縣、巴楚縣、阿圖什市等六地緊鄰,還具有“五口(岸)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區(qū)位優(yōu)勢。②作為西部邊陲重鎮(zhèn),綜合水平的提升必然需要強大智力支持,雙語教育模式便是實現智力支持的重要途徑。
2007年,伽師縣積極響應自治區(qū)號召,大力發(fā)展雙語教育,該縣雙語小學③走在全縣前面,培養(yǎng)的雙語畢業(yè)生質量高,考上“內初班”的人數也一直位于伽師縣所有小學之首。該校經過多年的摸索,積累了大量豐富教育經驗,對于未來小學雙語教育推廣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诖?,筆者一行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調研等形式,對伽師縣雙語小學開展相關調研,現通過其成功的教育經驗、目前面臨的困境和對策方法等作以論述。
(一)基本情況
該校是目前伽師縣唯一的一所民漢合校的小學,共有48個教學班,其中民漢混合編班26個,雙語班22個;專任教師156人且均具有??埔陨系膶W歷;現有學生2 180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到80%左右。
該小學自2007年大力發(fā)展雙語教育以來,積極貫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雙語教育政策,充分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雙語教育之路,在教育經驗的積累和推廣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次調研為深入了解該校雙語教育的現狀,確保調研的可靠性,除了采取聽課、座談和數據分析外,還專門從五、六兩個年級中隨機挑選了100名學生,男女生各一半,均為少數民族,年齡在11歲至13歲之間,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走訪,以期全面了解該校雙語教學現狀。
(二)示范意義
伽師縣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和絕對數量決定了實施雙語教育的戰(zhàn)略和現實意義。長期以來,特殊的縣情、社情和自然環(huán)境,尤其是語言環(huán)境,嚴重制約著伽師縣的經濟發(fā)展和長治久安。抓好教育工作,尤其是深入推進雙語教育,培養(yǎng)廣大青少年學生的“五個認同”意識,把他們培養(yǎng)成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從根本上解決伽師縣社會穩(wěn)定和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一)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雙語教學成功的外部條件
任何一種語言的掌握均離不開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塑造,而且基于南疆地區(qū)少數民族語言通行的現實情況,如何利用當地實情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便是擺在雙語工作者面前的頭一道問題,這主要涉及到學校教育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環(huán)境兩個部分。
在學校教育方面,作為伽師縣唯一的一所雙語小學,該校在教育部門的長期關心和指導下,充分利用當地漢族與少數民族混居的特點,以漢民學生合班的方式增加接觸,形成了“上課一起學習,下課一起游戲”的歡樂氛圍,④這樣的做法非常有利于語言學習和文化交流。
在本次的百份調查問卷中,關于“父母是否支持上雙語小學”這個問題,所有學生選擇“很支持”,由此可以反映不論當前學生的雙語能力如何,“雙語”的教育觀念在該地區(qū)已經初見成效,并在少數民族群眾心中有一定的影響力;關于“在家與父母用漢語交流嗎?”這個問題上,有25名學生現在能夠經常與父母家人熟練使用漢語進行交流,他們都居住在縣城,一方面自己可以有大量的機會和時間使用漢語,另外由于父母大都在縣城企事業(yè)單位工作,受到他們的影響也會比較大;有73名學生只是偶爾在家里用漢語交流,這部分學生家既有在農村的也有在城市的,這一方面說明絕大多數學生的漢語水平可能不高或者漢語表達習慣并未完全形成;只有2名學生在家只用維吾爾語進行交流,他們屬于家在偏遠農村的住校生。
在考察學生漢語水平時,調研組發(fā)現有52名學生漢語水平較好,他們不僅會話流利而且漢字書寫也要遠遠好于其他學生,他們當中包括“經常與家人使用漢語交流”的25名和“偶爾交流”的27名學生;43名學生漢語水平一般,主要表現在文字書寫的工整性和語言交流的流暢度方面,他們就是與家人“偶爾使用漢語交流”的43名學生,而其余5名學生的漢語水平明顯不太好。
綜上得出,該校雖地處南疆、少數民族占多數的環(huán)境中,但它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將地區(qū)偏遠硬件條件相對落后的不利因素轉化為民漢合班促進互動的有利因素,充分證明只要學校本身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一定能為雙語教學的成功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學生雙語學習的強烈愿望是雙語教學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
語言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的產生與持續(xù),一方面來自于學校教師的科學引導;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學生自己不斷增長的自信。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被調查的100名學生都喜歡教師用漢語授課并且90%的學生能完全聽懂教師使用漢語授課,尤其喜歡語文課,想考內初班的愿望非常強烈,這充分顯示出了該校學生對漢語的學習熱情和對提升漢語能力的渴望。另外,在“學習漢語困難嗎”這個問題上,有80名學生認為學習漢語“很簡單”,有20名學生認為學習漢語“難度一般”,問卷中沒有學生認為學習漢語很難,更沒有學生聽不懂漢語授課,這說明在該?,F行的雙語教育模式下,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確實得到很大提高,這與學校全體教職工的辛勤付出和所有學生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
為從側面了解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的興趣,我們在問卷中詢問“你讀過幾本漢語課外名著”,其中88%的學生選擇自己讀過“三本以上”的漢語課外讀物,其余12%的學生選擇“三本以下”,但是沒有人選擇“沒有讀過”。從這項數據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學生都對漢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絕大部分學生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課外閱讀外,還自發(fā)尋找相關漢語經典書籍進行閱讀,這既顯示出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漢語能力掌握的自信,也從側面反映出學校辦學目標⑤已經在“潤物細無聲”中取得實效。
(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雙語教育培養(yǎng)模式是雙語教學永葆活力的法寶
1.雙語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眼界、思維、觀念變化積極而明顯
戴慶廈先生在《科學推進雙語教育建設的幾個認識問題》中談到一個觀點,“雙語是當今多民族多語言社會語言生活的重要模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⑥,在進行雙語教育中,促進學生觀念的改變,無疑也是發(fā)展和進步的充分體現。
