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306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李 紅 孫建芝 韓浩倫
過敏性疾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要想確診并治療過敏性疾病,就需要查出致敏原,目前常用的致敏原檢查方法有皮膚點刺試驗和酶聯(lián)免疫法(抽血篩查)。
皮膚點刺試驗的部位是前臂掌側皮膚。在點刺試驗時,為了確定各個患者的皮膚反應性,必須用生理鹽水(陰性對照)和組胺液(陽性對照)進行對照。檢查時手臂放松,放在桌子上,用生理鹽水清潔試驗部位皮膚,待干后,用點刺針垂直通過滴在皮膚上的試液,輕快地刺入皮膚。
在反應正常時,可在10分鐘后拭去試液;如果反應強烈,要立即拭去試液。點刺后30分鐘讀出試驗結果(但在此期間要多次觀察反應過程)。
如果呈現(xiàn)皮丘,其周圍有紅斑,為陽性試驗反應。皮膚反應強度與組胺相似時則標以“+++”;皮膚反應較強時,相應標以“++++”,較弱時標以“+”或“++”。陰性對照反應,則標以“-”。
小提示:皮膚點刺檢查致敏原的禁忌:①劃痕體征陽性者、高過敏體質者、孕婦、嬰幼兒及年齡較大者禁忌做致敏原檢查;②一周以內(nèi)服用抗組胺及含抗組胺類藥物或糖皮質激素者,此時檢查會因服用抗過敏藥物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
這種方法是通過血液檢查檢查血液中特異的IgG,該方法簡單、安全、可靠,不受任何年齡、任何條件限制,患者抽3毫升靜脈血即可。該方法避免原來常使用的體內(nèi)致敏原檢測直接在患者身體上進行長時間復雜的操作過程,克服了體內(nèi)致敏原檢測易于受皮膚狀態(tài)、使用藥物、操作等因素影響并且可能誘發(fā)全身嚴重過敏反應的缺點,即使是嚴重的過敏體質患者,也可避免發(fā)生意外。
1.吸入性致敏原:屋塵螨、粉塵螨、花粉、動物皮毛、霉菌等。
2.食入性致敏原:蟹、魚、蛋、奶、水果及堅果、某些菌菇等。
3.接觸性致敏原:羊毛、染料、化妝品、有毒的常青藤、銀制品、乳膠手袋等。
4.注入性致敏原:昆蟲叮咬毒液及某些藥物。
尿檢可診斷食物過敏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發(fā)現(xiàn),尿液中含有的某種物質可作為診斷食物過敏及判定病情的依據(jù),今后有望通過尿液檢查對食物過敏進行診斷。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引起食物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會產(chǎn)生某種大量的脂質。研究中心對就診的約140名兒童的尿液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那些癥狀越嚴重的兒童尿液中這種物質的量也越多。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目前還不能通過尿檢查出致敏原,但是尿檢將使食物過敏診斷變得更為方便快捷。