在本次調查中,有30%的學生長大后想留在新疆工作;有50%的學生想去內地城市工作;其余20%的學生想要出國工作。這說明了在現階段國家大力提倡新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全面實施雙語教育的背景下,雙語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小學生不僅能夠接受雙語教育政策,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fā)展,他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觀念更加開放,同時也在雙語學習中取得巨大收獲。
2.雙語教育模式在培養(yǎng)少數民族學生方面的優(yōu)勢比較突出
表現1:新疆班的實施與雙語教育的結合在該小學的教育模式中體現比較明顯。本次調研通過后期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發(fā)現,伽師縣雙語小學2013-2014學年的學生人數為2 258名,約占全縣小學生總人數5.6%;分析還得出,雖然該小學學生人數比例不大,但是考上“內初班”的人數比例卻很高。特別是2010年以后,該??既搿皟瘸醢唷钡膶W生人數增長速度極快。以2013年為例,該校在全縣19個小學中考上“內初班”的學生人數達到51名,占到當年全縣小學“內初班”學生總數的28.5%。該小學的“內初班”人數不但比例高,而且總體成上升趨勢。
表現2: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素質全面的“陽光、智慧式”少年,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并且富有意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舉辦多屆雙語口語大賽、校園秋季運動會以及積極參加新疆少年手抄報大賽等,⑦不但實現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目標,同時也不斷拓展了學生們的視野和能力,充分體現出雙語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地位。
(一)主要問題
1.生源基礎薄弱并且不平衡的問題
伽師縣雙語小學雙語班采用的是“模式二”⑧教學,伽師縣中心幼兒園和第二幼兒園的學前教學模式與之相匹配,但其他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僅僅是形式上的匹配,教師囿于其漢語水平,無法勝任新的教學模式,所以優(yōu)秀的生源得不到保障。如2014年,伽師縣兩所幼兒園畢業(yè)生有700多名,而到該校報名的學生只有80余名。許多來自農村的學生選擇上雙語小學最主要的原因是吃住全免,每周只需接送,家長既方便又省心。但是這些學生沒有漢語基礎,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模式二”教學時遇到了很大困難。同時,囿于生源基礎薄弱并且語言能力相對不平衡的現象,雙語教師在實施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困難著實增加不少。
2.師資隊伍實現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問題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選取了3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優(yōu)質化護理干預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在護理完成之后患者的整體基本情況良好,從血糖的控制情況、患者的神經痛情況及護理后的依從性方面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鄭麗燕[14]在臨床上針對老年患者實施優(yōu)質化護理干預后,對患者的相關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治療依從性情況方面進行觀察,發(fā)現采用優(yōu)質化護理干預方式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方式,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調研得知,學校教師當前總人數為143人,而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只有32人,其余111人均為??茖W歷。⑨同時,每學期都有讓實習教師來上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重點科目。另外側面了解到,部分現任教師由于工資待遇等現實問題易出現敬業(yè)精神淡化、工作責任心不強的現象,更有甚者還有轉行的打算,導致教師隊伍不能形成良性發(fā)展,從而長期影響教學質量,影響雙語教育的建設進程。由此,如何實現雙語教師隊伍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也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對策方法
1.加強宣傳力度,為雙語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當前,伽師縣雙語教育之所以未能全面推行,主要原因之一是當地老百姓特別是農村的老百姓還未能對雙語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較深認識;其次可能在于宣傳的方式和力度不夠,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由于條件有限,他們的信息渠道可能沒有縣城那么廣泛,因而在雙語教學宣傳力度和廣度方面有關部門應做好積極應對。
2.要強化“從娃娃抓起”的雙語教育理念
據伽師縣某行政管理人員說,目前伽師縣已初步形成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乃至成人教育一整套完善、科學的雙語教育體系。但是,據調研發(fā)現,實際效果距離雙語教育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因而應該把握好每一階段的雙語教育,特別是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
3.積極發(fā)展專業(yè)化的雙語教師隊伍
雙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事關雙語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首先,教育部門應當從制度上建構設計如何實現雙語教師的專業(yè)化隊伍建設問題,比如在增加正式教師崗位編制、相應提高工資待遇和加大培訓力度等“留心”工程上下功夫;其次,學校也要積極維護雙語教師的合法權益,科學調配師資力量,把握好雙語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雙語教師的“幫、傳、帶”作用,努力形成良性師資發(fā)展模式;最后,雙語教師自身也要努力進取,端正教書育人的師德師風,利用好有限的學習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在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樹立起“為雙語教育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價值追求。
4.積極探索雙語教育教學模式
自2007年伽師縣響應自治區(qū)號召發(fā)展雙語教育以來的八年里,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雙語教學法方面的研究依然不多。因而一方面建議學??梢詤⒖茧p語教育的成功范例,另一方面也應結合實際鼓勵教師隊伍對教學法進行研究思考,不斷讓雙語教育充滿活力。而在形式上和實際上,更多鼓勵和倡導漢民學生合班學習便是很好的一種模式。雙語教育本身就涉及到語言和文化的互動,更多提倡漢民合班學習,不但能夠促進雙語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還能促進民族間的交流和認同,值得推廣。
雙語教育,就是要讓居住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年輕一代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來積極融入到現代社會,從而提高整體生活水平。另外,學習本民族語也是為了能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保存,這不僅對于少數民族自身,而且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同樣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小學雙語教育作為雙語教育的起點,它的扎實落實將是目前伽師縣、南疆乃至全疆教育事業(yè)中的重大課題。通過調研走訪,發(fā)現包括伽師縣在內的南疆地區(qū)在雙語教育發(fā)展并不平衡,雖然我們看到目前伽師縣雙語小學的雙語教學取得一定實效,其“內初班”人數和比例都居全縣小學首位,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全縣唯一的一所雙語小學,它的發(fā)展活力和影響廣度依然面臨著嚴峻考驗,也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各級部門共同協(xié)調配合,扎實落實雙語政策。
全疆其他地區(qū)的雙語教學實施學校應該一方面很好地借鑒伽師縣小學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把握教學規(guī)律和共享優(yōu)秀資源,力爭從整體上搞好雙語教學,為實現全疆長遠的繁榮穩(wěn)定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注釋:
①伽師縣人民政府:《“雙語教育”助力新疆伽師少數民族發(fā)展》,2010-12-21,http://www.xjjsx.gov.cn/Item/3690. aspx。
②五口(岸)指紅旗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卡拉蘇、喀什國際航空港五個一類口岸,八國指伽師縣與周邊中亞、南亞的8個國家毗鄰。
③本文中“雙語小學”特指“伽師縣雙語小學”。該校成立于2007年8月,是伽師縣唯一一所民漢合校的小學。
④華語廣播:《伽師雙語小學的孩子們》,2010-10-13,http://gb.cri.cn/1321/2010/10/13/1427s3020244.htm
⑤教育大綱寫道:“我校本著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考慮,堅持辦‘祖國需要、人民滿意’的學校;堅持以‘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為育人主旋律;堅持以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民漢兼通、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的合格接班人’為辦學目標。將‘三維兩反’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始終,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⑥戴慶廈:《科學推進雙語教育建設的幾個認識問題》,《雙語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第1頁。
⑦和訊新聞:《伽師縣雙語小學舉辦雙語口語大賽》2014-12-29,http://news.hexun.com/2014-12-29/171889077. html;和訊新聞:《伽師縣雙語小學舉辦首屆田徑運動會》,2015-11-09,http://news.hexun.com/2015-11-09/180445759.html。
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雙語教育是指在少數民族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本民族語言文字開展相關課程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有兩種模式:模式一:小學漢語、數學、科學、信息技術,初中漢語、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高中漢語、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其它課程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模式二:全部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開設民族語文課程;不具備師資條件的學校,體育、音樂、美術課程可以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
⑨2015年度本次調研學校匯報材料:正式崗位教師133人,實習崗位教師10人,擁有小學高級職稱的教師21人,一級職稱教師113人,二級教師9人。
[1][3]王振本,梁威,阿布拉·艾買提,張勇.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與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方曉華.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
[4]戴慶廈.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的現狀及對策[J].語言與翻譯,2007,(3).
[5]唐菊花.和田地區(qū)民族中學雙語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4.
[6]馬少云.新疆民族中小學雙語教育現狀及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3.
[責任編輯]:張興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Payzawat Primary School in Kashgar Prefecture
CAO Peng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 Henan 471003)
The teaching mod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s adopted in consideration of Xinjiang's actual conditions.This paper,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work,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Payzawat Primary School in Kashgar Prefecture.Apart from introducing the school's successes,this paper points out two aspects of problems in its bilingual teaching and proposes four countermeasures.Finally,it is suggested that for a successful bilingual education,the school shoul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make use of their advantages while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Bilingu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Optimization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G62
A
2095-6967-(2016)01-037-06
2015-10-20
曹鵬,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二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